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填空题 4 题,解答题 12 题
中等难度 3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5 题
  1. 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种类的是( )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温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秋高气爽的夜里,我们仰望天空的星星,会觉得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
    A.星星在运动
    B.地球在自转
    C.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D.大气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
    A.100mm以外
    B.50mm以内
    C.略大于50mm
    D.恰为50m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 )
    A.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
    B.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C.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D.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10g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则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 )
    A.大于10g
    B.小于10g
    C.等于10g
    D.无法确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 )
    A.实物的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B.实物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C.实物的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D.实物的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面的质量最接近5×107㎎的是( )
    A.一只足球的质量
    B.一只老母鸡的质量
    C.一个学生的质量
    D.一头大象的质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不属于磁性材料应用的实例是( )
    A.DVD影碟
    B.电话磁卡
    C.电脑软盘
    D.磁悬浮列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对于一只使用了多年的铅球来说,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形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铲用久了,会变薄
    B.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渐渐变少了
    D.屋檐下的石块,出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基本属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B.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C.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总是向着所看到的鱼的下方叉
    D.将钢棒靠近小磁针的一端时,小磁针的这一端会远离钢棒,这说明钢棒一定有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70dm3的水结成冰后,体积( )
    A.增大了27dm3
    B.减小了27dm3
    C.增大了30dm3
    D.减小了30dm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A、B两个实心球,已知VA>VB,mB<mA,则两者的密度关系为( )
    A.ρA<ρB
    B.ρAB
    C.ρA>ρB
    D.无法确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把一块体积较大的冰放在一个容器中熔化,当冰全部化成水以后,可知( )
    A.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减少了
    B.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未变化
    C.变成水后质量未变,体积减少了
    D.变成水后质量少了,体积未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由图可知,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 )

    A.ρA<ρB
    B.ρAB
    C.ρA>ρB
    D.无法确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下列三组常用物品:①塑料尺、铅笔、橡皮擦;②木桌子、钢卷尺、玻璃杯;③乒乓球、橡胶棒、汽车轮胎.通常情况下全部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不同材料,导电性能不同,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称为________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芜湖市)水是生命之源,普通人每天大约需要摄入2L水,这些水相当于________m3,约________kg;水还是神奇的“魔术师”,冬天“滴水成冰”、春天“冰雪消融”,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看,谁实际上是分别经历了________和熔化的变化过程;“半城山、半城水”的芜湖也因水而灵,镜湖之水宁静如“镜”,可以照见景物的倒影,“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所形成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电锯切割木料时锯齿与木料不断地撞击会发出恼人的噪声,当电锯的转速由快变慢时,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6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cm,若要在光屏上成缩小、清晰的像,他们应将蜡烛向 ________移动,生活中的 ________就是利用此规律制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12 题
  1. 密度与我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在新材料的选择上,科学家们一般都选择高强度、______(选填“高”或“低”)密度的合金、玻璃钢等复合材料作为航空器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是小明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所记录的一组数据: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1)根据实验记录可知:水持续沸腾的时间至少是______min;实验中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只写出一条即可).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水沸腾时的情形: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甲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乙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_尺测量较准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________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_______(近视、远视)眼,可以用________镜来矫正.小凡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_______区看书,通过________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容器,现在要你测量这个容器的容积,请选择适当的器材,并简述测量方法:
    (1)需要的器材:
    (2)测量方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图1中画出折射光线、在图2中画出入射光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研究摆钟的摆球摆动情况时,小菲和同学们观察摆钟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出了摆球摆动30次所用的时间,用这个时间除以30,得出摆球摆动一次所用时间.针对摆球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A,可能与摆球质量有关;
    B,可能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C,可能与摆角的大小有关.探究
    他们利用以下器材:质量不同的两个小钢球、长度不同的两根细线、一个铁架台、一个秒表,进行了以下四次实验.
    次数 摆线长
    L/m
    摆球质量
    m/g
    摆角θ/° 摆动一次的
    时间t/s
    1 1 20 2
    2 1.4 20 2.4
    3 1.4 20 2.4
    4 1.4 30 2.4
    (1)由1,2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______(填猜想前的字母),结论是
    ______;(2分)
    (2)从2,3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______(填猜想前的字母),结论是
    ______;(2分)
    (3)由______(1分)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A;
    (4)若有质量相等的钢球和木球,实验中为了减少误差,你要选用______(1分)来进行实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由小陶等同学组成的物理兴趣小组准备测量牛奶的密度.他们选取的实驵器材有:牛奶、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方案A: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
    (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牛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3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2
    (3)测出烧杯及剩下牛奶的总质量m4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用m3、m4、V2表示)
    【评估与交流】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______中,牛奶的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盐水选种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挑选种子的方法.现需要密度为1.1×103㎏/m3的盐水,若测得已配好的0.6dm3的盐水质量为540g,
    (1)这种盐水是否符合要求?
    (2)若不符合,应加盐还是加水?加多少㎏?(ρ=1﹒2×103㎏/m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