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 ①____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②____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③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此图是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19岁学生乔纳森·马克将原苹果标识被咬的缺口改为乔布斯的头像侧影的苹果标识。乔布斯去世后,该图标在网上引起热捧。请你依据下图概括其形象特点,并说明寓意。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

    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

    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卒。晋国大夫闻重耳在秦,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於君乎?请从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壬寅,重耳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

    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於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B. 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C. 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D. 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侯、伯、子、男,是自从周朝就开始沿袭的古代爵位,天子以下,公爵最大。

    B.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褒扬,如晋文公。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事详赡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司马迁《史记》在体例、叙事、史论等方面对《左传》都有继承和发展。

    D. “春秋三传”:是《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春秋》经文言简义深,一般认为,“春秋三传”即是对《春秋》的注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献公派宦者履鞮去杀重耳,重耳翻过墙壁,被宦者一路追赶,还被砍掉了袖子,最终还是逃脱了,去了他母亲的祖国——狄国。

    B. 重耳在流亡中历经苦难,为了得到秦缪公的支持,主动请求联姻,与秦国结成了秦晋之好,为他之后成功回到晋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C. 咎犯认为自己在重耳流亡时有很多过错,担心重耳回国后会报复自己,便请求离开,但重耳对河盟誓,以此打消其担心。

    D. 重耳在流亡中受到了郑国的无理相待,后来他联合秦国攻打郑国,但是郑国派人说服了秦缪公,最终两国都从郑国撤兵。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2)亡郑厚晋,於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意象,作为诗人情感思想的对应物,在一些诗人的笔下被描绘成静态的,因而缺乏生命的动态。而在有的诗人笔下,通过情感的驱动,化物体的静态为动态,使其具备一种流动的美感。徐志摩的诗大多属于后者,他着意追求意象的动态化,使本来相对静止的东西活动起来而具有流走的动感,进而使诗歌也具有动态之美。

    徐志摩善于用化静为动、以静写动和寓动于静的方法去构建动态美的画面,而这画面往往因在静中注入了动的血液,因而使诗歌愈加清新、活泼、充满生气。

    化静为动是徐志摩创造诗歌动态美的重要手法。《她是睡着了》描写的是少女的睡态。少女的睡态,本是安谧、宁静的,但诗人抓住少女“可爱的漩涡”这一静态特征,用荷盘中颤动的露珠作比,从静态中写出轻盈的动态,使读者在少女如“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的睡态中,感觉到她在“朝阳里”将是如何像“水仙”那样鲜艳芳菲。《山中》一诗,写静夜里诗人在院中思念山中的恋人。在那月华如水的静夜里,诗人却想要“攀附月色,化一阵清风”,去“吹醒群松春醉,在山中浮动”。面对情人静谧的窗口,诗人不忍打扰熟睡的姑娘,只愿化为一片碧叶,掉在她窗前,“轻柔如同叹息”。诗人在苦心经营了一个极其幽静的环境后,又将笔峰轻轻一转,抓住“一针碧叶”掉下发出“如同叹息”般的声响这一动态,使整首诗充满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流动美。在徐志摩笔下,“秋雨在一流清冷和秋水”里从“憔悴的秋柳”的“将黄未黄的秋叶”上听见“亲亲切切喁喁唼唼”的情语(《私语》),“树上的叶子”会与作者的心在无言的交谈中同病相怜,天上的星星也会在夜半时分爬上树尖与他的魂灵对话(《变与不变》)。

    徐志摩还善于以静写动,即以客观环境极度的静谧来反衬自己心灵空间的大波澜。如在《再别康桥》中,极静的气氛中荡漾着诗人对康桥的恋恋不舍之情。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全部浓缩到诗中那富有个性特色的意象之中。诗的开头就很别致,轻轻的来,轻轻的走,轻轻的招手,一切都是“轻轻的”;结尾部分,理该放歌而又不愿放歌,这一宕荡叙尽了诗人对母校的深情。“笙箫”与“悄悄”、“夏虫”与“沉默”本来是几乎不能够调和在一起的,但诗人偏偏要把这对立的事物串在一起,“悄悄”也就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如通人情似的也不鸣叫。这静寂的气氛愈加烘托了诗人异常强烈而深沉的依依别情。

    寓动于静是徐志摩创造诗歌动态美的第三个手法。诗人往往会通过对静的描写,使人产生联想。而这种联想就能使诗歌产生动态美。在《难得》一诗中,虽然诗中的两位朋友在清寂的夜里“只静静的坐对着炉火,只静静地默数远巷的更”,“一双寂寞的灵魂”“无言的相对”,此时此刻,万籁俱寂,一切仿佛都已睡去,然而从那默默地为口唇干裂的朋友递去的那一杯白水中,从添上了几块煤后的一炉红焰中,读者会联想到,在两位朋友如此“无言的相对”后面,蕴藏着何等的默契,包含着何等的深情。而正是这样的联想,使诗歌不再单调死板。

    (节选自刘景兰《徐志摩诗歌语言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某些诗人的笔下,作为诗人情感思想的对应物的意象被描绘成静态的,因而缺乏生命的动态。

    B. 在《她是睡着了》一诗中,徐志摩描抓住少女“可爱的漩涡”这一特征,用荷盘中颤动的露珠作比,从静态中写出了动态之美。

    C. 在《变与不变》一诗中,“树上的叶子”会与作者交谈,天上的星星也会在夜半时分爬上树尖与作者的魂灵对话。

    D. 在诗歌中,徐志摩善于用客观环境的极度静谧来反衬自己心灵空间的大波澜,这是他常用的以静写动的手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徐志摩往往是无意识地追求意象的动态化,这使本来相对静止的东西活动起来,具有了流走的动感。

    B. 在《山中》一诗中,诗人不仅变成了月色,还化作了清风,想要“吹醒群松春醉,在山中浮动”。

    C. 在《再别康桥》一诗中,“笙箫”与“悄悄”、“夏虫”与“沉默”是完全不能够调和的。

    D. 在诗歌中,徐志摩往往喜欢通过对静的描写来使人产生联想,而这种联想则会使诗歌产生了动态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志摩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其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诗歌意象的动态化,这一特点也影响了之后许多诗人的创作。

    B. 徐志摩善于用化静为动、以静写动和寓动于静的方法去追求意象的动态化,使诗歌也产生动态之美。

    C. 在《再别康桥》中,极静的气氛反衬出徐志摩心灵空间的波澜,将对母校的眷恋之情,全部浓缩到了诗中那富有个性特色的意象之中。

    D. 徐志摩在运用寓动于静时,并没有直接描写动,而是通过对静的描写使人产生联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男了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

    “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的描写及其简明朴实,只用三句话交代了人物(警察吉米)、时间、地点,但却赋予小说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兴趣。

    B. 当警察向鲍勃走去时,鲍勃马上告诉警察他只是在等朋友,并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这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

    C. 高个子男子去见鲍勃时,担心鲍勃可能会很快认出他不是吉米,所以便把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D. 《二十年后》在故事最后才让局内、局外人明白是怎么回事,给人带来了意料之外的震惊,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惊奇的审美享受。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的鲍勃的性格特征。

    3.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怎么看这两人的?请结合文本对他们分别进行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廓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迷雾

    李泽泉

    历史虚无主义是近年来颇为活跃的一种有害思潮,它拿历史做文章,目的却不是为了深化历史研究,而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我们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历史虚无主义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常以学术研究为幌子去“挖掘新的材料”,打着“学术无禁区”“发扬学术民主”的旗号来混淆是非。一些人背离唯物史观,“恶搞”“戏说”“重评”历史,质疑和颠覆历史知识的客观性、科学性,全面解构马克思主义史学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结论。一些人在文学、影视等作品中讥讽民族英雄、嘲笑革命先烈、调侃人民领袖、美化反面人物、洗白民族叛徒、歌颂反动统治,借机传播历史虚无主义颠倒黑白的理论观点。

    值得密切关注的是,在网络日益发达的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传播上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一些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客户端以及视频网站等,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思想观点的渠道,变得更加网络化;往往通过发布哗众取宠的所谓“解密”网文、“内幕”视频等,或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评价,或为某个反动历史人物翻案,或无中生有地伪造历史事件,碎片化地推销他们的错误观点;广大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性强,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欠缺,日益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和感染的主要对象;历史虚无主义通过迎合大众猎奇心理的“戏说历史”“独家秘史”等娱乐化方式,采取迂回隐蔽的策略兜售其错误观点,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因此,面对花样翻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们必须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努力廓清其思想迷雾。首先,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坚决防止出现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甚至“失语”“失踪”“失声”的状况。其次,加强党史、国史教育。“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应认真总结国民教育和干部培训中历史教学的经验,把党史、国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作为各级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为广大青少年和党员干部增进爱党爱国情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打下扎实的历史功底。最后,依法加强管理特别是对新媒体的管理,封堵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渠道和空间。同时,加强优秀文艺作品创作,不断推出既叫座又叫好的弘扬主旋律的精品力作。

    (选自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05日 08 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虚无主义的目的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历史虚无主义常常打着“学术无禁区”“发扬学术民主”的旗号来混淆是非,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C. 一些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客户端以及视频网站等成为了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思想观点的渠道,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

    D. 广大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欠缺,因此日益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传播者。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一些人“恶搞”“戏说”“重评”历史,全面解构马克思主义史学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结论,是背离唯物史观的行为。

    B. 如果谁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评价,或重新评价某个历史人物,那么谁就一定属于历史虚无主义。

    C.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加强对党史和国史的教育,能够增进我们爱党爱国的情感,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打下扎实的历史功底。

    D. 为了廓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迷雾,我们应该不断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E. 只要我们不断推出既叫座又叫好的弘扬主旋律的精品力作 ,历史虚无主义就不能侵害我们的思想。

    3.在互联网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传播上出现了哪些新动向?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梅

    齐己①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②。

    [注]①齐己:唐末著名诗僧。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② 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1.在以下选项中,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以对比的手法,描写出了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万木经受不住寒气侵袭,快要摧折,而梅花却能凝结了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生机。

    B. 颔联中“一枝”是诗歌的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C. 颈联中“递”是说梅花的香气随风四溢;“窥”则着眼梅花的外貌,描绘了禽鸟发现早梅时那种无所谓的态度。

    D. 尾联一语双关,表面上是祝愿梅花明年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实则是诗人表明自己也要像梅花一样傲然,不再如世俗之人一般执着功名利禄。

    E. 全诗咏物写景,语言清丽传神,为读者描摹出一幅风韵十足的“寒雪早梅图”,借物喻己,含蕴深藉,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妙。

    2.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哪些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诗人雄心大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边塞的悲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 其实这没有什么奥秘,是有例可援的,而且我估计这次也是他刻意安排的。

    B. 冬天的清晨,外面雾蒙蒙的,近在咫尺的建筑物似藏身“雾海”,这种雾霾形成的景观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C. 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荣枯,周而复始,年年如是。

    D. 懵懵懂懂的孩子在成长中,会跌跤,会犯错,请善待孩子吧,别对他们吹毛求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看了《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让我大为震惊:赵德汉一个小小处长,居然贪污受贿了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真是“小官大贪”啊。

    B. 对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大一迈入社团,是第一次不以成绩,而以兴趣和意愿进行自我成就的机会。

    C.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围绕以我国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为中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关键命题。

    D. 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闹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青年记者去一个经济、生产都较落后的山村,采访一些年老的村民,问了几个问题。下列几个问题中较得体的一个是

    A. 听说这里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活水平也不高,请您谈谈你们的生活现状好吗?

    B. 不久就会有新铺的公路从村边过,村里的面貌肯定会有大的改观,村民的生活水平也会上一个新台阶。听到这个消息,您有什么感想?

    C. 您长到这么大,还没有出过山,是不是觉得很遗憾呀?

    D. 路修好了之后,我还会来,到时候接您到山外面看看好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不幸,是天才的晋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巴尔扎克

    ②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③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读了上面三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此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