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诗歌鉴赏 2 题,名句名篇 2 题,文言文阅读 3 题,现代文阅读 6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4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简洁    糅合      法码     舶来品      悠哉游哉     味同嚼蜡

    B.胁迫    蛊惑      临摹     钓鱼竿      以偏概全     披沙拣金

    C.惊蛰    告罄      恍惚      一滩血     坐壁上观     长年累月

    D.纷繁     授予     脚趾     水蒸汽      白浪涛天     通货膨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学历      历历在目      恼火      恼羞成怒

    B.疏朗      朗声大笑      妖娆      饶有兴趣

    C.阿谀      一隅之地      青睐      百无聊赖

    D.发迹      丰功伟绩      器皿      珠光宝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选出加线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

    A.偶   特   形怪状  货可居

    B.拾   默   言语涩  精兵

    C.味   许   风作浪  利除弊

    D.薄弱   单   日西山  利多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妒(xiàn)      恨(jí)      稽(huì)        精(suǐ)

    B.颦(cù)       内(jiù)     皮(jiā)        深(zhì)

    C.无(yíng)      夜(áo)      望(liào)       混(dùn)

    D.桃(hāi)       谈(shē)     快(jǐn)        智(ru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辽阔苍茫的戈壁荒漠,缥缈洁白的雪山冰峰,森严幽深的皇城内院,人声鼎沸的京城市井,这一切使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浓郁的诗意美。

    B.世界文学渊远流长,炫丽多姿。早在几千年以前,在人类文明的发详地就已经孕育出了人类最初的文学瑰宝。

    C.当欣赏杜甫那些千古留传的诗作时,我们一定会感悟到在忧患忡忡的现实处境中,诗人的感情心志与民生痛苦如胶似漆般地结合在一起。

    D.“山荫道上,目不遐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装(zhēn)      (ɡònɡ)应   鞭(pì)入里         怙恶不(quān)

    B.(piáo)窃       (qián)客   (wǎn)尔而笑       捷报(pín)传

    C.信(jiān)       戏(xuè)    未雨绸(móu)        胼手(zhī)足

    D.笑(yè)       (tī)透     如(yuán)之笔        心广体(pá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装潢     帖(yù)     相形见绌     羽而归(shā)

    B.编纂     叱(zhà)     搬师回朝     自怨自(yì)

    C.梦靥     取(jué)   并行不悖     级而上(shí)

    D.坐阵     置喙(huì)   前倨后恭     长歌哭(dàn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学力   提纲   长此以往   出奇致胜

    B.绵延   遨游   不可思议   与日俱增

    C.卷宗   颠覆   突如其来   防患未燃

    D.邦交   返聘   四季长青   和颜悦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斐短流长     责无旁贷     奴颜婢膝     趋之若鹜

    B.色厉内荏     弄巧成拙     形销骨立     月朗星稀

    C.趾高气扬     休养生息     能屈能伸     优柔寡断

    D.披肝沥胆     烟雨蒙蒙     意在言外     飞扬跋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加线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A.益(bì)    将(pí)  费(mí)   风(mǐ)

    B.新(xiān)  见(xiǎn)  骗(hǒnɡ)  起(hònɡ)

    C.液(nián)  贴(zhān)  退(bǐnɡ)  除(bǐnɡ)

    D.力(zháo)  迷(zhuó)  肯(zhònɡ) 暑(zhòn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我无法在它周围钉上铁丝,/我的篱笆桩没有这么结实。

    B.知更鸟嚷着:下雨

    C.它们的身子/像两根黑皮鞭,/举起来向前抽打

    D.这时我感到太阳爬上我肩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句中加粗字与其他各项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之二虫又何知 B.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C.小知不及大知 D.奚以知其然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比较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既自以心为役 ②寓宇内复几时③觉今是而昨 ④富贵吾愿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各句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②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③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④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⑤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⑥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野马也,尘埃也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虽然,犹有未树也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依据上下文,补全下面一首小诗。要求句式一致,修辞得当。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曲调/是欢快甜美/还是凝重悲怆/只要你的曲子还在演唱着。

    生活总是美好的/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故事/是新鲜生动/还是陈旧老套/只要你的故事还在讲述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如梦令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1.分析末句“瘦”在词中的妙处?(3分)

    2.本词前两句与后面几句,在情感上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3.对《声声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二、靖康之难以后,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和悲惨遭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2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__________________,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⑷ 西当太白有鸟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屈原《离骚》(节选)中,直接表明革除弊政、变法图强主张的句子是:“             ?”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            ”11个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云无心以出岫

    A.乐琴书消忧         B.木欣欣向荣

    C.请息交绝游         D.登东皋舒啸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请息交以绝          游:交往

    B.悦亲戚之情话         情话:动情的话

    C.农人告余以春        及:到

    D.将有事于西畴          西畴:西边的田地

    3.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曷不委心任去留        D.乐夫天命复奚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时维九月,序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若皆且为所虏

    B.潦水而寒潭清/萍水相逢,是他乡之客/满城带黄金甲

    C.娱游于暇日/地势而南溟深/物必反

    D.岛屿之萦回/ 且益坚/觉宇宙之无

    2.下列对文章中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出了秋天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3.下面对文章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对滕王阁景色正面描写中,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以非常感性的方式精确地描绘出来。在这样的田光水色中,滕王阁静静面对高入云霄的翠峰,四周是架空的阁道丹漆,鲜艳欲滴,恍如画中。

    B.第三节开首远近结合,先是说身处滕王阁之高,点出了滕王阁的高度,因为站在滕王阁上,可以轻易的俯视别人的屋背,也为以后的极目远望留下了伏笔。

    C.“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写出了作者那种既存希望却又失望的无奈心态。至此刻,王勃当时的迷惘心态可谓是一览无余。

    D.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笑对人生的执著态度。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⑵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对下面各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供养无主——我因供养祖母没有主意。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诏书急切严厉,责备臣有意回避,怠慢上命。

    C.则刘病日笃——可是祖母的病一天天沉重。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6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1.既然“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太快人心的事”,那为什么“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却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呢?

    2.“像那样的感情……才经历过。”这句话结合上下文来看,反映的是什么?

    3.“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具体指什么内容?

    4.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凡是违背禁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和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要是他的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或者是他听到了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慎重,那种多疑,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简直压得我们透不出气。他说什么不管男子中学里也好,女子中学里也好,年轻人都不安分,教室里闹闹吵吵——唉,只求这种事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才好,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他认为如果把二年级的彼得洛夫和四年级的叶果洛夫开除,那才妥当。您猜怎么着?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种苍白小脸儿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减低彼得洛夫和叶果洛夫的品行分数,把他们禁闭起来,到后来把他俩开除了事。我们教师都怕他,信不信由您。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的辖制呢!……

    1.“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这句描写的作用是(  )

    A.说明别里科夫虽有保守思想,但很有责任心。

    B.说明别里科夫胆怯心虚,害怕任何事物牵连到自己。

    C.说明别里科夫整天六神无主,害怕新生事物。

    D.说明别里科夫总要用套子去限制别人。

    2.这段文字后半部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

    A.形象地写出了以别里科夫为代表的腐朽势力貌似强大,实际上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B.生动地写出了以别里科夫为代表的腐朽势力的力量在当时还很强大,而“我们”的力量则是软弱无力的。

    C.形象地写出了以别里科夫为代表的腐朽势力力量貌似强大,“我们”的力量表面看是渺小的。

    D.生动地写出了以别里科夫为代表的腐朽势力的力量在当时虽然强大,但实际上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3.对这段文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最害怕的是所谓的人们违背法令,脱离常规,做不合规矩的事。

    B.别里科夫的论调是套子式的,他的性格是多疑的,“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是他的口头禅。

    C.别里科夫亲自把二年级的彼得洛夫和四年级的叶果洛夫开除以后,方才停息了整天的唉声叹气。

    D.别里科夫虽然是个小人物,却辖制了整个中学足足五年,说明了别里科夫之流的思想在当时控制着社会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建筑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结晶。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以宫室为主体建筑,注重平面布局。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我们很少见到向高空延伸的建筑形式,这与我国儒家文化传统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土地是立足之本,建筑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必然深受其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覆盖土地向四周发展的典型的建筑格式。这种建筑布局讲究以坐落在台基上的宫室为中心建筑,两侧建筑物均衡对称。所以,在我国古建筑中,都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上面布置着主要建筑,两旁分设陪衬的建筑物。

    以木架结构为主,建筑风格多样化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第二个特点。我国古代很早就使用了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它是以木材为主,由木柱、横梁及椽檩等主要构件组成。由于其具有使用灵活、便于施工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长期的实践中,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普遍的结构方式。

    木架结构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方式。其中抬梁式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框架结构,因为其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不同,可以使建筑物面阔和进深加长,所以成为我国古代大型建筑物所采用的主要形式。另外,木架结构又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它还可以使建筑物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并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从而又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在气候温暖、多雨的地方,房屋的木材用料较细,多采用空心墙,具有玲珑轻巧的风格。在北方寒冷、少雨的地方,房屋的木柱较粗大、墙壁厚实,外形显得朴实而稳重。在多山的地区,则可以依据地形条件,建成吊楼式或梯级式的房屋,这又形成参差错落的风格。这些不同格式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木架结构的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彩画装饰,已经得到世界的公认。这一特点首先表现在,中国代表建筑很善于将建筑的各种构件进行艺术加工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装饰。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由于木质结构关系,体形都显得庞大笨重。但古代工匠却利用木质结构的特点,把屋顶做成庑殿、歇山、单檐、重檐等多种形式,使其微微向上反曲,形成十分柔和、优美的凹曲线。屋脊配以龙、凤、狮子、麒麟等飞禽走兽式样的配件,屋檐相交突然翘得很高,形成造型很特殊的屋角。这就使得庞大的屋顶变成富有独特艺术形象的主要部分。另外,中国古代建筑还配有色彩斑斓的彩画装饰,更显豪华与富丽。我国的建筑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周时就开始使用,明清时达到成熟,并形成了以龙凤为主要图案的“和玺彩画”和以山水、人物、花鸟为题材的“苏式彩画”两大类型。所以,在故宫、天坛等明清建筑物的廊坊和梁柱上,我们常看到精心绘制的彩画。它们以青、绿、黄、米、黑、白、金等颜色相配,色彩鲜明,艳丽多姿,构成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独具东方特色的彩画艺术。

    (摘自《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受到儒家文化中土地是立足之本等观念的影响,我国古代建筑多注重平面布局,很少向高空延伸。

    B.以木柱、横梁及椽檩等主要构件组成的木架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普遍的结构方式。

    C.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具有十分柔和、优美的凹曲线的原因,是由于古代工匠把屋顶做成了歇山等多种形式。

    D.中国古代建筑配上以山水、人物、花鸟为题材的“和玺彩画”和以龙凤为主要图案的“苏式彩画”,使它更显得豪华与富丽。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建筑都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上面布置主要建筑,两边是陪衬建筑,这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抬梁式木架结构成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式,主要是因为它能使建筑物面阔和进深加长。

    C.木架结构是一种富有弹性的框架,它使建筑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风格。

    D.故宫、天坛的明清建筑物廊坊和梁柱上,有精心绘制的以青、绿、黄、米、黑、白、金等颜色相配的彩画,它们色彩鲜明,艳丽多姿。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建筑普遍使用木架结构的原因是木构件具有使用灵活、便于施工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B.不同的地区,木架结构房屋的造型就会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彩绘形式多种多样,使得我国古代的建筑没有形成统一的特点。

    C.中国古代工匠将各种构件加工成富有特色的装饰,以及绘制各种色彩斑斓的彩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

    D.古代工匠在屋脊上配以龙、凤、狮子、麒麟等飞禽走兽式样的配件,形成造型很特殊的屋角,用独特的艺术形象掩饰了屋顶的庞大笨重,从而带来了美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像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象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作为生物的社会》

    1.第一段划线的句子是怎样强调蚂蚁结构的简单的?

    2.“某种活的计算机”在这段话中的含义是什么?数百蚂蚁将被破坏的蚁丘修复为原样,这一材料为了说明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学究天人  道兼仙释

    李俊宝

    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体中,因为顾、黄、王的名头实在太响,以至其他许多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被研究者忽略,譬如傅山就是这样一个人。

    傅山一生值得称道的有三件大事:早年作为山西学生领袖,为昭雪平反袁继咸冤案,反对宦党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名震全国;中年从事秘密反清活动20余年,曾被捕下狱,备受折磨,抗词不屈,终于获释;晚年主要从事著述,与昆山顾炎武、容城孙逢奇、富平李因笃、周至李颙、和川戴务旃、彭城阎尔梅、长州尤西堂、番禺屈大均、吴江潘次耕等大批在野文人学者和当时尚未仕清的秀水朱彝尊、新城王士祯、太原阎若璩等思想文化界名流相往来。

    清政权稳定后,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下诏开博学鸿词科考试,以笼络各地有影响的汉族士绅。大学士李霨等推荐了71人,在这批被推荐者中就有傅山。但傅山宁愿乡居,以著述授徒自乐,不愿为清政府效力,遂以老病请辞,并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康熙帝将所有托故请辞奏折一律驳回,明令各地督抚将被荐人员“作速起送来京”。山西地方官不断登门,阳曲知县戴梦熊并备豪华轿子护送,逼傅山上道。到京后,傅山以“病噎不食”、身体欠安为由,养病于崇文门外园教寺。康熙在保和殿面试博学鸿儒,授予彭孙遹、朱尊彝等50人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各种官职。傅山虽未参加面试,但仍奉康熙谕旨“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受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回乡之后,傅山布衣毡帽,自称为“民”。

    作为17世纪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傅山深受反理学思潮的影响,以“异端”自命,对古代一些主要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探究,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对理学的批评中,他着重批判了理学的形而上学倾向和空谈义理弊端,阐述了自己的辩证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观点。他认为,治学在于明道,明道在于致用,即研究天道或自然规律的目的在于为我所用并造福于社会。在天人关系上,他很重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反对消极被动的观念,继承和发展了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观点,既承认天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又肯定天人之间的必然联系,将天人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主张为人在自然界找到合理的位置。傅山还认为,明体就是明理,理不明则体不清,明理是为更好地指导现实活动。此外,他还斥责奴儒、奴君子,主张“扫荡奴性”,提倡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禁欲主义和父母包办婚姻,坚持“非圣人能王”的平等观念,倡行国民治国的理想社会。其诸子学研究同样堪称于世,侯外庐曾有评价:“如果说顾炎武考证音韵学是后来王国维的老师,则我们有理由说傅山的诸子学研究是后来章炳麟的先行者。”

    傅山在医学方面也颇有贡献,医学成果丰硕,传世之作有《医药略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青囊秘诀》等,其中尤以《傅青主女科》最著名,为后世中医妇科必备之书。他还特别重医德,薄财利,一生身体力行,实践“医王救济本旨”,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有时甚或免费给穷人治疗。全祖望在《阳曲傅先生事略》中曾如此描述:“避居远村,惟以医术活人。求方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从不见有倦容。”傅山在书法、绘画等领域也领一时之风骚。其汉隶以蔡邕为法,真书以颜真卿为范,采众家之长,独辟蹊径,其中篆、隶、真、行、草诸体皆备,榜书小楷,各尽其妙,以豪迈刚劲、雄健有力著称,其作品流传于世者甚多。他的书法声誉极高,比其年长20岁的大书家黄道周称傅之书法为“晋唐以下第一家”。他的绘画流传下来的较少,多为博物馆和私家收藏,其作品别出心裁、蕴意深刻、意境开阔、独树一帜。

    由于傅山在哲学、医学和书画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越,其在文学方面的贡献则往往被人忽略。事实上,傅山在文学理论和文艺批评领域或诗、文理论方面,亦是上承李贽、公安派和竟陵派,下启叶燮、袁枚,成就堪与同时代顾、黄、王并驾齐驱。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傅山早年因为是陕西学生领袖,所以反对宦党暴政,领导了全省诸生进京请愿的运动,为袁继咸冤案昭雪平反,最终名震全国。

    B.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体中,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是后世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许多如傅山一样的人被忽略掉了。

    C.傅山从事秘密反清活动,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后受康熙感化,和彭孙遹、朱尊彝等人一样接受了康熙谕旨“特受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D.傅山早年对古代一些主要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以“异端”自命,显示了他深受反理学思潮的影响。

    E.傅山在哲学、医学、书法等诸多方面成就卓著,作者借侯外庐之口对他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可以和顾炎武并驾齐驱。

    2.清政权稳定后,傅山的哪些行为表现了他对明王朝的忠贞?请概括回答。

    3.傅山作为当时反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哪些基本内涵?

    4.有评论家用“悲悯”“个性”“骨气”来评价傅山,阅读本文后,你对这些概念有了哪些新认知?结合文本,任选其一,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梦碎雅典

    杨明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气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20多枚世界大赛百米的银牌和铜牌,参加过5次世界锦标赛、4届奥运会,但还没有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会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

    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结合前后文,从多角度解说“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请以《其实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