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其他题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阻(è)   物(zhāng)   震(sǒng)   蹒(shān)

    B.笨(dài)   愧(zuò)    追(sù)    育(yùn)

    C.取(dì)   隐(yì)     繁(yǎn)   难(jié)

    D.那(chā)   造(zhǐ)    呵(kē)    空(lòu)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寒噤  箱箧  狼籍  唏嘘          B.锁屑  颓唐  焦灼  推崇

    C.翩然  监空  俨然  晨曦          D.归咎  伎俩  面颊  栖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2分)

    A.在建设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反问)

    B.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的像老鱼鹰。(拟人)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偶)

    D.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排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几则公益广告,从主观感受和客观效果看,用得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粗口成脏,话脏嘴贱——寄说话粗鲁者

    B.让一让心畅路畅,抢一抢心堵路堵——寄驾车者

    C.带走您的垃圾,留下您的品格——清洁寄语

    D.先下后上能下能上,一哄而上难上难下——乘车寄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根据下面的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写在横线上。(3 分)

    人要学会相信别人,也要学会保护自我;学会竞争,也要学会   ;学会严格,也要学会   ;学会坚持,也要学会   ;学会倾听,也要学会表达;学会默默恪守,也要学会分享心灵;学会在挫折中守护理想,在超越中留住平凡。

    A.妥协           B.协同           C.宽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文默写。(6分)

    (1)迷津欲有问,            

    (2)树树皆秋色,            

    (3)             ,波撼岳阳城。

    (4)晴川历历汉阳树,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有句云:“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早寒江上有怀》诗中与这两句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6分)

    家,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你一推开门就用香味把你紧紧来拥抱;家,是夜归时窗口亮起的灯,瞬间消散你独行的寂寞和奔波的疲惫;家,是母亲低回绵长的唠叨,惟恐避之不及又深深迷恋回味不已;家,是父亲下巴硬匝匝的胡须,扎得你脸颊发疼心里开出了花。中秋节前夕,某中学八(1)班开展了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1.美好积累:请写出我们学过的与家有关古诗两句。(2分)

    2.体验亲情: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请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2分)

    3.情感升华:在《乡愁》作者余光中先生的眼里,祖国是家,大陆是家;在同学们的眼里,除了父母的家,还有哪里可以为家?为什么呢?(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在那颗星子下(14分) 

    舒婷

    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的梦中。

    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过。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初一那年,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11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崩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近10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做读书。

    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次大摇大摆屡屡犯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多少年苦练终是无用的)。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10分钟。

    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哪儿人多,哪儿有空当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至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抗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113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10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7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揪住了。

    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慢!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着,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50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课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下些什么?”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1.用简明的语言故事概括文中所写的四个小故事。(4分)

    2.“我”不会吹口哨为什么还要“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2分)

    3.倒数第二段中划浪线的句子“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林老师是怎样的人?(3分)

    5.说说文章结尾处划线句的作用。(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选择阳光(12分)

    那一天,我去城里拜访一位朋友。在下午回返时,乘上一辆驶往乡下的大巴。汽车只行出几站,便上来一位盲人,看上去他有60多岁。因为我距离车门较近,便帮助他将背包放好。他嘴里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在我身边的座位上坐下。

    然后,他微笑着问我家住哪里。当我告诉他住在海西时,他竟兴奋地说:“你们那里,我可去过很多次。在你们村子东南不远就是大海,村前有一条小路,路旁有一座龙王庙……”

    尽管这已是很多年前的情景,但老人说得很准确。我瞅了瞅他失明的双目,感到有些诧异,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仍忍不住问:“老伯,你这眼……怎么会知道我们村子以前的情景呢?”

    老人毫不在意地微笑着说:“你怀疑我说瞎话?年轻的时候,我这两只眼并没有瞎。我还当过兵哩,在青海开过车。复员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化工厂里工作。后来,因为工伤,我这两只眼睛才不行了。”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老人脸上的神情非常轻松。

    我继续问:“城里的道路这么复杂,你出来不担心会迷路吗?”

    听了,老人笑了起来,说:“如果没有胆量迈出一步,那我只能一直呆在家里了。现在,我每个星期都要从乡下到城里往返两趟,一点都不担心会迷路。”

    说到这儿时,老人的话题一转,说:“刚开始,我也很绝望,感觉自己就像一下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似的。但后来,我就想已经这样了,再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了。于是,我就对自己说,走出去吧,只要抓准目标,走一步就近一步,这有什么好担心和害怕的呢?”

    此时,我被老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又问他:“老伯,你到城里来做什么呢?”

    他颇有些自豪地说:“是一家大医院,聘我给病人做推拿———”

    我惊讶地问:“你还会做推拿?”老人平静地说:“是呀,既然活着,就应该学习一门手艺,我研究推拿已经几十年了。”

    到站后,在我起身下车的时候,聊兴正浓的老人看上去有些不舍,竟然关切地对我说:“走好啊———”

    很长时间以来,那位双目失明老人的乐观和坦然的神情,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一个人,陡然间从光明的生活跌入一个黑暗的世界,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打击和痛苦啊!但是,那一位失明的老者却用坚强的信念和勇气,坦然地面对所有痛苦,并将这一份痛苦融化成一种更大的信念,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青年博览》)

    1.阅读文章,说说题目“选择阳光”的含义。(2分)

    2.老人和我交谈过程中,他的表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相关的词语。(2分)

    微笑——毫不在意地微笑——(         )——(           )

    3.文章第3段划线句中写道“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仍忍不住问”,作者在犹豫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联系上下文,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此时作者的心理活动。(2分)

    4.给文章补个结尾,要求:上下连贯,点题,不超过30字。(2分)

    5.链接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报任安书》司马迁)

    链接二:黄春平的老家在福建闽侯县,小时候家里很穷,13岁才上小学。那时候他已经人高马大了,不好意思从一年级读起,就央求老师让他直接读四年级。老师同意了。两年后,黄春平就考入了闽侯第二中学。他父亲病故后,他妈妈就到外地去当保姆,挣钱支撑家庭,他才得以继续学习。上大学之前他根本就没有鞋穿,多数时候都是光着脚。几十年后黄春平成为实现中国人登上太空梦想的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京华时报》)

    (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写出你对生活的理解。(2分)

    (2)请你再为这篇文章再链接一个事实材料。(不得与本试题内容雷同)(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3 题
  1. 宿新市徐公店  (4分)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从诗中的“       ”“       ”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暮春时节。(2分)

    2.“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表达作用?(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桃花源记》(节选)(10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加点词。(4分)

    (1)便还家(       )           (3)阡陌交通(        )

    (3)屋舍俨然(       )           (4)无论魏晋(        )

    2.完成下列题目。(4分)

    (1)翻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           ,出自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美好的境界的一个成语是             。                                     

    3.本文中作者虚构的美好境界就是作者的理想,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欧阳修论作文(6分) 

                                    苏轼

    顷岁①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②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③;世人患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⑤,多作自能见⑥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东坡志林》)

    【注释】①顷岁:近年来。  ②乘间:乘机,乘着间隙。  ③工:精,妙。  ④患:毛病、弊端(在于)。  ⑤指摘:挑剔,批评。  ⑥见:通假字,通“现”,发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乘间以文字问之(      )       (2)勤读书而多为之(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3.欧阳修认为“世人”的弊病在哪里?读了文章之后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步入初中一年有余,同学们体验到了很多好奇、兴奋和满足,或许还感受到了困惑和忧虑。对生活与学习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亲友、同学的关爱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

    请记下让你最感动的生活片断,以《让我说声“谢谢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    ②字数60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