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非选择题 4 题
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职务和机构,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

    A. 清朝的官僚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清朝建立起了办理外交事务的部门

    C. 启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的现代化进程

    D.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世界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等“五极”。此说法说明当时

    A. 美苏两极格局瓦解

    B. 已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

    C. 欧盟势力迅速提高

    D. 日本成为政治经济大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的人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共到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 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8年6月,将在青岛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关于上海合作组织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产物

    B. 它主要以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为宗旨

    C. 它是一个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

    D. 它实施单边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原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到宋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承上启下的转型时期,从唐代开始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变化,在宋代得以最终形成。下列关于唐宋时期社会变革说法错误的是

    A. 实现了中华帝国的社会性质的转型

    B. 封建土地制度由国有制转向私有钊

    C. 庶族地主对门阀士族势力取而代之

    D. 建立起了中国帝制时代的文官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左图、右图分别为西汉商业城市分布图、明朝商业城市分布图。从西汉到明朝其分布地区呈现出明显的由集中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向南方、运河和沿海地区发展的趋势。其向江南地区集中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朝时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B. 明朝时完成对大运河的全面改造

    C. 明朝江南地区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

    D. 明朝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是山东某所普通高中的校训,从图中的八个字所体现我国古代思想是

    A. 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

    B.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C. 朱熹的格物修身思想

    D. 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一规定

    A. 保障所有居民的参政权

    B. 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

    C. 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D. 强化公民参政的责任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阐述:“宗教改革革新的实质是信徒在信仰事务中获得空前的自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愿望。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也是政治权力广泛介入的结果。”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阐述理解错误的是

    A. 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B. 它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改革

    C. 它带有世俗化平民化的特点

    D. 它是反对所有封建诸侯的改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大国崛起》中写到:“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这集中体现在责任政府制度即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上。英国是最早确立内阁制的国家,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就起源于英国。”这说明

    A. 英国人在世界上第一个打破了专制王权

    B. 英国是第一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C.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基础

    D. 英国的内阁只对选民负责不对国王负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粱启超《变法通议》: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作者意在

    A. 学习德国首相的治国方略

    B. 探寻日本兴起和中国衰落的原因

    C. 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 主张学习、实施西方的政治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是美国政府开文文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可以看出美国70年代后呈現出减少社会公共开支,扩大社会福利保障支出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 受70年代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出现“滞涨”   B. 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地位

    C.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   D.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效果削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担任校长一职之后,蔡元培便警告他们,大学是学习的地方,并不是升官发财的快捷方式。他根据三项原则管理:

    (1)大学应该是研究机构——不独致力于介绍西方文明,还要创造新的中国文化;不但要保存国粹,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之重估;

    (2)大学教育不是旧时科举考试的替代品;

    (3)容许绝对的学术自由,保证不同理论与观点的自由表达,只要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在蔡元培的指导下,北大成为令人振奋的高等教育机构,教师中有不同政治理念的教授——自由主义的、激进的、社会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的、保守主义的和反动的。北大以数量众多的著作与思想生活而闻名,国内许多重要和前程远大的学者纷纷加入教师队伍中。

    材料二

    胡适是科学思维、实用主义和白话文写作的积极倡导者,因为受赫胥黎和杜威的影响,胡适创见的主要来源是不可知论和实用主义,这也是他评价传统伦理和理念的主要方法……在胡适眼中,儒家与近代世界中的现实毫不相干。他的追随者则疾呼『打倒孔家店』。……如果说胡适反对儒家,那么他所提倡的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科学和民主。从实用主义出发,他提倡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实验和解决。逐步地改造社会。『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头禅,因为两个『先生』都来自西方,因此他提倡完全西化,『到西方去』是他的要旨。

    ——以上材料均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胡适的文化思想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筒述蔡元培和胡适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革命的具体贡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人口变化趋势。并筒要分析图中第一次人口高峰(两汉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工业革命对欧洲产生的另一影响是人口的进一步增长。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人口增长早已开始。尽管19世纪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但是1914年欧洲大陆的人口却仍然膨胀到它在1750年的3倍以上。人口爆炸的原因首先是经济上的,其次是医学上的。此前大部分人口死于传染病,而传染病的传播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水平。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人们的营养水平得到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应增强,死亡率自然也就随之下降。……即使有时会发生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足供应。同时工业革命还改进了下水道系统,饮用水也更加安全,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死亡率。……因而欧洲的人口也就从1750年的1400万迅速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1900年的40100万和1914年的46300万。欧洲的这一增长率比起世界其他地区要高得多,以至于它改变了世界的人口对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欧洲和中国古代第四次高峰时期(明中叶后)人口快速增长原因的主要异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受布伦奇理的启发,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大民族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概念。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胡适对于梁启超及其倡导宣传的民族主义评价很高:“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啄所不能诬也。去年武汉革命,所以一举而全国响应者,民族思想政治入人已深,故势如破竹耳。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黄兴),岂能成功如此之速”。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49年5月,联邦德国正式建立之前,占领当局依据波茨坦公告精神原则,对德进行一系列非纳粹化改革。如审判战犯、取缔法西斯政党和组织,肃清纳粹党残余势力,清除“民族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等。在战后几十年中,基民盟、社民党和自由民主党成为左右政局的三大政党。其中,基督教民主联盟在第一届联邦议院选举中获胜并选选连任,执政长达15年之久。

    材料二德国经济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决策人是路德维希·艾哈德博士,其采用的理论是“社会市场经济”,即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其改革首先从整顿货币体系入手,从美国运进总值为57亿马克的新钞,于1948年6月19日晚开始了全面换钞的货币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而取消配给,放开价格推动西占区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同时在促进生产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以减税为内容的税收改革,刺激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改革期间,根据马歇尔计划,1948—1952年间,美国援德资金达16亿美元,为联邦德国解决了如外汇短缺、生产资金不足、过渡时期社会心理等问题。至1970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较1952年提高了6倍,经济实力居西方国家第二位,联邦德国的绝对国力空前增强。

    ——摘自吴于屋、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二,概括艾哈德经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联邦德国出现经济“奇迹”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