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美国历史学者费正清在谈到中国古代的某项制度时说:“它依靠的是血缘或准血缘的宗法关系而非封建制度的法律原则。”下列各项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周朝礼制规定,天子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用六十四人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如忍也?”这反映了(    )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

    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元朝实施行省制      ④明朝设立内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汉建国后,总结秦朝灭亡教训时认为:“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姗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基于这一认识,西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    )

    A.分封同姓王     B.实行刺史制度      C.实行察举制      D.建立中朝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在现济宁地区设任城县,隶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齐郡无权任免辖区任城县令          D.济宁是齐郡郡守的封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是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    )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

    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成祖设立了(    )

    A.枢密院   B.内阁    C.殿阁大学士    D.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B.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开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C.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D.企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地发生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交付兵部、户部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

    A.分封制       B.编户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如图是西汉时期的封泥,从中可以看出西汉地方制度所具有的特点是(    )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广泛推行封国制       

    C.实行郡县两级制       D.推行单一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开始于(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中书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做法使军政大权进—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

    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

    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

    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

    D.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①向中国倾销鸦片     ②掠夺中国原料     ③打开中国市场     ④向中国输出资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    )

    ①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    )

    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B.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的心态具有盲目自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世纪未一个中国人说到:“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此话所反映的情况,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情况是由《马关条约》签订造成的

    B.中国人民反对割地,斥责清政府的悲愤心情

    C.反映了 “扶清灭洋”的思想

    D.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锐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甲午战争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在向同学们解说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如何不断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美国提出了‘利益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史实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1)材料一中“始皇”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对当时起到什么作用?(8分)

    (3)材料三中明太祖的看法和主要做法是什么?(4分)

    (4)概括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1分)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致使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面对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抗争,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诗篇。请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二: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三:八国联军侵华形势示意图           图四:日本全面侵华形势图

    (1)列举图一图二图三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图四战争中侵略者所犯下的罪行。(6分)

    (2)面对以上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分别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5分)

    (3)图二与图四都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但结果不同,你能说说致使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吗?(4分)

    (4)图四战争的结果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影响?(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