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1 题
  1. 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戕(qiānɡ)害  遒(qiú)劲  寥(liáo)廓  灰烬(jìnɡ)   锲(qiè)而不舍

    B.狭隘(ài)    摭(zhé)拾  啮(niè)噬   甄(zhēn)别   恪(kè)尽职守

    C.慰藉(jiè)   商榷(què)  墓冢(zhǒnɡ) 屏(pínɡ)窒   引吭(hánɡ)试啼

    D.晨曦(xī)    犄(jī)角   不啻(chì)   情愫(sù)    四肢百骸(hái)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跋涉   斑斓   麻痹   再接再厉

    B.消遣   飘缈   彷徨   出类拔萃

    C.锦缎   精彩   恪守   按步就班

    D.魅力   显赫   沉溺   百轲争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__________的天空,无垠的大地,让人顿生豪迈之感。

    (2)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__________熟悉和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3)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在南沙群岛有关

    岛礁滩沙的活动是中方主权范围内的事情,__________。

    A.辽阔   逐渐   无可非议

    B.寥廓   逐渐   无可非议

    C.寥廓   逐步   无可厚非

    D.辽阔   逐步   无可厚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天老师在班会课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B.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字表明,春节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和外出旅游方面的消费开支,已呈明显上升趋势.

    C.软件工业要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D.“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实现了国外教育资源共享和国内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新思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晋代文论家陆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对于议论文,这个“片言”就是论点。

    B.为什么要从师问道,为什么要阅读经典,怎样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现在,是我们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了。

    C.吟诵青春,要用恰当的声音形式传达、呈现你所感受的诗情诗韵;思考青春的话题,则应结合自我体验,在积极探讨、主动交流的过程中倾听与表达。

    D.婴儿甜美的笑容,老人佝偻的脊背,父母殷切的叮咛,老师谆谆的教诲等……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蕴含着多么丰富的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横渡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清楚

    C.士大夫之   类

    D.六艺经传皆习之    流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跂望矣        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C.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或不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君子生下来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它用心专一啊。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翻译: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缘故吧?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翻译:因此学生不必要不如老师,老师不必要样样都比学生高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荀子》今存32篇,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D.赫尔曼·黑塞,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代表作《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昌裔传

    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蚤孤,与兄泳痛自植立,不肯逐时好,得陈颐、张载、朱熹诸书,辄研绎倦。嘉定七年举进士,闻汉阳守黄干得熹之学,往从之。

    调闽中尉。利路转运使曹彦约闻其贤,俾司籴场。时岁饥,议籴上流,昌裔请发本仓所储数万而徐籴以偿,从之。调眉州教授。眉士故尚苏轼学,昌裔取诸经为之讲说,祠周敦颐及颢、颐、载、熹,揭《白鹿洞学规》,仿潭州释奠仪,簿正祭器,士习丕变。制置使崔与之荐之,改知华阳县。修学宫,来四方士,斥羡钱二十万缗,买良田备旱。寻权汉州,故事比摄官,奉馈皆如真,昌裔命削其半。核兵籍,兴社仓,郡政毕举。兴元帅赵彦呐议东纳武仙,西结秦、巩,人莫敢言,昌裔独奋笔力辨其非。未几,武仙败,二州之民果叛。

    端平元年,入为军器监簿,改将作监簿。改太常少卿。凡君臣之纲,兄弟之伦,举世以为大戒而不敢言者,皆痛陈之。至于边臣玩令,陟罚无章,尤拳拳焉。拜监察御史,弹劾无所避。

    台臣故事,季诣狱点检。时有争常州田万四千亩,平江亦数百亩,株逮百余人,视其牍,乃赵善湘之子汝櫄、汝榟也,州县不敢决,昌裔连疏劾罢之。

    出为大理少卿,屡疏引去,不许。会杜范再入台,击参政李鸣复,谓昌裔与范善,必相为谋者,数谗之,以权工部侍郎出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人曰:“此李纲救太原也。太原不可救,特以纲主战,故出之耳。”昌裔曰:“君命也,不可不亟行。”慷慨褛襆被出关,忽得疾,中道病甚,帝闻之,授秘阁修撰,改嘉兴府。昌裔曰:“吾以疾不能归救父母,上负圣恩,下负此心,若舍远就近,舍危就安,人其谓我何?”辞至四五,而言者以避事论矣。

    昌裔刚正庄重,遇事敢言,典章多所闲习。初,昌裔与徐清叟、杜范一日并入台,皆天下正士,四方想闻风采,人至和《三谏诗》以侈之。然才七阅月以迁,故莫不惋惜云。后谥忠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议籴上流           籴:卖

    B.州县不敢决          决:裁决

    C.士习丕变           丕:大

    D.俾司籴场           俾:使,让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昌裔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他和哥哥吴泳下决心自立,不肯追逐当时的学术风气,得到程颐、张载、朱熹的书,就不知疲倦地研究。。

    B.按台臣的惯例,台谏官每年到监狱中去视察和处理案件。有一个争诉案, 吴昌裔看案卷材料,知道是赵善湘的儿子赵汝櫄、赵汝榟是主犯,吴昌裔连续上书弹劾罢免赵善湘。

    C.不久吴昌裔代理汉州,按惯例相当于知州,领取俸禄按照知州的标准,吴昌裔命令削去一半俸禄。

    D.当初,吴昌裔和徐清叟、杜范同一天担任台谏官,他们都是天下正直的人,人们都想听见他们为官的风采,有的人甚至和《三谏诗》来宣传他们。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边臣玩令,陟罚无章,尤拳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谗之,以权工部侍郎出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若舍远就近,舍危就安,人其谓我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归纳吴昌裔“刚正庄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整首诗看,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6)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7)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8)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刘叔雅

    张仲行

    刘叔雅是民初学术界的知名之士,名文典,字叔雅,因为学术有成就,人都称呼为刘叔雅,表示尊重。

    三十年代初,他在清华大学任国文系主任,在北京大学兼课,讲六朝文,我听过一年。他的大名,我早有所知。这少半是来自读他的著作,其中有翻译日本丘浅次郎的《进化与人生》;中文的是他的权威著作《淮南鸿烈集解》。听说他骈体文写得很好,没有见过。大名的多半是来自他的不畏权势。那是一九二八年,他任安徽大学校长,因为学潮事件触怒了老蒋。蒋召见他,说了既无理又无礼的话,据说他不改旧习,伸出手指指着蒋说:“你就是新军阀!”蒋大怒,要枪毙他。幸而有蔡元培先生等全力为他解释,说他有精神不正常的毛病,才以立即免职了事。不论什么时代,像这样常人会视为疯子的总是稀有的,这使我不禁想到三国的祢衡。这位祢衡就在课堂上,一周见一次,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理注意他的言谈举止。

    他偏于消瘦,面黑,一点没有出头露角的神气。上课坐着,讲书,眼很少睁大,总像是沉思,自言自语。现在还有印象的,一次是讲木玄虚《海赋》,多从声音的性质和作用方面发挥,当时觉得确是看得深,说得透。又一次,是泛论不同的韵的不同情调,说五微韵的情调是惆怅,举例,闭着眼睛吟诵:“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憔悴不胜衣。”念完,停一会,像是仍在心里回味,我当时想,他是不是觉得自己就是“沈郎憔悴不胜衣”呢?对于他的见解,同学是尊重的。只是有一次,他表现为明显的言行不一致。不知从哪里说起,他忽然激昂起来,起立,睁大眼睛,说人间的不平等现象使他生气,举例中有有人坐车,有人拉车云云。同学听了都惊奇而感动,想到像这样一位神游六朝的人物忽然注重现世问题,真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味。说完,下课,有些同学由窗口目送他走出校门。一辆旧人力车过来,他坐上去,车夫提起车把向西跑去,原来他正是“有人坐车”的人。

    抗战时期,他到云南,一个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我有个表弟倪君在那里上学,回内地之后跟我说,刘叔雅在那里仍然表现为很怪异,许多事在学校传为笑谈。例如有一次跑警报,一位新文学作家,早已很有名,也在联大任教,急着向某个方向走,他看见,正言厉色地说:“你跑作什么!我跑,因为我炸死了,就不再有人讲《庄子》。”那位作家尊重他是前辈,没还言,躲开他,或者说“桃之夭夭”了。再是不只一次,他讲书,吴宓(号雨僧)也去听,坐在教室内最后一排。他仍是闭目讲,讲到自己认为独到的体会的时候,总是抬头张目向后排看,问道:“雨僧兄以为何如?”吴宓照例起立,恭恭敬敬,一面点头一面答:“高见甚是。”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1945年抗战胜利,西南联大散伙,各自回各自的老窝,他因为已经不在联大,就没有跟回来。以后一直留在云南,在云南大学任教。有人说这是因为他舍不得云土(烟土,即鸦片)和云腿(火腿),并由此而获得“二云居士”的雅号,不知确否。这且不管它,我觉得遗憾的是不再听到他的“甚是”的“高见”,有时难免有类似老成凋谢的惆怅。

    十几年之后,他就真正凋谢了。我有时想起北京大学的卯字号人物,这小一辈的,刘半农终于1934年,享寿四十三;胡适终于1962年,享寿七十一;刘叔雅终于1958年,享寿六十七,但就这一点说是中间人物。学术成就呢,很难说。张文勋为他做的传记说,他还想以余年完成《群书校补》等几种大著作,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我则以为,他不如降一级,由“子部”转到专搞“集部”,多谈谈选学、唐诗,就会对更多的读者有大帮助。——他作古了;如果健在,听不到我这不三不四的意见,恐怕要大喊“小子何知”吧?

    (选自《南国竽声》)

    1.蔡元培说他“精神不正常”与常人把他看成“疯子”是一回事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写刘叔雅上课,用的是什么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条概括刘叔雅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张中行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位老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是我们高度重视、感触颇深的,但也有一些人和事,我们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也许有一天,你在偶然间突然发现,那些看似平淡的人和事中却蕴涵着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

    请以“曾被我忽视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文面整洁,不少于800字。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