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1 题,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 题
  1.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4 题
  1. 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晚上“市”门紧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农用动力革命”的是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厚葬是古代的陋习之一,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的陵墓如果被发掘,其大量的随葬品中将不会出现

    A.坚致如雪的白瓷                   B.精雕细琢的玉器

    C.图案精美的丝绸                   D.熠熠生辉的青铜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装置当时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工      C.冶铁         D.纺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位中国古代的妇女,她已经能够在分散于宅屋之间和城郊乡村等地的“市”里购物,还能在大街小巷看到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这位妇女最有可能是生活在

    A.汉代      B.六朝        C.唐代     D.宋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白居易《卖炭翁》)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当时实行坊市制

    B.当时政府对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控制

    C.反映了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

    D.作者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件大事。它产生的时间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中,发展最迅速的企业有

    ①烟草业       ②纺织业       ③火柴业       ④面粉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张謇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过渡时期”是指

    A.从解放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面

    B.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到新中国成立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中,较正确地反映了“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有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

    ②中共十三大召开

    ③中共十四大召开

    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当今,被海内外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                                                                A.海南岛       B.深圳         C.大连          D.上海浦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

    ①长袍马褂  ②中山装      ③列宁装      ④旗袍      ⑤西装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关于中国传播媒介的“第一”,完全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是1873年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

    ②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是1926年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③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

    ④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在1993年正式开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C.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       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所经过的大洋的先后顺序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大西洋   D.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法属留尼旺岛是全球最早使用欧元的地方,维多利亚市长以75欧分在市场上买了一公斤荔枝,完成了欧元正式流通后的第一笔交易。那么这一事件最早可能发生于

    A.1995年   B.1999年       C.2002年       D.2005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研究显示,2001年全球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建立独资与合资企业.战略联盟等形式,几乎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产业领域和部门。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

    A.贸易保护主义现象     B.区域集团化趋势

    C.全球化趋势           D.多极化现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0分)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娱乐等)的变迁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最具体.最直接的表现。请你解答如下有关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将表格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8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2)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近代交通与通信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材料二《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中,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4分)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材料五: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4)在材料四的思想指导下,结合材料五,说明我国在十四大、十五大上作出了哪些重要决议?

    材料六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口(亿)

    上网用户总教(万)

    恩格尔系数

    (%)

    1978年

    3624.1

    1.7

    57.5

    2001年

    95933

    4.56

    6800

    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5)材料六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1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附加题(10分)

    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年—1956年五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情况。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别指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经济形式。

    A 代表                          B代表

    C 代表                          D代表

    E代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