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非选择题 5 题,单选题 14 题,null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先引《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这表明儒学在当时

    A. 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

    B. 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

    C. 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

    D. 成为封建君主的政治利用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A.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 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 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铜活字印书在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曾经盛极一时,这大体上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高度一致的共识。但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的紧张与铜原料的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中外学术界流行多年的传统看法难以成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历史研究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

    B. 研究者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C. 历史研究的结果无法达成共识

    D. 历史研究的史学结论可以争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赋予给事中“涂归”权力的主要目的是

    A. .制衡行政运作程序

    B. 保障君主独断之权

    C.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D. 剥夺丞相行政权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经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

    ——摘编自《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

    材料三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

    ——摘编自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训的现世价值。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每一代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

    ——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材料三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诚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的局限,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

    (3)“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建国以来,中国人民“长征”的目标有何发展? 综上所述,指出近代以来“长征路”的本质含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14页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已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材料三现在,旧的世弄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来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3)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新的世界格尚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

    (4)您认为美国能否建立单极世界。谈谈你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然而反全球化也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其影响与规模已经构成另一种全球化。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看,全球化是世界走向相互依存网络的历史潮流。反全球化事实上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靠街头抗议解决不了问题。同样,漠视反全球化现象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也不利,应该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拥有一个合理的全球经济与全球社会。

    ——摘编自庞中英《值得深思的反“全球化”浪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这一主题,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武士阶级的变化是近代日本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实行统治的武士阶级在德川时代积累了经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官僚制度,并且培养了一大批很有组织能力的人才……武土在日本地位很高,责任重大,但是经济却不是非常富裕,这一点有利于培养武士的使命感和冒险精神……许多下级武士从此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明治维新的新领袖。

    ——[日]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的改革中,曾经……亲手推翻幕府的中下级武士,面面临着未来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时候,首先革了自己的命——无论是出于自觉还是无奈。武士在明治维新后成为新的“四民”中居皇族、华族之后的士族,并在近代社会变革中归于解体……但武士阶级的覆灭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他们并没有被社会彻底淘汰,其中的成员有相当一部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运用原有的特长、知识与教养服务于新社会。

    ——李卓《明治时代日本武士的最后结局》

    材料三  在日本的近代化中,武士曾经起过独特的作用。它既是倒幕的领导者、明治维新后近代化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因近代化的推行而逐步衰落。然而武士道精神却并未随之消亡,而是在日本社会中长期延续下来,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

    ——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武士阶级能够成为“明治维新的新领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先革了自己的命”的具体表现,并对“武士阶级的覆灭……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这一结论予以说明。

    (3)材料三中武士道精神的“延续”体现出明治维新具有怎样的局限性? 指出这些局限性在“其近代化道路选择”中的具体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4 题
  1.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A.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时

    A. 纺织技术日臻完善   B. 生产工具来源多样

    C. 陶器制造十分发达   D. 手工行业分工细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 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 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

    D. 各国通过《辛丑条约》纷纷设立租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 ‘自由’的真正含义。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 ……当它在‘自由’这个意义上使用时,被定义为遵循我们本性的法则——率性之谓道。”辜鸿铭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

    A. 推进文学革命   B. 弘扬传统文化

    C. 提倡自由平等   D. 否定西方文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民主革命时期某地传唱的歌谣:“这山望着那山高,山山红旗迎风飘;任他白匪多猖狂,革命政权铁样牢。”这首歌谣有助于研究

    A. 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果

    B. 土地革命建立割据政权

    C. 抗日战争国共两次合作

    D. 战略决战实现全国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会议

    A. 通过了《共同纲领》文件   B. 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 确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任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17年6月,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标志着上合组织发展进入新时期,上合组织在安全、经济、人文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硕果累累。上合组织的发展利于

    A. 消除成员国之间矛盾

    B. 形成反恐政治联盟

    C. 促进成员国互利合作

    D. 加强集体防御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罗马法史》记载:“由于外事裁判官不断进行‘造法’活动,在罗马市民法之外形成了一套用于调整罗马人与异邦人以及异邦人相互之间民商关系的法律体系。它是自然理由在所有人当中制定的法,因此它在所有民族中得到同样的遵守。”这表明“它”

    A. 体现了外事裁判官扩充权力需求

    B. 根除罗马人与外邦人商贸矛盾

    C. 弥补了原有法律中民商关系缺陷

    D. 满足各民族获取法律保护诉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条例规定:产自亚洲、非洲或美洲的商品,包括那里英属殖民地的产品,只可用英国建造并归英国公民所有的商船运进英国,而且“船长和大多数船员也必须来自英国”该条例

    A. 导致英荷战争爆发

    B. 确立英国霸主地位

    C. 促成光荣革命爆发

    D. 适应工业革命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 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 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C. 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 启蒙运动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人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者,均为合众国及所居住之州的公民,这一条款(   )

    A.反映出美国户籍管理的混乱          B.有利于保护黑人的合法权利

    C.体现出美国对外扩张的野心          D.创造出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列宁指出:“仅靠摧毁资本主义,还不能填饱肚子,必须取得资本主义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鉴于此认识突施的举措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农业集体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位作家在为自己的作品写前言时宣称:“我不过是历史学家的书记而已……收集激情的主要事实,描绘各种性格,选择社会上的主要事件……写出一部史学家们忘写的历史,即风俗史。”该作品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等待戈多》

    D. 《百年孤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A. 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