↑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有学者指出:“唐王朝与突厥、契丹等族的战事互有胜负,处于对峙状态。临时总领各路兵马出征的节度使,只好在边疆屯戍,等待时机。睿宗景云年间以后,在东北、西北边地划分出军事防区,设置边防重镇,令节度使镇守。”材料表明

    A. 唐王朝与少数民族战事频仍

    B. 节度使的存在威胁中央集权

    C. 节度使任职长期化势在必行

    D. 节度使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这说明当时

    A. 宽松的文化政策推动了文学作品的普及

    B.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书商版权意识增强

    C. 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为文化发展提供条件

    D. 市民文化需求的提高促进文化市场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这种变化

    A. 与政府空前强化专制集权相悖

    B. 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 容易导致传统手工技艺的失传

    D. 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湖南巡抚于养志父亲去世,按律当在家守制,但他请求在任守制,并获得上官的赞成。监察御史陆陇其却上疏朝廷,“在任守制,非所以教孝,易明也。……名教自此而驰,纲常自此而坏”。康熙帝最终接受了他的意见,命于养志回家守制。材料主要说明

    A. 统治者重视纲常礼教

    B. 清代监察机制健全

    C. 清代法治高于人治

    D. 康熙帝善于接受下属建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66年7月22日的《上海新报》,刊登了一则介绍英国机器图画的广告,内云:“本馆新到英国寄来画图一箱。镌刻工细,奇巧非常。本馆陆续印诸新报上,俾寄来新制之器皿,既能增人见识,复可开人心思,凡西国时尚之器,华人可一目了然。……如合己意,不论农工商贾,何妨自行买来,以应必需之用。”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上海新报》是国人自己创办的中文商报

    B. 民众普遍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

    C. 新报广告增长国人对西方器物文化的见识

    D. 晚清时期社会生活实现近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面是1867—1879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币单位:千海关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时间

    茶叶

    生丝

    其他

    担数

    货值

    比重

    担数

    货值

    比重

    货值

    比重

    1867—1869年

    1427636

    32526

    56.04%

    50273

    18250

    31.44%

    7265

    12.52%

    1870—1874年

    1635512

    35153

    52.69%

    62015

    22468

    33.67%

    9099

    13.64%

    1875—1879年

    1875508

    34393

    48.22%

    73290

    22295

    31.25%

    14644

    20.53%

    A.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B. 自然经济丧失其主导地位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 出口商品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日本殖民主义者标榜日本和台湾“同文同种”,声称儒教在两种文化中均具有重要地位。但1896年出版的《增订三字经》删除原《三字经》中关于清朝的记述,同时排斥《孟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维护天皇权威,服务于殖民统治

    B. 实现对台湾的文化同化

    C. 《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不高

    D. 清朝腐败落后,不值一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1938年11月召开南岳会议后,领导人以密电的形式颁发了《第二期作战指导案》,特别要求新设立的鲁苏战区和冀察战区“应增强军民力量,建立并保持游击根据地,积极展开广大之游击战,袭击敌人后方,分别指向重点于津浦、陇海及平汉各要线,尽量牵制消耗敌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密电体现了敌后游击战的必要性

    B. 会议讨论应对日本的速战速决战略

    C. 在此方针指引下取得百团大战胜利

    D. 注重广泛发动根据地群众参与抗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以下属于“新的内容”的是

    A. “枪杆子里出政权”

    B.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54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走什么样的路?——再评俞平伯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的错误观点》,文章指出“新红学”的实质就在于它是士大夫阶级意识和买办思想的混血儿,是反动的实验主义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这主要揭示了建国初期

    A. 文学研究领域存在保守反动的思想

    B. “双百方针”遭遇了严重挫折

    C. 新旧思想文化的冲突加剧

    D. 要求文学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方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针对某一时期的经济状况,中共领导人指出,目前我们能够逐步采取的办法有三项:一是分几步做到城市每人每月供3斤大豆;二是每年供应几千万双尼龙袜子;三是把全国各地价值约400-500万元的山珍海味等高级副食品,用于高价馆子,价钱卖贵一点。这一时期

    A. 是在三大改造时期

    B. 关注人民生活问题

    C. 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D. 公款消费较突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72年8月,周恩来在谈到台湾问题时说:“过去23年,只是向金门、马祖打炮、广播,号召官兵起义,实际上我们对台湾的工作做得很差。”1973年6月,他指示新华社:《参考资料》每天要登一篇有关台湾的消息和言论,骂街的不要,这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

    A. 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方式发生调整

    B. “一国两制”方针初步形成

    C. 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两岸关系缓和

    D. 海峡两岸交往坚冰被打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16年5月24日,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外长会议后会见记者时指出,上合组织成立15周年来,已经成功探索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国际组织模式,成长为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合作机制之一,在很多方面成为了地区和国际合作的典范。下列表述符合这种“新型国际组织模式”的是

    A. 属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B. 合作仅限于经济贸易领域

    C. 主要突出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

    D. 奉行结伴不结盟的合作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学者指出,在雅典只要经多数认可,无论什么都是最终的和公正的,而且没有人能够确定今天有效的法律明天是否有效。如此,雅典人可轻而易举就让法律停止保护自由,使平民统治凌驾于法律之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古雅典民主政治名存实亡

    B. 古雅典公民缺乏法制精神

    C. 古雅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古雅典的法制体现出人治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布克哈特论及文艺复兴时期道德问题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叫布拉乔的人极端仇视教会,看见僧侣唱赞美诗就会发怒,有一次索性将僧侣从钟楼上扔下。这说明文艺复兴

    A. 极端反对宗教

    B. 以人为本

    C. 强调自由

    D. 导致道德价值体系混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 确立了理性化、科学化的思维方式

    B. 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权威

    C.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D. 更多的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法国学者塞尔纳指出在法国历史上存在有一个“极中派”,他们是这样一个政治群体,很懂政治,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亲历1789—1794年革命历程的人十分了解议会斗争,并深感激进革命年代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的原因之一就是立法机构大权独揽。据此推断“极中派”

    A. 反对立法权至上

    B.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C. 想法严重脱离法国当时实际状况

    D. 对法国大革命没有产生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马克思在论及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所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革命奠定物质基础。”这说明西方的殖民侵略

    A. 给殖民地带来巨大破坏作用

    B. 推动殖民地建立民主政体

    C. 推翻了殖民地的封建专制制度

    D. 某种程度上带动殖民地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二月革命后列宁说,“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国家里,社会主义不可能立刻直接取得胜利。”这说明列宁认为

    A. 革命首要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

    B. 俄国不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

    C. 社会主义革命爆发需具备一定条件

    D. 俄国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二战结束后)这种政治经济组织形式如今通常被称为“镶嵌型自由主义”,以表明市场进程和企业活动处于社会和政治约束的网络之中,处于监管的环境之中……新自由主义计划要使资本从这些约束中“脱嵌”出来。以下关于“新自由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产生和流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 强调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C. 主张私有化,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D. 有效解决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46年苏联有75.8%的农庄付给庄员的报酬每天少于1公斤谷物,而7.7%的农庄则无谷物可支付。在俄罗斯一些州,不能按庄员的劳动付给谷物的占50%—70%。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击农民积极性

    B. 二战极大破坏苏联农业生产

    C. 集体农庄制度的建立

    D. 苏联严重的自然灾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

    A. 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开展

    B. 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C. 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

    D. 自身经济实力的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当代世界包括“民族化”在内大量的历史现象似乎和全球化趋势是相悖的,但从历史演变的长时段来看这些现象恰恰推动着全球化世界的形成。这说明两者的关系是

    A. 相互矛盾

    B. 相互促进

    C. 对立统一

    D. 相互补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由理性主义支配思想和文化的一个根本局限性是限制和扼杀了个人所独特具有的非理性的生命与本能。因此他呼吁:“你要成为你自己!”和“重估一切价值。”与尼采的这种思想相吻合的作品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 《日出·印象》

    D. 《格尔尼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开了后世恩科的先例。宋代正式确立了三年一次的州试、省试和殿试三级科举考试制度。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起了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同时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即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徐晓杰《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

    材料二

    1901年在惨遭八国联军的炮火洗劫之后,清政府痛定思痛,力行改革,科举制度成为主要的改革对象之一。8月清廷下诏改革科举,自明年始,下令整顿京师大学堂,各省省城与府、厅、州、县均设立学堂。1903年,张之洞、袁世凯认为科举有碍学校的推广,疏请渐行罢废科举,“稗天下士子,舍学堂一途别无进身之阶。”可是,不久风云突变,日俄战争竟在中国打响,强烈的屈辱感刺激着清廷上下,使他们认识到进一步改革科举的紧迫性。于是,1905年9月,袁世凯等奏请立停科举,以广学堂,否则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达不到兴学培才的目的。这一建议得到清廷采纳,当即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至此,在中国实行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被废除了。

    ——李志茗《科举制度之废除及其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及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建立后面对的是千疮百孔的社会经济,如何迅速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也是汉政权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西汉政权积极倡导树立新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至文景时,新的主流价值观逐渐形成,主要包括崇尚自由、讲求仁孝和追求富强等几个方面。经过汉初数十年的恢复和发展,西汉中期已是民富国强,但先前的无为而治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西汉又到了需要变革的时期。武帝甫一即位,就高高举起变革的大旗,内部大刀阔斧地改革,对外主动用兵,以解决内忧外患。西汉中期形成了强调忠孝、积极进取的主流价值观。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主流价值观的变化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不能使用汉代相关史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明代嘉靖时期,社会最突出的冲突之一是贫富不均的加剧。皇宫、王府及勋戚占有大量的土地谓之庄田,权贵豪强和地方恶棍,妄指民田为官田,以之进奉王府、勋戚,结交权贵而谋私利……世宗即位后,为革此弊政,稳定社会秩序,曾两次清理京畿庄田,而宦戚辈中挠,世宗犹豫,收效甚微。张璁入阁后坚决清理庄田,并由畿辅扩大到各省,由庄田兼及僧寺产业。至嘉靖九年(1530年),查勘京畿勋戚庄田528处,计57400余顷,其中26000余顷分别还给业主等。撤回管庄军校,严定禁革事例,不许再侵占或投献民田,违者问罪充军,勋戚大臣亦参究定罪。这样相对地缓和及消除土地兼并的冲突和百年积弊,使社会秩序趋向稳定,为明王朝统治的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

    ——张立文《论张璁的“大礼议”与改革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璁改革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95年3月20日,日本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站对日本普通民众施放沙林毒气,造成超过十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

    2001年9月11日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劫持民航客机撞向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造成超过3000人死亡。

    2014年3月1日21时许,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造成29人死亡、l30余人受伤。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催生了曾经沸沸扬扬的“反国际恐怖主义世界大同盟”。这个同盟一度被称为后冷战世界“真正的”新格局。但是在多年的“反恐战争”中,国际恐怖主义的枪炮声仍不绝于耳,似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由于各国在意识形态、政治利益上的不同,对国际恐怖主义内涵的理解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国际社会在开展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有的分歧仍然很难调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摘编自李金荣《关于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的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恐怖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对恐怖主义的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梁诚原名丕旭,字义哀,号震东,广州市海珠区黄埔村人。1881年在总理衙门做事,不久随张荫桓公使赴美,后任使馆参赞,从此开始了他的外交官生涯。任满回国后,曾两次跟随中国特使,先后赴英国和美国,表现了爱国精神和出色的外交才能,博得赞誉。1903年至1908年初,以三品卿衔资格,出使美国、秘鲁、古巴等国。他不负国家重托,经过反复交涉,争回我国部分“庚子赔款”用于教育;争回“粤汉铁路”筑路权益。他在美国时多次函知国内,对诱骗妇女、华工出洋者“缉拿惩办”。1906年三藩市大地震,无数华人遇难,他即电驰海内外募款助赈,并率属捐俸,亲临该埠处理后事。

    ——摘编自梁碧莹《梁诚:一位让弱国外交闪光的外交家》

    (1)根据材料,概括梁诚的主要外交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梁诚予以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