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古代的“城管”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有7万户,仅以现代一户3口的最低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城市大了,人口多了,治安、卫生、交通等一系列问题也就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城管应运而生。从史料上看,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古代的城管队员叫法不少,或称“胥”,或称“卒”,还有称“市吏”“监市”等等。但在事实上,古代并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自然也无城管队员一说。古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当。在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朝廷便设有相当于现代街道城管队的“街道司”,并相应成立了由500名兵士组成的执法队伍,以保持开封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明代的北京,由相当于今北京卫戍区或武装警察部队的“五城兵马司”来承担现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职能。清代的北京,还专设了“督理街道衙门”,主要负责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坏公用设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为,都是督理街道衙门的执法对象。到了晚清,西方的一套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国,由警察承担起了现代城管的工作。

    在古代,现代城管中的两大难题——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同样十分突出,且历代不绝。古代城管也为此伤透脑筋。在唐代的长安和洛阳,不少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非要在门面(正铺)外多占一块(偏铺)。在李显(唐中宗)当皇帝时的景龙年间,朝廷不得不以敕令的形式,发布了一则当时的最高“城管通知”:两京市场上各行业,凡自有正铺者,不得在铺前再建造偏铺。宋代称占道经营为“侵街”,为了防止侵街行为的发生,宋代城管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标记出范围。这与现代街道画线一样,一旦超出就要被制止,当时的“城管队”会经常检查是否有人侵街。到明清,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违建更突出。

    《唐律》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即摆摊设点至少要远离政府办公地30米,也不能离民房太近,要在1米5以外,由监市负责督管。对占道经营有严厉的惩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笞五十。各令复故。”挨打后,还得恢复原状。《宋刑统》也有类似的规定,“侵巷街阡陌”条:“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对乱倒垃圾、影响环境卫生也有规定:“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把尿屎垃圾弄到街上,影响了公共卫生,不只当事人倒霉,连“城管队长”都跟着挨杖打。宋仁宗在搞城管方面颇有创意,他在要求开封府官员强拆违章的同时,特别指示相当于现代司法机关法院的左、右军巡院,配合“开封城管”行动,“惩治侵街者”。明代对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以及在禁区内摆摊设点、取土作坯、随地大小便等行为,也一律“问罪”,涉事者要被强行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即所谓“枷号一个月发落”。撒泡尿也要遭受这么大的罪,这样的城管手段不可谓不狠!

    1.下列有关古代“城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城管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首都临淄。

    B.虽然古代没有“城管”这种叫法,但是现代城管的职能在古代常由相应的一些机构承担。

    C.古代城管同时也是士兵,晚清时才换由警察承担这一任务。

    D.宋代城管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是现代城市管理者在街道上画线的源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规模小,功能不完善,不需要专门的城管人员来管理。

    B.一些令古人伤透脑筋的城市管理问题,同样也让现代城管部门头痛不已。

    C.为防止“侵街”,避免随意违章搭建,宋仁宗曾集合多部门“综合执法”。

    D.古代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等越来越多,很难禁绝。

    3.古代对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摆摊在政府办公地30米以内者,要马上恢复原状,否则将被“杖七十”。

    B.宋代法律规定,知有人破坏公共卫生,当事人受罚,“城管队长”也要挨打。

    C.明代规定,破坏公共设施、随地大小便者,要被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

    D.宋代对于违章建筑,有时不仅要强行拆除,还要求司法机关对相关人员进行惩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神秘的玫瑰

    [美]艾尔·科丹

    有一段时间,每星期六的晚上詹姆斯都要给卡洛琳·威尔弗小姐送去一朵玫瑰。无论刮风下雨,都会送达。

    那朵玫瑰总是花店里最好的一朵。每个周六晚上,詹姆斯从店主奥森老爹的手里接过包装好的玫瑰,就跳上自行车,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它送到卡洛琳小姐的手上。

    詹姆斯是一个13岁的男孩,每天放学后和节假日都会到奥森老爹的花店替他送花。然而,从第一次给卡洛琳小姐送玫瑰花开始,他就觉得这事儿有点奇怪。“老爹,我想您忘记放送花人的名片了。”当时,他这样说道。

    奥森老爹盯着詹姆斯说道:“没有名片,小伙子。而且,送花人要求保密。所以,你不要对任何人说起这事。”

    詹姆斯对奥森老爹的话虽然感到很纳闷,但有人给卡洛琳小姐送花,他还是感到很高兴,因为全镇的人都可怜她。大家都知道她被人抛弃了。

    卡洛琳小姐与杰弗里·班尼已订婚多年。杰弗里在大城市某医学院读书很多年,她在家一心一意等着他。然而,杰弗里毕业后,却和他的同学克里斯汀·马洛结了婚。詹姆斯见过克里斯汀,的确很漂亮。

    其实,卡洛琳小姐长得也不丑。然而被杰弗里抛弃后,她就足不出户。她不再参加那些她喜欢的活动,甚至也不到教堂弹风琴了。

    詹姆斯也很可怜卡洛琳小姐,他希望这神秘的玫瑰能带给她新的希望。然而,当詹姆斯把第一朵玫瑰送到她家时,除了有点惊讶,她没有任何的反应。她的样子也让詹姆斯吓了一跳:脸色苍白,头发凌乱。

    不过,詹姆斯相信玫瑰花能重新给卡洛琳小姐生活的勇气。果然,在第四次送去玫瑰花时,卡洛琳小姐很快就开门了。詹姆斯知道她一定在等着他。她的脸颊已经恢复往日的红润,头发也不那么乱了。

    在送去第五朵玫瑰花后,卡洛琳小姐又回到教堂弹风琴了。她的衣襟上别着那朵玫瑰。她昂首挺胸,对坐在前排的杰弗里和他的妻子连看都不看一眼。“真是一位勇敢、有骨气的姑娘。”在场的家庭主妇们轻声慨叹。

    詹姆斯仍然在每个周末的晚上送去那朵最好的玫瑰花,卡洛琳小姐也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詹姆斯明白,是这朵神秘的玫瑰给了她自豪,让她觉得仍然有人珍惜她,爱怜她。

    然而,詹姆斯要跟随家人搬到别的地方去了。他有些不舍。他还想继续给卡洛琳小姐送玫瑰。奥森老爹告诉他,他会找人代替他给卡洛琳小姐送花的。在最后一个送玫瑰花给卡洛琳小姐的晚上,卡洛琳小姐领着詹姆斯来到客厅,从壁炉架上拿下一个精美的帆船模型。“这是我爷爷的。”她说,“我送给你。詹姆斯,感谢你给我带来了那些玫瑰,带来了快乐。”顿了一会儿,她拿起玫瑰花,继续说:“这朵花让我期待星期六的晚上,快乐的星期六晚上,它告诉我有一个人跟我一样寂寞……。”

    詹姆斯骑车回到花店,做了一件他以前不敢做的事情。他打开奥森老爹的抽屉,找到了一个文件夹。文件里有他想要找的东西。那是一张奥森老爹记录顾客的信息的清单:杰弗里·班尼,52朵红玫瑰,每朵1美元,共计52美元。已全部预付。

    原来如此!詹姆斯暗忖道。

    10年后,詹姆斯再次回到奥森老爹的花店。一切都没变。詹姆斯跟奥森老爹聊了一会儿,随后问:“卡洛琳小姐现在怎样了?”

    “卡洛琳小姐?”老爹点点头,“哦,她嫁给了一个药店老板。那人心地很好。他们生了对龙凤胎。”

    “我真为卡洛琳小姐感到高兴。不过,我想那些玫瑰花不是他丈夫送的吧。”詹姆斯笑着说道。老爹看着詹姆斯。詹姆斯想让老爹知道其实他很精明,继续说:“你猜,如果班尼太太知道她丈夫送花给他的老情人,会不会跟他大闹一场呢?”

    奥森老爹叹了口气,说:“詹姆斯,看来你并不聪明。送花的不是杰弗里·班尼。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事。” “那会是谁?”詹姆斯瞪大了眼睛。

    奥森老爹拿起一朵红玫瑰闻了闻,说:“一位太太。她说她不能坐视卡洛琳小姐因为她而毁了自己。是的,送花的人是杰弗里·班尼的太太克里斯汀·马洛。”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2年第17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送花人对奥森老爹保密,所以他无法告知詹姆斯送花人是谁。这样写制造悬念,激起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读下去,一探究竟。

    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詹姆斯一直不知道送玫瑰事情的真相,也不知道他离开10年以来卡洛琳的情况,所以叙述属于有限视角。

    C.詹姆斯是线索人物,将故事内容串连起来,见证了玫瑰的神奇作用;他的好奇和追问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揭开了事情的真相。

    D.卡洛琳有一段时间每周六都收到了玫瑰,她知道送花的詹姆斯跟她一样寂寞,她期待星期六能收到玫瑰,在期待中感受到了快乐。

    E.插叙卡洛琳的婚恋往事,巧妙地交代了卡洛琳、杰弗里·班尼和克里斯汀·马洛三人的关系,并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2.画横线的“詹姆斯骑车回到花店”一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克里斯汀·马洛具有什么样的性格?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人性之美,请结合小说中的卡洛琳小姐、詹姆斯和奥森老爹,谈谈你的看法。(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

    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曾说:“他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个子不高,但神定气足,尤其是双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这种思想在历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得到政府支持。但是钱穆却坚持自己的理想,做贯通的历史。他在北京大学争取到一人把一门通史课讲完,其目的就是要说明历史应该是能融会贯通的,而不仅仅是考证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要说明中国历史是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模式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它并对它保持信念。通过多次备课和讲授,钱穆终于将上自太古,下至清末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钱穆的民族情怀也贯穿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他初入北平,进燕京大学讲课时,就对校方用英文字母给教学楼命名表示不满,在他的提议下,燕京大学把外国名字均改为中国名字,也有了以钱穆名字命名的穆楼。据说,今天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也是钱穆命名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钱穆随学校南迁。学校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生活一度非常艰苦,钱穆曾和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四人合住一屋。在西南联合大学,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局面更胜以前。著名历史学家、后来曾师从钱穆的严耕望讲述当时盛况:“校外旁听者争坐满室,先生上讲坛,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也是在这里,钱穆开始手不停挥地编写《国史大纲》,因为正值抗战期间,钱穆笔间感情更加充沛。《国史大纲》跨越了几千年的风雨,不断重演着外族人入侵与被同化的历史、中国人在面对外来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气节与智能……在一个西方世界占据优势,中国正在跌落自信的谷底时,钱穆希望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保持着“温情与敬意”,该书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至今。抗战胜利,北大复校,傅斯年主持校务,钱穆没有得到聘书,于是闭门著书立说。

    1949年,钱穆经由广州去了香港,离开大陆,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归故土。

    当时的香港成了一个大的流亡场,各色人物从大陆逃亡香港,其中也有无数流亡学生。这些流亡学生,就像在大海上四处飘泊,前途渺茫,失去了精神依托。在这种情况下,钱穆放弃了较为闲适的教书生活,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创建新亚书院,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严耕望后来感叹,钱穆此时正是学养成熟而精力未衰的阶段,正当更有高度发挥,却因时局动荡,被迫到香港办学,十余年间耗尽心力,对于学术界是一项不可弥补的损失,但是,对于当时的学生,却有了精神的依归,更是为中华传统的存亡续绝,钱穆回忆新亚书院初创办时,“彼辈皆不能交学费,更有在学校天台上露宿,及蜷卧三、四楼之楼梯上者。予于晚间八九点返校,楼梯上早已不通行,需多次脚踏铺被而过”。在这时代巨变的无可奈何中,钱穆是要努力去培养传递文化的薪火。新亚书院是当时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学校,许多老师来此授课,纯粹都是尽义务。学校还在每周末设公开学术讲座,吸引校外人士来听讲。

    新亚书院位于香港著名的贫民区,条件十分艰苦。钱穆只有两间小屋,一间居住,一间办公。办公室给余英时的印象是“一张长桌子已占满了全部空间”。支撑着他的,是中国传统精神。余英时回忆,在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天,他发现钱穆正躺在地板上,病了。

    钱穆叫余英时去买二十四史给他读,仿佛这足以驱逐其所有的痛苦。钱穆亲自给新亚书院写了校歌:“……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新亚书院最终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的奇迹之一。而钱穆从香港到了台北,他再未回到大陆。1990年8月30日,钱穆在台北寓所辞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家人将钱穆骨灰散入茫茫太湖,以示其魂兮归来。

    2009年8月8日,国学大师钱穆、傅斯年墨宝在香港拍卖。其中钱穆的信札,用行书写就,字体飘逸、秀雅。信中钱穆写道,“今日之国运,吾侪从事学术教育工作者皆不得辞其咎”。短短一句话,可见一代国学大师“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

    (摘编自任士英主编《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严耕望看来,钱穆创建新亚书院时正是学养成熟阶段,如果把精力用在学术上,会收效更大,但终因创业耗尽心力而十余年无学术成果。

    B.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有着非比寻常的治学精神和民族情怀,他秉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抱负,一生为国学复兴鞠躬尽瘁。

    C.北大复校后,在傅斯年主持校务的情况下,钱穆没有得到聘书,所以他在1949年离开大陆由广州去香港,这也是钱、傅二人观点不同所致。

    D.在20世纪三十年代,钱穆著书立说,主张国人要对国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就是希望国人能够对自己祖先的历史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尊重自己的传统。

    E.文章引用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的话“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说明钱穆先生是一位善于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的好老师。

    2.第二段中,作者引用严耕望对钱穆在西南联大讲课盛况的描述,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钱穆在香港创建新亚书院,新亚书院的创立具有怎样的意义?请简要分析。  (6分)

    4.文章题目为“一生为故国招魂”,老一代知识分子钱穆先生的故国情怀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杜诗传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bēi)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府符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dǎng)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视事:任职

    B.闻贼欲北度                       规:谋划

    C.帝惜其能,遂不之                 许:同意

    D.诛逆贼杨异等                     降:投降

    2.下列句子中能表现杜诗尽心朝廷、直言善策的一项是(  ) (3分)

    ①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②诗雅好推贤,数进名士 

    ③征兵郡国,可立虎符                  ④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A.④⑤⑥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⑥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当时萧广放纵士兵横行民间,百姓惶恐不安。杜诗立即向萧广晓喻利害,但他仍旧我行我素,于是杜诗上报朝廷而击杀了萧广。

    B.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想要北度,于是与长史迅速烧毁贼人的船只,部署军队,带领冲锋陷阵的骑兵,消灭了敌人。

    C.任南阳太守期间,杜诗生性节俭,廉洁公正,诛杀强暴,树立威信,并且还擅长计划谋略,爱惜民力,为民造福。

    D.杜诗虽身为地方官,但一心为朝廷着想,忠直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上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 5分 )

    译文:________

    (2)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5分 )

    译文: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首联是如何表现作者百忧缠心的?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以“忧”贯穿全诗,结合诗句回答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荡胸生层云________。(杜甫《望岳》)

    2.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

    3.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4.白头搔更短,________。(杜甫《春望》)

    5.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与傅雷夫妇素昧平生的女子江小燕为傅雷夫妇保存骨灰,“鸣冤叫屈”,被打成“反革命”,曾十几年过着宵衣旰食的悲惨生活。

    B.由于多年来的疾病缠身,这对老夫妻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他们的生活已到了牛衣对泣的地步。

    C.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D.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是抓住一些明星的一点轶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国塔夫茨大学18日就学校研究人员以中国儿童为对象进行转基因“黄金大米”人体试验致歉,承认该试验并非未完全遵循该校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规定和美国的联邦法规。

    B.《探索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一文指出,要加强对公安信息人才的专业技能培训,按照贴近实战、战训结合、练以致用、注重实效,实现技术培训常态化。

    C.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只是完成了空间站建设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是交会对接实验,这是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关键技术。

    D.单从反腐机构来讲,可能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样多的反腐部门。在党内,有纪检;在政府,有监察和审计;在司法,有检察。这三家反腐主体分工负责,相互配合,有序开展反腐工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纸面”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③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⑤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⑥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A.③④⑤①⑥②       B.⑥②④⑤①③

    C.⑥②⑤③④①       D.③④⑥②①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不久前,一位法国教育家,给法国的小学生和上海的小学生先后出了下面这道完全一样的测试题: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法国小学生的回答情况是:超过90%的同学提出了异议,认为这道测试题根本没办法回答。显而易见,这些学生的回答是对的。上海小学生的回答情况恰恰相反:有80%的同学认真地做出了答案,86-34=52岁。只有10%的同学认为此题非常荒谬,无法解答。做出正确回答的同学竟然只有10%!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内容:________

    (2)请指出这段话所反映的中国小学教育的问题,并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语言简洁、明了。(3分)

    问题:

    看法: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仿照下面句式的特点,另写两句话,使其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态度。﹙6分﹚

    我喜欢呐喊的生命,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索尔·佩尔马特,在得知获奖时淡定地说:“我终于也有自己的停车位了。”在该校中,有一排写着“NL”(诺贝尔桂冠得主的英文缩写)标志的停车位,是专门为诺奖得主服务的,这是学校的唯一奖励,也是学校向他们致敬的特有方式。得了诺贝尔奖,不涨工资不升职,照样上课、监考、做实验,不同的是他们的车终于有地方停了。

    对于这个奖励措施,伯克利的教授们这样说:“做学问如果没有一颗淡定的心,就没法继续,更不可能前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