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书写 1 题,选择题 2 题,其他题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2)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

    (3)《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méng fā(       )

    (2)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zhāng huáng shī cuò(          ),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3)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chuāng bā(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刚才放的那几首歌都不大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B.自习课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思路,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C.小明犯了错误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

    D.这本书的情节引人入胜,读起来真让人津津乐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大小”前面加上“是否”)

    B.国外的旅游者来到中国,是要领会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文明、风情的。(应改“领会”改为“领略”。)

    C.前不久,在加拿大召开的有400多位科学家参加的第八届激光学术会议上,这两篇论文受到高度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应将“给予了高度评价”改为“得到了高度评价”)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应将“使”去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根据示例,完成下面仿句。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

    语文是                                                

    语文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选出加横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或:王命急宣   以钱币乞之     B.故:渔者歌曰   外户而不闭

    C.绝:哀转久    沿溯阻       D.素:湍绿潭    可以调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B.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春、夏、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清悠美、奔放美和凄婉美。

    C.文章先写山势,再写水势,这样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构成险峻壮奇的图画。

    D.文末引用渔歌是为了渲染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抚摩。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今 东 西 虽 为 一 家 而 关 羽 实 虎 熊 也 计 安 可 不 豫 定

    2.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

    从微博到微信

    陆高峰

    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博客、微博和微信。

    ④博客(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通常用来在网上发表文章;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⑤从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形态和用户体验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⑥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尚不具备媒体形态,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A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B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⑦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⑧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毕竟早在2010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语音版微博”,并受用户追捧,而国内也有类似的语音微博开发成功。

    ⑨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

    A.作者在分析微博是否会被微信取代之前,特别介绍了博客,因为这三者一脉相承。

    B.就传播形式而言,微博更大众化,而微信更私人化,也能“偶遇”陌生人。

    C.开心网等网站曾受到很多用户的追捧,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备受冷落了。

    D.国内外已经有语音微博的研发,这为微博和微信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

    2.下列对微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就是微小的博客,每篇文章大约140字,通常用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点滴。

    B.微博相对微信而言,由于其公开的性质,使其用户圈显得非常陌生、复杂和松散。

    C.微博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使得微博的传播能力可以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

    D.微博由于微信的兴起,使用微博的人数出现了负增长,说明使用微博的人数已经减少。

    3.第⑦节说微博能成为“永不落幕的新闻发布会”,是因为其具有怎样的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

    卖白菜

    莫言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透过蒙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位置上,小时被牛犊或是被孩子踩了一脚,所以它一直长得不旺,当别的白菜长到脸盆大时,它才有碗口大。发现了它的小和可怜,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但第二天它就打了蔫。母亲知道了真相后,赶紧将它周围的土换了,才使它死里逃生。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不时有赶集的人从我们身边超过去。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篓子落地时发出了清脆的响声,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也许是看到我哭得真诚,也许是看到了我黑黢黢的手背上那些已经溃烂的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母亲就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我看着那棵被剥成了核的白菜,眼前出现了它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模样,心中感到阵阵忧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结合文章具体情节,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故事情节

    “我”的心情

    不舍

    我不小心摔白菜

    厌恶

    我赌气卖白菜

    气愤

    白菜被老太太退回,母亲落泪

                  ②           ③               ④        

    2.看第一段划线句,在母亲将目光“锁定”在墙上吊着的三棵白菜之前,文章进行了一番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分析其作用。

    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

    4.“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为什么生活的贫困母亲都没有哭,我多算老太太一毛钱母亲却第一次落泪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小题。

    祥子看出来,出城一定有危险,要不然两块钱清华——平常只是二三毛钱的事儿——为什么会没人抢呢?他也不想去。可是那个光头的小伙子似乎打定了主意,要是有人陪他跑一趟的话,他就豁出去了;他一眼看中了祥子:“大个子,你怎样?”

    “大个子”三个字把祥子招笑了,这是一种赞美。他心中打开了转儿:凭这样的赞美,似乎也应当捧那身矮胆大的光头一场;再说呢,两块钱是两块钱,这不是天天能遇到的事。

    危险?难道就那样巧?况且,前两天还有人说天坛住满了兵;他亲眼看见的,那里连个兵毛儿也没有。这么一想,他把车拉过去了

    拉到了西直门,城洞里几乎没有什么行人。祥子的心凉了一些。光头也看出不妙,可是还笑着说:“招呼吧,伙计!是福不是祸,今儿个就是今儿个啦!”祥子知道事情要坏,可是在街面上混了这几年了,不能说了不算,不能耍老娘们脾气!出了西直门,真是连一辆车也没遇上;祥子低下头去,不敢再看马路的左右。他的心好象直顶他的肋条。到了高亮桥,他向四围打了一眼,并没有一个兵,他又放了点心。两块钱到底是两块钱,他盘算着,没点胆子哪能找到这么俏的事。他平常很不喜欢说话,可是这阵儿他愿意跟光头的矮子说几句,街上清静得真可怕。“抄土道走吧?马路上——”

    “那还用说,”矮子猜到他的意思,“自要一上了便道,咱们就算有点底儿了!”

    还没拉到便道上,祥子和光头的矮子连车带人都被十来个兵捉了去!

    虽然已到妙峰山开庙进香的时节,夜里的寒气可还不是一件单衫所能挡得住的。祥子的身上没有任何累赘,除了一件灰色单军服上身,和一条蓝布军裤,都被汗沤得奇臭——自从还没到他身上的时候已经如此。由这身破军衣,他想起自己原来穿着的白布小褂与那套阴丹士林蓝的夹裤褂;那是多么干净体面!是的,世界上还有许多比阴丹士林蓝更体面的东西,可是祥子知道自己混到那么干净利落已经是怎样的不容易。闻着现在身上的臭汗味,他把以前的挣扎与成功看得分外光荣,比原来的光荣放大了十倍。他越想着过去便越恨那些兵们。他的衣服鞋帽,洋车,甚至于系腰的布带,都被他们抢了去;只留给他青一块紫一块的一身伤,和满脚的疱!不过,衣服,算不了什么;身上的伤,不久就会好的。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

    1.上文节选自              (作者)的《                   》。

    2.小说写祥子一生中有三起三落。选文部分写的是祥子第一次丢车,造成这次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3.从选文塑造了祥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提示和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不仅是双脚走路,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正处于青春年少的我们,常常行走在自然风景内,行走在街头巷道中,行走在艺术长廊中,行走在茫茫书海中,行走在仁爱温馨里……我们或快乐,或感动,或徘徊……这些丰富多彩的行走历程,让我们顿悟,催我们奋发,促我们成长。

    请你以“行走在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行走经历、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要求: ①请把作文题补充完整; 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书写端正,卷面整洁,550字左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