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作文题 1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禁锢 (gù)   挑衅(xìn)   迸(bìng)射   颔 (hàn) 首   杳无音讯(yǎo)

    B. 宫阙(què)   诘 (jié) 责   朔(shuò)方    哂笑(shěn)    广袤无垠(mào)

    C. 匿名(nì)   解剖(pō)     诱 (yòu) 惑    污秽(huì)   深恶痛绝(wù)

    D. 尴尬(gà)   稽首(jī)    黝(yǒu)黑    酷肖(xiāo)   冥思遐想(mín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麻木不仁     粗制烂造      翻来覆去     无可质疑

    B. 苍海桑田     诚惶诚恐      盛气凌人     相形见绌

    C. 颔首低眉     油光可鉴      暗然失色    彻夜不眠

    D. 精巧绝伦     正襟危坐      藏污纳垢     莫衷一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伏尔泰毕生都在嘲讽那些道貌岸然的贵族,被誉为“欧洲的良心”。

    B. 而今,窗往往被可怕的防盗网封死,躲在厚厚的帘布后面,已形同虚设了。

    C.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百姓梦寐以求的。但我们在高兴之余,心中仍有一种“望梅止渴”的感觉。

    D. 每天到人才市场前来求职的大学生川流不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作品、作家及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 《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

    B. 《我的母亲》——胡适——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

    C. 《海燕》——高尔基——“暴风雨”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D. 《马说》——韩愈——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于是,隔夜食物是否会危害健康的疑问,逐渐困扰起都市人来。

    ② 现代营养专家认为,隔夜食物并不等于洪水猛兽,只要不是放置时间过长、食用频率过多,就无需谈之色变。

    ③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身体健康也越来越看重。

    ④ 凉拌菜的卫生情况不好把控,冷藏更容易变质。

    ⑤ 熟的海鲜时间长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会损伤肝、肾功能,甚至产生毒素。

    ⑥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不包括熟的海鲜和凉拌菜。

    A.②③①④⑤⑥     B.③①②⑥⑤④    C.③①②⑥④⑤    D.②①⑥⑤④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

    X月X日   星期三   小雨转多云

    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张蜘蛛网。②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③,我数了数,哇,有25条!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④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

    (1)第②句啰嗦,修改意见:                          

    (2)第③处标点不当,应改为:     

    (3)第④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综合性学习: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补填词语.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__________________传四海

    (3)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现在,部分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节日越来越淡漠。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6)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叹时光易逝,相会无期。

    (7)《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二)古文阅读。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____)猛浪若奔

    (3)乃记之而去               (4)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划线的句子景物描写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青虫之爱

    毕淑敏

    ①我有一位闺中好友,从小怕虫子。

    ②大家不止一次地想法治她这个毛病。早春天,男生把飘落的杨花坠,偷偷地夹在她的书页里。待她走进教室,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从此再也不敢锻炼她了。

    ③许多年过去,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中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我择柿子椒的时候,突然钻出一条青虫,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A】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然后用杀虫剂将那虫子扑死,才想起酷怕虫的女友,未曾听到她惊呼,该不是吓得晕厥过去了吧?

    ④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啊,你居然不怕虫子了?吃了什么抗过敏药?

    ⑤女友苦笑说,怕还是怕啊。只是我已经练得能面不改色,一般人绝看不出破绽。你知道我为什么怕虫子吗?我撇撇嘴说,我又不是你妈,我怎么会知道啊!

    ⑥女友说,你可算说到点子上了,怕虫就是和我妈有关。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叫虫蛰了。从此以后我妈只要看到我的身旁有虫子,就大喊大叫地吓唬我……一来二去的,我就成了条件反射,看到虫子,真魂出窍。

    ⑦后来如何好的呢?我追问。女友说别急,听我慢慢说。有一天,我抱着女儿上公园,那时她刚刚会讲话。我们在林荫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⑧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⑨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会摔坏她。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我一喊,就会吓坏了我的孩子。于是我硬是把喷到舌尖的叫声咽了下去。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一定从此种下了虫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了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可怕的。

    ⑩【B】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长大以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⑪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了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

    ⑫那只虫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远了。女儿还对它扬扬小手,说“拜拜……”。我抱起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湿。

    ⑬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我说,原来你的药,就是你的女儿给你的啊。

    ⑭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

    1.读文本,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字数要求:30字以内)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A】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从修辞角度)

    (2)【B】我颤颤巍巍地出手,长大以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在手心,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从描写角度)

    3.联系全文思考,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4.细读文本,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文中的女友是位怎样的母亲?

    5.写“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你认同文中女友的观点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⑴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⑵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⑶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⑸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

    1.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第⑷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第⑶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4.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

    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百度百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下面两题,选做一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的按要求作文。

    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她们找到了隐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也有过这样的事情,也有过苦和乐的体验,请以“是苦也是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紧扣材料主旨,传递学习、生活中的正能量。②抒写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难忘那_______的眼神,横线上可为“失望”、“期盼”、“坚毅”、“慈爱”等四个选项,任选其一作答,体裁不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