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单选题 21 题,选择题 1 题,填空题 1 题,推断题 1 题,实验题 2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1 题
  1.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做结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空气 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5年10月,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   B. 电子数为92

    C. 核电荷数为92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⑧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②⑦③⑧①④⑥⑤   B. ⑦②③⑧①④⑤⑥

    C. ⑤⑦⑧③②①④⑥   D. ⑦③①⑧②④⑥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 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 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  )

    A. 等于9 mL   B. 大于9 mL

    C. 小于9 mL   D. 无法确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皿 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

    A. ①③④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④⑥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 过氧化氢(H2O2)   B. 二氧化锰(MnO2)

    C. 二氧化碳(CO2)   D. 空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锰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B. 催化剂一定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应速度

    C.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 在化学反应前后使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生成黑色

    B. 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小强用托盘天平称5.0g食盐,放上食盐后,天平偏向右侧,他接下来该怎样操作(   )

    A. 增加食盐   B. 增加砝码   C. 减少食盐   D. 减少砝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200ml酒精和2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4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间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科学家发现,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关于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冰”是纯净物   B. “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熔化

    C. “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 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霓虹灯让我们的生活亮丽多彩,霓虹灯中填充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 氧气可以用作医疗急救

    C. 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   D. 氧气可以做燃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 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 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 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   B. 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   D. 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状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概念,他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了构成的;②分子是由原了构成的;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组成它的原子质量之和;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从你所学的知识看,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⑤   C. ④⑤⑥   D. ③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氧气的制取及有关性质实验,图示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构成冰的分子与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物理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

    (1)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红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铜绿加热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将一种白色晶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C,取淡黄色粉末D点燃放入气体C中,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

    (1)写出相应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

    (2)粉末B在反应中起___________作用。

    (3)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应选用收集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

    2Na2S4 + O2 + 2H2O = 8S↓ + 4NaOH

    (实验资料)①上述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不明显。

    ②Na2S4、NaOH均可溶于水。S为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

    (实验过程)①取适量四硫化钠固体放于试管中(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②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进橡皮塞,充分震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 h1(如图2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示)。拔下橡皮塞,观察到____________ 。塞紧橡皮塞,将试管取出,倒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 h2,理论上h1 :h2 =___________ 。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h1/cm

    11.0

    11.4

    11.6

    h2/cm

    8.7

    9.1

    9.2

    (解释与结论)根据第2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反思与评价)在实验过程中,若向试管中加水后没有迅速塞紧橡皮塞,则所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会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