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4 题
  1.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

    A.“天下一家”“大一统”             B. “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热播剧《步步惊心》的原作者桐华以清朝康熙年间“九子夺嫡”为背景讲述了现代白领张晓因车祸穿越后发生的故事。“九子夺嫡”中的“嫡”原意指(   )

    A.皇位     B.皇太子    C.嫡子     D.皇长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

    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

    A.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B. 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 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D. 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的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中说:“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作者主要强调传统制度(   )

    A.为专制统治服务        B.与当时人事相配合  

    C. 传承的必要性         D.存在的合理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用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

    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C.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D.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辗驳诘,临事而问兵规。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  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   )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民初著名政论家黄远庸曾写道:“由今思之,革命者,亦即罢学风潮之放大影片而已。综自革命后种种政界现象,凡系革命派所主持者,无一不与取缔风潮相似。革命之后,不从政治轨道为和平进行,乃一切以罢学式的革命之精神行之,至于一败涂地,而受此后种种恶果。”材料反映了(   )

    A.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B.辛亥革命其实就是一场大的罢学风潮

    C.暴力革命需要先进革命精神指导

    D.作者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形势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在回忆录中写道:“他(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誓不投降,为了这一点,我钦佩他,事实上这是很难坚持的,这八年是相当艰难的岁月,但他从未动摇过决心。在日本提出看来比较合理的条件时,蒋先生仍拒绝接受和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肯定了蒋介石坚定抗战的意志            ②赞成蒋介石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③个人回忆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④是研究国民党抗战的重要史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甲午战争,民之痛、国之殇,以史为鉴知兴替。120年后的甲午年,习近平在公开场合讲话中,两提“甲午”,习近平说:“今年是甲午年。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甲午年的建设成就的是(   )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

    A.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78年4~5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外经贸部的干部访问香港;5月,北京成立了一个国务院下属的港澳事务办公室;外经贸部副部长也在当年12月访港,期间促请港督麦理浩访问北京。这一连串举动的主要目的是(   )

    A.将解决香港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B.认识自身落后以解放思想

    C.发挥香港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D.借鉴香港现代化成功经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

    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D.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处理国家关系时“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苏联渐趋解体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D.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西方学者评价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这是因为(   )

    A.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马克思评价巴黎公社的领导者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赎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 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

    C. 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

    D.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803年2月,美国最高法院在经过复杂的辩论后,首席法官马歇尔宣布,国务卿麦迪逊扣发马伯里等人的法官委任状明显违法;但最高法院不能依据1789年国会通过的《司法法令》强令国务卿发放委任状,因为《司法法令》的有关规定本身是违反宪法的。这体现了美国(   )

    A.国务卿实际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B.司法权可以制约行政权和立法权

    C.最高法院的权力不受国会的制约

    D.国会通过的法律须经最高法院批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C.第三世界崛起              D.欧洲走向联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   )

    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进入19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自恃富强,动违禁令……日形狂诞”,183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英国这样做的经济根源是 (   ) 

    A.打开商品市场              B.工业革命的进行

    C.自由竞争的经济思想          D.维护商业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8世纪初,一个名叫蒙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此后,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是(   )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社会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代的欧亚大陆展开了前未所有的商品和技术交流。海洋四通八达,技术与市场、原料与商品、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思想与艺术彼此交流、相互影响,从东北亚的日本、高丽,到东南亚各地和印度沿海,乃至波斯湾和东非各港口,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全球化”的活跃贸易网络,商船扬帆万里;……与此同时,发生在宋朝庞大经济体内部的商业革命则十分有力支撑宋朝成为整个中国古代最富有的朝代―南宋偏安半壁江山,城市化率,科技商业却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郑君之初航海,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郑君之罪也”;“哥氏之航海,为觅印度也,印度不得达而开新大陆,是过其希望者也……若我国驰骋域外者,其希望之性质安在!则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耳!故其所成就者,亦适应于此希望而止,何也?其性质则然也。故郑和之所成就,有明成祖既已踌躇满志者,然则以后虽有无量数之郑和亦若是则已耳!呜呼!此我族之所以久为人下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1904)

    材料三:“计利当计天下利。”中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对东盟国家开放,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东盟国家。……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演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及出现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8分)

    (2)材料二中“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指的是什么现象?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12分)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材料三中习近平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这一方案体现了当代中国怎样的外交新理念?(7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文化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权力的分布。历史上,一个文明权力的扩张通常总是同时伴随着其文化的繁荣,而且这一文明几乎总是运用它的这种权力向其他社会推行其价值观、实践和体制。罗马的权力在古典世界的有限范围内创造出了一个近乎普世的文明。19世纪以欧洲殖民主义为表现形式的西方权力和20世纪美国的霸权把西方文化推广到了当代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欧洲殖民主义已经结束,美国的霸权正在衰落。随着本土的、植根于历史的习俗、语言、信仰及体制的自我伸张,西方文化也受到侵蚀。现代化所带来的非西方社会权力的日益增长,正导致非西方文化在全世界的复兴。

    ——摘编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评析材料中萨缪尔•亨廷顿的观点。(12分)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 ;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

    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因此也就毫不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最后,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6分)。

    (2)请结合史实举一例说明“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4分)

    (3)概括现代史上中共是如何从“照搬别国道路”到“走自己的路”。(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