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8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这说明

    A. 世界经济规则完全由发达国家制定

    B. 欧美国家企图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

    C. 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占有优势地位

    D. 贸易自由化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初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主席西奥多·维尔反感无序竞争,认为公司最好垄断,而且垄断公司有义务为国家服务。他认为公司不应把股东利益放第一位,而应把为人民服务放第一位。公司把电话线路铺设到不能带来盈利的边远地区,而且把电话业务的定价权交给了政府。这说明该企业

    A. 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B. 渗透到各个生产环节

    C. 已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D. 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1492年至1750年左右,一场规模空前的地理大发现、大探险和大殖民运动在全球展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起点。下列关于“起点”的相关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A.传播基督教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是地理大发现的原动力

    B.地理学知识的进步和蒸汽轮船的改进为大探险创造了有利条件

    C.这场运动为欧洲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提供了基础

    D.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是率先进行殖民探险的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以下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百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1400年

    1600年

    1800年

    印度

    74

    145

    180

    欧洲

    52

    89

    146

    非洲撒哈拉以南

    60

    104

    92

    拉丁美洲

    36

    10

    19

    A.1400-160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英国的殖民扩张

    B.1400-1600年拉美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C.16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

    D.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减少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开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布罗代尔说:“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宗教改革派还是归属西班牙人,归属西欧人还是归属伊比利亚人。”“这场战争”

    A.使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B.荷兰取得独立,成为了“海上马车夫”

    C.英国获胜,开始确立了海上霸权地位

    D.西班牙失败,丢失了海外广大殖民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美)彭慕兰在《大分流》中写道:“为了给英国早期粗糙的蒸汽机提供燃料,需要大量的木材,这就需要种足够多的树……人口拥挤的西欧地区是无法提供这么大的空间的。但就在这时,幸运又降临了:英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便于开采的煤矿储备,以及快速实现机械化的工业。到了1840年,英国人将以燃煤为动力的机器普及到了各行各业。”材料说明,英国快速普及机器生产主要得益于

    A.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便于开采的能源储备

    C.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           D.完善了机器动力装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关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我国学者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大危机的原因分析不可能取得定论

    B.社会制度分析方法已无法解释经济危机

    C.历史研究需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全面 

    D.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更接近于历史真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目的在于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

    新机场

    地下水道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福利制度

    C.创造企业复兴条件              D.缓解失业压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主要是指“互联网+制造”。回顾科技创新历程,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1.0开创了蒸汽时代,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工业2.0采用流水线模式,人们普赞工业王国

    C.工业3.0开创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初显端倪

    D.工业4.0产生了第三产业,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马克思曾说过:“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这一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采取“混合经济”模式

    B.推动新经济的兴起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对罗斯福的经济理论进行了这样的概括:“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对上述材料中关键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应当保留”指保持资本主义

    ②“经济的营运”指市场经济

    ③“改进和补充”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④“改进和补充”开创了经济营运的新模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    

    A.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B.金融市场的无序状态

    C.贸易保护主义心态        D.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83年3月,英国撒切尔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削减政府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同时降低最高工资税率和投资税率。依据这一战略,当时撒切尔政府最有可能的做法应该是

    A.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中央统制经济

    C.减少国家对福利的投资             D.大力发展私有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学者在剖析二战后美国相关政策时,说“欧洲所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复兴计划。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缩小国家间的差别,创建一种欧洲经济的新结构。……只要美国援助是被一项项分给各个国家,只要欧洲仍然是被分为各自独立的国内市场,那么美国经济援助努力就将失败,并且将继续失败。”此观点强调美国应该

    A.为遏制苏联平等对待欧洲盟友      B.为实施冷战推行马歇尔计划

    C.为复兴经济推行知识经济模式      D.为控制欧洲设计复兴新途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09年5月24日,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法国《解放报》上撰文指出:“金融危机让人们重新发现社会主义……重回列宁时代或许可以找到挽救自由主义的办法。”下列列宁时代所采取的措施中对克服今天的金融危机仍有启示作用的是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施配给制,加强社会救济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全力发展国有企业,加强对企业的计划指导

    D.国家掌控经济命脉,允许中小企业合理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其著作《历史的教训》中认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与材料中俄国“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相关的是

    A.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B.可以租借、租让工业企业

    C.扩大了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D.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57年,赫鲁晓夫《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组织》的报告中提出,“关于工业改组的原则和设想:(1)加强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2)改“条条”管理形式为“块块”管理形式;(3)建立经济行政区;(4)改进国家计划工作;(5)扩大地方在经济管理中的权力;(6)发挥工人群众参加管理的积极性。”这些措施

    A.是 “新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B.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

    C.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       D.埋下了苏联解体的隐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前苏联经济学家布哈林认为:“加速流通,扩大市场,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这里就有可能进一步降低价格,进一步扩大市场。这是我们的生产道路。”“扩大市场的容纳量,提高商品总量,加速工农业之间和工农业内部的流转……是加快我们经济生产速度的主要方法”,它“将提供使生产力得到最充分发展的余地。”此观点的核心是

    A.利用市场是发展经济的合理手段

    B.价格降低是生产发展的必要前提

    C.加速流通是扩大市场的唯一措施 

    D.扩大总量是加快生产的主要方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刘继峰《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斯大林模式是适应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产物

    B.斯大林模式后期阻碍苏联经济发展

    C.斯大林模式是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

    D.斯大林模式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徐隆彬在《赫鲁晓夫执政史》一书中说:“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据此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时期  

    A.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B.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

    C.斯大林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D.农、轻、重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世纪世界各国农民的生活状况”被某校学生确定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其中不能作为该课题论据的选项是

    A.中国农民王五,曾支援过平津战役,加入农业合作社,后经商致富成为农民企业家

    B.俄国农民赞可夫,因政府颁布土地法令而获得一块土地后很不情愿的加入集体农庄

    C.英国农民汤姆,可以享受欧洲共同的农业政策,并且购买商品只能用欧元

    D.美国农民杰克,本是农场主后因一场大危机而破产,后因政府的补贴而渡过难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中 “明显地改变”的是

    A.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 

    B.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

    C.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D.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摩根索政治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分裂为国家的当代政治世界将会被具有截然不同特征的更大行为体所代替,这与技术革命不断发展的潜力相符,也与当代世界的道德呼吁相符。与这一理论认识最相符的是

    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建立          B.西欧一体化进程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不结盟运动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日凌晨1点,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得以弥补 

    B.利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

    C.发达国家丧失了对IMF的主导权

    D.世界经济实现了体系化和制度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表为美国部分年代国际收支逆差情况统计(单位:亿美元)。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年代

    1950~1954

    1955~1959年

    1960~1964

    1965~1969

    年平均

    17

    25(不含1957年)

    28

    34

    A.美元地位不断下跌,固定汇率体制日益动摇

    B.关贸总协定不利于美国海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C.美国经济增长日趋缓慢,出现“滞涨”现象

    D.美国逐步失去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对下列当今经济区域集团的评述,正确的是

    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差异

    B 欧洲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仅限于政治和军事领域

    C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区域集团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完全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2012年2月28日第一财讯:德国国会投票通过了总额1300亿欧元的第二项希腊援助计划。欧洲央行将于29日开始第二轮三年期长期再融资操作,向欧洲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以帮助稳定欧洲国债市场。日前,二十国集团成员表示,支持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注资计划,但前提是欧盟领导人必须采取措施扩大用于建立防止欧元区债务危机扩散的救援资金规模。这主要是由于

    A.欧债危机给希腊造成了重创

    B.外汇市场的稳定关系到各国经济稳定

    C.各国自觉、主动地帮助希腊度过危机

    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历史,就是国际货币形态和汇率制度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当年走出大萧条靠的是罗斯福新政,而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就是中国的白银危机和严重的经济危机。……新政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

    ——摘编自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材料二  面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金融体系的混乱,各国汇率的任意波动,各个国家更加怀念传统的国际金本位制。……1943年9月至11月,英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就战后货币体系问题进行会谈。由于英美两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相差悬殊,双方会谈的结果是采用“怀特计划”,吸收“凯恩斯计划”中的一些成分。

    ——李增刚《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现实困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材料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牙买加体系建立,各国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黄金也不再用于官方结算,黄金的货币使命终结。……而当前美元仍然占各国外汇储备的65%左右,国际外汇交易的40%以上,国际贸易结算的50%以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浮动汇率体系。……弹性化、多样化的汇率制度符合国际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量剧增,各国发展特色化的客观要求,外围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开发、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化的过程中,汇率制度的弹性化为其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提供基础前提。

    ——朱丰根、朱延福《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基本特征与问题分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大萧条”的标志性事件,以及新政中“导致世界白银市场价格大涨”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体系是如何解决汇率问题的。

    (3)据材料三,指出牙买加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货币形态和汇率机制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频繁爆发。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道德和政治在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标。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假如人(立法者)希望通过他的关照使其他人变得好,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因为,法律可以使人变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治国理念。

    (2)据材料二,概括判断政体好坏的标准。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利于立法者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德政关系看法的共同点,并谈谈两人观点对当今政治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华盛顿、甘地的个人品德在他们领导本国人民寻求民族发展的道路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是华盛顿具有高尚的品德,所以他既没有像英国克伦威尔那样从革命军的总司令演变成一个独裁者,也没有像法国的拿破仑那样利用自己的威望戴上皇冠。他的美德阻止了旧制度的复活,推动了新制度的诞生,许多做法演变成了日后的规则

    ——郝铁川《一个人和一个国家:华盛顿美德催生美国式民主》

    材料二、在印度宗教理念的背景下,他让内在的精神自我达到与真理的统一,把“体验真理”基础上的非暴力当作一种斗争方式,同时也当作一种生活方式。非暴力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可以使暴力冲突得以转化,它强调忍受痛苦,遵循爱的原则,投入正义的活动中。

    ——杜星、王巍《非暴力作为解决冲突之法——甘地的政治伦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华盛顿具有什么品德?在他的政治活动中,这些品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采取的斗争方式,这一方式体现了甘地怎样的品德?

    (3)上述材料侧重从个人品德角度来评价历史人物。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述】

    农民革命是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革命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贫农)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到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农民问题只是一个贫农问题……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毛泽东非常强调“普遍发动群众”、“整顿基层组织”作为土改的第一个阶段和“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反对恩赐,……实现“土地还家”。这种改革,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而是通过推翻旧政权,代之于人民政权,彻底砸碎旧秩序,重构了中国几千年的农村社会结构。……我们已经在北方约有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要肯定这个伟大的成绩。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龚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对农民革命问题的主要认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有了哪些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

    (3)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应如何引导农民革命?这一策略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