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和谐             D.人的生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先秦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宣扬的“君权神授”思想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

    A.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B.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C.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朱、陆多次展开思想交锋、学术论辨,其中最有名的是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与陆九渊兄弟的思想分歧,特邀朱熹与陆九龄、九渊兄弟等到信州铅山鹅湖寺相会,讨论学术问题。是会史称“鹅湖之会”。 但是终未能“会归于一”。上述现象说明(   )

    A.南宋时期君主专制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B.儒家思想失去了统治地位

    C.当时的学术氛围相对宽松

    D.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客观上推动了学术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对该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理学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B. 认为理学导致中原地区沦丧

    C.片面地认为理学空谈误国

    D. 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理学的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C.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D.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梁启超在评价某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该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

    ①印刷发行你的个人自传

    ②可以借助《石氏星表》相关资料确定100多颗恒星位置

    ③利用刘徽的割圆术计算圆形池塘边的长度

    ④借助《黄帝内经》医治病人

    A. ②     B. ②③     C.①②④     D. 全部无法享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 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求善而不存真      B.有很强的封闭性 

    C.缺乏理性精神      D.落后于西方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 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

    A.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 “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文成公全书》卷三)。“材料中先生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

    A. 柏拉图                  B. 普罗泰戈拉

    C. 亚里士多德               D. 苏格拉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 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 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 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 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映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15~16世纪的大航海运动,古老的地中海贸易路线被土耳其人破坏和新的贸易路线的产生,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  

    B.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C.意大利天主教会的极力压制 

    D.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大功告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   )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已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

    A.虔诚信仰上帝                 B.妇女解放

    C.实行三权分立                 D.反对盲目信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B.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C.批判了路德背离入文主义精神

    D.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启蒙运动中一位思想家曾谈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 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是(   )

    A.天赋人权            B.权力“制约与平衡”

    C.主权在民             D.社会契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启蒙运动时期,某书提出的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这一脍炙人口的理论为历代资产阶级所啧啧称道。该书作者(   )

    A.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反对君主制

    B.指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C.认为国家是自由人民订立的社会契约的产物

    D.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法国面世后,引起了法国社会强烈的震荡。拿破仑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该材料实质上(   )

    A.肯定了卢梭对法国政治的重大贡献

    B. 赞誉了卢梭个人才华

    C.体现了思想对政治作出的重大影响

    D. 说明社会契约论受到法国社会上层的欢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引文中两部著作反映出的思想基础是(   )

    A.“约定是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B.“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C.“再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D.“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材料四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为政”的不同主张(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政治主张产生的共同历史背景(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思想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2分)与明清时期相比,法国启蒙思想侧重强调什么?(2分)

    (3)你是否认同材料四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  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材料二  “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少妇手鲜花一束,凡少年之未诞子者,则就其手中乞花,用为生子之兆。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

    ——林纾《畏庐琐记》

    材料三   有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阅读材料: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 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 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 “四目相视,具各有情”, 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 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 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

    ——据明中后期小说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礼对原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 (1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 概括明朝妇女婚姻观双重性的表现(2分)。结合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分析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保守性与自主性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二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 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材料四 宋徽宗赵信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