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综合题 2 题,选择题 29 题
简单题 2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综合题 共 2 题
  1.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  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007年《复兴之路》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请回答:

    ( 1 )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请举一例李鸿章在这方面的具体活动。

    ( 2 )材料二所述的戊戌变法在经济上有何主张?   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 3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材料三中的哪句话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体现?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总理衙》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共和之路】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9 题
  1. 煤气灯刚在上海租界出现之时,很多人以为这种自来火是“地火”,都不敢赤足行走在煤气公司附近的道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煤气灯阻碍了人们出行 B.煤气灯使用率普遍不高

    C.人们对新技术认识不足 D.上海租界管理戒备森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出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

    A. 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B.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 宣读婚誓,互抉约指,携手同归   D. 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历史人物往往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能正确说明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的是(  )

    A.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B. 张之洞  康有为  李大钊  孙中山

    C. 林则徐  孙中山  李鸿章  康有为   D. 康有为  张之洞  孙中山  陈独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 民主和科学

    B. 彻底废除旧制度

    C. 新思想新文化

    D.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前期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同学在讨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过程时,文中引述了这一时期每个阶段的历史人物,既可以引述相关的历史人物,又能正确说明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的是 (   )

    A. 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B. 严复、魏源、孙中山、胡适

    C. 梁启超、张之洞、鲁迅、孙中山

    D. 林则徐、谭嗣同、袁世凯、李大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

    A. 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 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C. 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D. 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看……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 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 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 改变了近代社会的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17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6周年,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在下列内容中选取可用素材并按顺序排列( )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武昌起义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⑥建立兴中会

    A. ⑥①④⑤③

    B. ⑥②①④③⑤

    C. ⑥①④③⑤

    D. ⑥②①④⑤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从青年时期起,毛泽东就以十分尊敬的态度,对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革命精神作出崇高的评价。毛泽东対孙辛山的称谓有:“伟大领袖”“处在半殖民地国家的大革命家”“伟大革命家”“中国民族革命的领袖”“中国最早的革命民主派”“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或“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中国大革命家”“我们的先辈”等。其中,最能反映孙中山开创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的历史地位的称谓是()

    A. “伟大领袖”

    B. “中国民族革命的领袖”

    C. “中国大革命家”

    D. “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变化的是()

    A. 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B.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C. 人们穿起了西装和中山装

    D. 人们见面称呼“大人”“老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北洋军阀集团在袁世凯死后分裂的三大派系不包括( )

    A.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   B. 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

    C. 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   D.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孙中山一生致力于革命,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A. 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 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D. 袁世凯统治未被推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关于新文化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背景下发起的

    B. 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C. 《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这场运动的开始

    D.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中,围绕与武汉有关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小敏同学设计了一幅历史遗址游览路线图,其解说词中有“它在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句。该解说词反映的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1905年的《申报》中可以阅读到的信息有(   )

    ①废止科举考试  ②创立中国同盟会

    ③京张铁路通车  ④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鲁迅在《一件小事》中写道:“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

    A. 1915 年

    B. 1916 年

    C. 1917 年 ;

    D. 1918 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校八年级学生要开展一次“近代化探索的探究”专题活动,在这一主题下,下列哪个历史事件不可以进行探究

    A.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B.戊戌变法为什么不能成功

    C.孙中山让位袁世凯该不该      D.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现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开阔眼界的重要媒体,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A. 《申报》   B. 《万国公报》   C. 《民报》   D. 《新青年》杂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论述,正确的是  (   )

    ①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③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④甲午战争后其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护国运动迅速发展

    B. 帝国主义放弃支持袁世凯

    C. 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 卖国和复辟不得人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属于他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有(  )

    ①组织兴中会 ②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创办黄埔军校 ④创建南京国民政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变化的是(   )

    A.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B.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C.出现了学习宣传西学的魏源和严复等思想家 

    D.人们见面称呼“大人”、“老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以下关于中国近代交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发明的火车传入中国

    B.淞沪铁路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C.滇越铁路开通后,从上海到昆明全程只需要短短的几天

    D.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出行的方式,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对下列表格中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项目

    以前

    现在(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无照相、电影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发式

    清军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子

    剪辫子

    人际称谓

    老爷、夫人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旗装

    西服、中山装、旗袍

    A. 照相术于20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

    B. 剪辫子只是人们审美的变化。

    C. 人际称谓的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 变化后的服饰全盘西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