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诗人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          ”。

    (2)苏轼的《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3)杜甫《登高》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后的猎手

    子虚

    在一大堆麻烦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后,我终于在那个雾霾笼罩的下午逃离西安,启动登太白山穿大秦岭的行程。但两天前,我却在途中崴了脚,像一辆瘪了胎的车,不得已滞留在猎人的木屋。我的脚踝肿得厉害,可猎人宽慰我说,等同伴回转来,你跑得会像山上的麋鹿一样快。他采来草药,捣碎了敷在我肿痛的脚腕上。猎人说,睡一晚,明早醒来,如果你愿意,你就能跟着我去打猎了。

    打猎?能猎到什么?

    猎人咧嘴笑:你想要打到野鸡,山兔,羊鹿,还是狼?

    他的语气像是说,整个群山都是他的花园,你想要剪一支玫瑰,月季,还是菊花,全凭你的心思啦。但我偏说,我早知道禁猎了,你能住在这山里,也是披着个猎人的名头,没准儿你是偷偷摸摸住在山里的,恐怕猎枪早被收了。我意外地看见猎人一改刚才的天真和得意,脸上现出那么羞涩的表情来,低头嘟哝:你说对了。野物少了,枪没了,我这个猎人也没了。我一时有揭了别人短处的不安,就安慰猎人说,若是你还能套住一只野兔,我就很知足了。

    猎人在这天早上唯一做的事,就是用埋在火塘里的火种点燃一些劈碎的木柴,使火焰升起来,再在火上烧开水罐里的水,泡一壶浓浓的茶。猎人倒一碗茶给我,又递过一大块锅盔,把一碟成盐和两根打蔫儿的青椒放在我俩之间。我确信这就是我能得到的早餐了。我喝掉茶,再倒一碗茶,然后学猎人的样子,吃我的早餐。如果是在早先,我不止给你野兔汤,我该给你更好的吃食。他的语气不是歉意,是平淡。好点的吃食是什么呢?我本想问,又忍住了。但山野寂静,我又从来没像现在这样清闲、无所事事过,就努力在我和这个寡言的猎人之间找话。我说,这锅盔我猜是你老婆烙的。猎人再次笑:老婆子在山下开饭馆,这个饼在店里卖得火。猎人老婆开的小饭馆是政府用于搬迁的创业扶持项目。要不我死活不下山的。猎人说,老婆子倒是喜欢山下,说人多,不用整天哑巴似的不说几句话。我说:你呢,一个人跑来这山上?猎人再次露出难为情的样子:我待在山下会身子疼、脑壳疼、骨头疼。帮不了老太婆的忙,还让她替我操心,惹她烦,她就放我回山里住几天。

    环顾简陋至极的木屋,我沉吟说,如果能找一份适合你的工作,你做不?猎人吃惊地看着我,张大嘴巴,你是说我能在山下打猎?山下除了人,鸡都见不到几只,还能打猎?看来这哥们儿一心只在打猎上。我想起山下围栏开狩猎场的朋友,招徕城里人玩狩猎游戏,如果让这个真正的猎人在那里教习游客狩猎,打打那些家养的兔子、山鸡,不是让那些城里人玩的把戏更有真实感,顺便还把猎人给安置了?于是我肯定地回答猎人,我能帮他找到打猎的营生。猎人笑,眼里完全是听笑话的表情。

    午后,我躺在一捆干草上晒太阳,在叮咚水声中朦胧睡去。醒来。又睡去。 这天晚饭时分,我打开我的背包,倒出里面的瓶瓶罐罐,一一开启,在地上摆了一大片,我说我请客,晚饭不用做了。猎人也不谦让,从床下摸出一瓶酒,找来两只碗倒上,我们就坐下吃喝。只是吃喝。我再次体会到面对一个语言金贵的人,安静的可贵。我发现直到现在,猎人也没问过我的职业、我的家庭、我从哪里来这样的话。即便我说要帮他找到狩猎的差事,他也想不到对我作言语上的考察。我忽然领悟了这个猎人身上珍稀的沉静,这使他走出我心存假象的卑微,使他的样子在我心里明亮起来,可敬起来。

    第二天,我在鸟雀的吵闹声中醒来,耳畔碎银般明亮的鸟鸣声,璀璨的阳光透过猎人没有窗帘的窗子射在我眼睛上,晃得我睁不开眼,真是一个奇异的陌生的早上。我转动脚腕,不疼了,像是好了。

    你终于醒了。猎人站在门边看着我说,我都等你一个时辰了。你再不醒,菌子可要候老了。我跟猎人走到一棵桦树后面,我先看见一棵巨大的菌子顶着露珠站在那里。围着那棵大菌子,一片大小相仿的小菌子侍从似的向四周铺开去。

    猎人找来一堆干透的柴火,在离菌子三米的地方点燃,而后等待柴火燃尽,直到火焰消失,只剩下一堆红火炭。猎人走到那片菌子边,蹲下,从腰间抽出小刀片,先把那棵最大的菌子齐根割下,托在刀片上,捧到那堆红炭上,一棵又一棵的菌子就这样被捧到火炭上,猎人顺势用刀尖刨开菌子,随着吱吱叫声,一股清冽的香气升腾出来,向四周弥散。吱吱的叫声慢慢变小,菌子慢慢瘦小下去。猎人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倒出纸包里的盐和辣椒面,直到吱吱声最后消失,火炭从红变成黑灰。随后我们吃掉火炭上全部的菌子。我们踢起潮润的土,掩埋了灰烬。站起来。

    太阳从桦树后面升腾起来,五彩斑斓,美不能言。

    (摘编自《北京文学》2014年第12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猎人用草药医治“我”崴伤的脚踝,并保证说第二天就可以上山打猎,起初“我”对他的医术表示怀疑,但第二天早上“我”的脚踝果然不疼了。

    B.小说写第二天清晨“我”耳畔“碎银般明亮的鸟鸣声璀璨”,化听觉为视觉,生动地表现了鸟雀鸣声的清亮细碎和自己一夜安眠后的愉悦舒畅。

    C.“我”想为猎人在山下找个打猎的营生,不仅是因为不忍看他独自在简陋的木屋中艰苦生活,也是被他对打猎生活的热爱和留恋感动。

    D.在“我”毫不留情地指出禁猎的事实后,猎人终于能够直面自己已经失去了狩猎权利这一现实,不再自欺欺人地沉浸在天真和得意之中。

    E.小说以平静的语调,白描式的语言,表达了对猎人无法狩猎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对狩猎这一传统职业在当今日渐衰微的忧思。

    (2)小说中的猎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是怎样通过“我”来表现猎人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最后两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猎人与我烹食菌子的过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毕生献给棋道

    百岁吴清源羽化归仙,棋界永恒的传奇翩然离去。

    1914年出生于中国的吴清源,是千载围棋史中不可逾越的存在。从棋手成绩讲,他1939年至1956年十七年间,在最残酷的升降十番棋中打败当世日本所有高手,君临棋坛,被公认为“昭和棋圣”;从围棋贡献上说,吴清源打破传统边角束缚,强调效率与速度的“新布局”,开创了绵延至今的现代围棋,并在晚年提倡“21世纪围棋”,一生走在创新前沿;从棋人合一的角度来讲,吴清源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学养,融入博大精深的棋道,实现围棋的国际融合,提升了棋手的内外之境,并毕生践行不辍。

    吴清源先生开辟了围棋技术的新天地,打造了围棋发展的一段新历程,他本人更在20世纪变乱的世界格局中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吴清源热爱围棋,终生不渝,可谓献身于棋道。他在围棋之外获得的声名为古今所有棋手所难及,但他无有他念,俗世纷扰了无挂碍,围棋是他长寿的唯一秘钥,也是他赖以栖身的唯一桃源。

    吴清源先生的足迹走过百年,那拈起了世间无数颗棋子的手,与北洋军阀段祺瑞对过弈,在末代皇帝溥仪面前下过棋,战后数任喜欢围棋的日本首相与之有过棋缘,新中国的领导人周恩来、陈毅也多次希望能够与他见面交流。而吴清源心中仅以棋为念,用这智慧之手在棋盘上挥洒创造,不顾军阀颜面杀光其所有棋,于全日本社会的舆论重压下,面对旧时代权威的代表本因坊秀哉,依然敢于下出“三三·星·天元”的颠覆性开局。吴先生是为了围棋而生的围棋天才,其一生无愧于百年来孜孜以求的那一方棋枰。

    吴清源先生发扬棋道,提携后辈,不遗余力。林海峰、芮乃伟被他收为弟子,均活跃于棋坛一线几十年。赵治勋说:“正因为吴老师的鼓励,才有了今天的我。”武宫正树说:“对于几乎所有的棋手来说,吴先生犹如苍天在上。”1984年宣布引退的吴清源仍然是棋盘前的那座伟岸之神,关注中国棋界发展,呼吁围棋国际化,担任世界大赛应氏杯总裁判长,亲临现场研棋直至九十五岁。2014年2月,即将年满百岁的他还亲自出席日本棋圣战决赛现场,并预言中最后的胜负结果。

    在吴清源之前,围棋界从没有任何一位棋手能够达到他的高度。无论围棋成就,还是生命长度。吴先生亲眼见证了百年时代的变迁,亲手推动了百年围棋的革新昌盛。2014年,中日棋界为吴先生举办的百岁寿诞庆贺仪式盛大隆重,能够拥有此等荣誉的围棋棋士,天下仅吴清源一人而已。

    2014年11月30日,吴清源因过度衰老而平静离世,终年一百岁。人间痛失传奇,但吴先生那为围棋而跳动的精魂却永不会从这世上消失。

    他曾说:“一百岁后我也要下棋,两百岁之后我在宇宙中也要下棋。”追求围棋之道,吴先生早已看透生死。他的离世只是一位期颐寿者的尘世句点,世界上永不消失的围棋落子之声,将是对吴清源的最好追念。

    相关链接:

    ①吴清源(1914—2014)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名门望族,后举家迁入北京,很早即在围棋上表现出过人的天分。14岁东渡日本,开始其职业棋手生涯。他一生雄踞“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提出了新布局思想,以及以大雪崩内拐为代表的吴清源定式。1961年,他不幸遭遇车祸,渐渐淡出一线比赛。晚年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他以毕生之体悟,融汇古老的中华文化,提出21世纪的围棋——六合之棋。

    (摘自百度)

    ②“碰到苦恼的事情、感受到周围压力的时候,吴老师会背诵白居易的‘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吴老师喜欢一句话:‘暗然而日章。’这句话出自《中庸》,讲述君子内敛,看上去并不发出耀眼的光芒,但会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发光。”

    (江铸久回忆吴清源)

    ③“围棋是胜负的世界,善胜负者,日本人称之为‘胜负师’。胜负师常有,但没世而名不称者居多。吴先生在五十年代前后,对日本一流高手作个别十局比赛,将之全部降级。专就成绩而言,足够资格称得上第一流的胜负师。但在吴先生棋的世界中,胜负只是一个附带的因素,对吴先生而言,围棋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哲理,反复争棋的最后的目的,是从中领悟建立圆满调和的道。”

    (摘自沈君山《天才的棋谱》)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吴清源成为千载围棋史中不可逾越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成绩傲人骄世,他1939年至1956年十七年间,在最残酷的升降十番棋中打败当世日本所有高手,君临棋坛,被公认为“昭和棋圣”。

    B.在作者看来,吴清源长寿的唯一秘诀是献身于棋道;而围棋对吴清源而言,也是他在纷乱的世上栖息身心的理想之境。

    C.吴清源心中仅以棋为念,而围棋是胜负的世界,所以他为争取,不顾军阀颜面杀光其所有棋,面对旧时代权威的代表本因坊秀哉,依然敢于下出“三三 星·天元”的颠覆性开局。

    D.吴清源于1984年宣布引退。他知机而急流勇退,可谓是一个智者。而退隐后的他仍然是棋盘前的那座伟岸之神,关注中国棋界发展,呼吁围棋国际化。

    E.吴清源是为了围棋而生的围棋天才,其一生无愧于百年来孜孜以求的那一方棋枰。而他说自己“一百岁后我也要下棋,两百岁之后我在宇宙中也要下棋。”更表明他一生追求围棋之道,早已看透生死。

    (2)吴清源能对围棋界做出不可取代的巨大贡献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3)吴清源认为围棋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哲学,争棋最终是要悟“道”。这种“道”在吴清源为人方面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对吴清源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献身棋道,超越世俗;有人却因为他曾入日本国籍而认为他道德上有瑕疵。对“对围棋的技与道的追求是不是超越国家、种族的”这一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谈一谈。(8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之后,“士”和“民”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开始流通。虽说士人流落民间的是少数,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却渐渐多起来。这些新晋的士人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都这样,也就不觉其寒碜;不但不觉其寒碜,还要重新估定价值,“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准。

    ②早在中唐,禅宗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用口语原本为的是化俗,也就是争取群众。“语录”就成为一种文体了。这之后就是唐朝的“传奇”。照陈寅恪先生的意见,这种“传奇”大概起于民间,文士是仿作,文字里多口语化的地方。陈先生并且说唐朝的古文运动就是从这儿开始。他指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韩愈的《毛颖传》,正是仿“传奇”而作。到了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赏”的路,诗也走向这条路。胡适之先生说宋诗的好处就在“做诗如说话”,一语破的。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么着也只是“诗余”。词变为曲,不是在文人手里变,是在民间变的;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过雅化或文人化,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它只是“词余”。可是虽然俗,大体上却“俗不伤雅”,仍是“雅俗共赏”的玩艺儿。——以上说的种种,都是安史之乱后几百年间自然的趋势,就是那雅俗共赏的趋势。

    ③虽然俗雅并存,但古人心中的“雅俗共赏”其实仍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前面说过的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

    ④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孟子说过“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子都的美貌,有眼睛的都容易辨别,自然也就能“共赏”了。孟子接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说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谓人情不相远。以《西厢记》和《水浒传》为例,这都是“雅俗共赏”的作品,“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压迫反抗”,也是人之常情。俗人固然同情这些,一部分的雅人,也未尝不高兴这两部书说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这可以说是一种快感,一种趣味,是俗人和雅人在人情上的交点。

    ⑤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新的知识阶级。这知识阶级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于是乎有了白话正宗的新文学,词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正经的地位。抗战以来又有“通俗化”运动,这个运动并已经在开始转向大众化。“通俗化”还分别雅俗,还是“雅俗共赏”的路,大众化却更进一步要达到那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这大概也会是所谓由量变到质变罢。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有删节)
    1.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史之乱”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学向“雅俗共赏”转变的起点,因为战乱打破了“士”与“民”的界限,越来越多的“民”进入到上层社会。

    B.从唐宋的诗文演变情况看,“雅俗共赏”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语言的变化,白话文进入文学领域,但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

    C.《西厢记》《水浒传》是“雅俗共赏”的佳作,它们满足俗人和雅人共有的相通的快感趣味的条件,得到了所有俗人和雅人的肯定。

    D.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中国文学出现了不分雅俗,只谈共赏的局面,在作者看来这是由于知识阶层融入了更多的来自民间的分子。
    2.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录体这种文体来自于中唐时期的禅宗,和尚在传道的过程中把大师的话用口语记录下来,其目的是为了让普通人看懂,便于传道。

    B.宋代的词被称为“诗余”,后来的曲又被称为“词余”,大抵是因为二者做到了“俗不伤雅”,仍是“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

    C.“雅俗共赏”其实是“士”与“民”的文化的磨合,是“雅”对俗的迁就,也是“俗”对雅的学习和效仿。

    D.作者引用孟子的话,是想证明,有一些美是被人们共同承认并欣赏的,而这些美主要集中在共通的人之常情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雅文学和俗文学交融的一个前提就是社会阶层的融合,剧烈的社会动荡,如战乱就成为新文学产生的必要条件。

    B.孟子认为口耳目感受的美是人类共同的感受,文学作品雅俗共赏的基础也是共同的人情,因此描写感官的体验,就能做到雅俗共赏。

    C.作者认为新旧调整,传统就会变质,这变质的传统就会一直传递下去,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传统丧失的无奈。

    D.苏轼的词流传千古,不仅仅有其语言接近白话,明白通畅的原因,还有其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人们心中郁结却不能言的感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如果我们今天的决定与当初坚持的宗旨________ ,公司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②成功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只靠烧香拜佛,这是________ ,其结果可想而知。

    ③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________,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

    A.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    B.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背道而驰

    C.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D.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 南辕北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本报对104国道沧县段黑加油点乱象报道后,引起了沧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沧县政府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B.各成员国强调,要发挥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起核心协调作用,维护世界和平,在国家平等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双边和多边合作不断发展。

    C.多日来中国东部地区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D.木偶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键点就是它要靠操作者的技巧来塑造木偶形象,而每种情绪如何用动作表现都经历了几代人的摸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       ,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使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是为官府服务的官手工业。

    A.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

    B.即城市一般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而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

    C.即乡村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一般却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

    D.即乡村一般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而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牛奶,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被誉为“白色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牛奶也就成了人们喜欢的食用营养品。 ,每一百克牛奶中含脂肪就在4克以上,这个脂肪含量对那些身体肥胖和血脂较高的人来说,是个不利因素。目前市面上牛奶的添加物也相当多,如高钙牛奶,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过多饮用牛奶补钙得不偿失,因为牛奶也能促使老年白内障的发生。其原因是牛奶含有5%的乳糖,极易沉积在老年人的眼睛晶状体,并影响其正常代谢,而且蛋白质易发生变性,导致晶状体透明度降低,而诱发老年性白内障,或者加重其病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散客和团队入住宾馆的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

    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 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 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毫、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注]①常平:官仓名。②赇:贿赂。
    1.对文中划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B.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C.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D.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毫、沧三州”指“调任明州、毫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2) 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闲居

    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注]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于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仅任无实权的闲散小职。本诗作于此时。
    1.本诗结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题目为“闲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