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我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②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⑤推进生态农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 砍伐森林过多,林地面积锐减

    B. 人类使许多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

    C. 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D. 粮食生产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 小鱼吃的小虾   B. 吃小鱼的大鱼

    C. 泥巴中的藻类   D. 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 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 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 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表格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被捕食者

    捕食者  

    昆虫

    狐狸

    昆虫

    狐狸

    A. 此食物网有三条食物链

    B. 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

    C. 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

    D. 鹰占有第三、四两个营养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以0.2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

    A. 1.2N0   B. 1.44N0

    C. 2.2N0   D. 3.6N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 二氧化碳   B. 碳酸盐   C. 碳酸   D. 碳水化合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A.    B.

    C. 甲→乙→丙→丁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 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 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黄花刺茄是具有很强的耐贫瘠和耐干旱特性的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我国于1981年首次发现该物种入侵,目前已在多省区有分布,对本地物种造成危害。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黄花刺茄可以增加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B. 荒地、路边、弃耕地、过度放牧的草地,黄花刺茄可取得优势地位

    C. 控制黄花刺茄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和人为铲除,化学防治最好

    D. 导致黄花刺茄在入侵地呈J型疯长的主要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 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 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空间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麻雀

    黄鹂

    第一次捕捉

    46(标记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42(其中6只标记)

    36(其中9只标记)

    A. 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 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

    C. 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 若被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 第10年和第20年种群的数量基本相当

    C. 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大

    D. 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龙葵

    3.0

    2.0

    0.4

    0

    0

    A. 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

    B. 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

    C. 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D. 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增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两位同学在观看有关恐龙的影片,甲同学提出:“我体内的能量中可能有远古恐龙体内的能量”,乙同学也提出:“我体内的物质中也可能有远古恐龙体内的物质”,你怎样认为这两位同学的说法?(  )

    A. 两同学的说法都有道理

    B. 两同学的说法都错误

    C. 只有甲同学的说法有道理

    D. 只有乙同学的说法有道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

    B. 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

    C. 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

    D. 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a和物种b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都是单向的

    B. 进化过程中物种a和b通过捕食关系相互选择

    C. 物种a和b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是因为二者存在生殖隔离

    D. 物质在物种a和b之间不能循环流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图A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 图B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 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

    D. 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统计某农田中玉米种植后植株平均高度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50天左右玉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B. 90天左右玉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C. 该农田中玉米长势整齐,因此该农田没有群落的垂直结构

    D. 由于种内斗争的加剧,玉米平均株高达到160 cm后不再增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流动途径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2表示的能量形式为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    ,C表示    

    (3)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    实现的。

    (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它们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丙。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     用含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kJ。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成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 编 号

    注:“+”表示有;“-”表示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____,原因___。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___。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____,原因是____。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_____②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证明其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材料用具:等大的玻璃瓶四个、清水、河泥、生长状况和大小相同的金鱼若干条、生长状况和大小相同的金鱼藻若干。

    实验步骤:(1)取玻璃瓶,分别编号为1、2、3、4。

    (2)分别对4个玻璃瓶做以下处理:

    (3)观察四个玻璃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

    问题与讨论:

    ①1号和2号相比,哪一瓶存活时间长?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号和4号对照,能否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必备成分?若不能,应如何改进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金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体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是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

    (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渡为灌木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_____。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____。

    (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群落类型

    树种数量

    平均胸径(cm)

    平均高度(m)

    Ⅰ.撂荒7年的次生林

    22

    8.7

    6.3

    Ⅱ.25年的次生林

    81

    10.4

    8.4

    Ⅲ.50年的次生林

    96

    11.8

    9.2

    Ⅳ.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

    128

    13.7

    10.5

    分析上表可知:①_____。②____。

    (3)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采用____法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不同环境群落特征各异,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对同一环境中的资源需求类型或需求量相近)变化进行分析,其结果见下表: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丁香

    0.124

    1

    油松

    0.125

    0.834

    1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种间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造成种间竞争激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即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