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26 题,单选题 4 题,连线题 4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2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6 题
  1.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

    A. 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

    B. 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

    D. 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A. 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 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C. 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 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

    此项规定主要反映了罗马法旨在

    A.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B. 强调天赋人权

    C.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 促进社会公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这表明,俾斯麦期望

    A. 建立民主共和

    B. 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C. 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D. 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马端临《文献通考》在论及宋朝经济政策时说:“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今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这从侧面反映了宋朝

    A. 国家与商贾形成分利模式   B. 注重维护商贾的正当利益

    C. 商品经济的发展较为繁荣   D. 政府商业专营以与民争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周朝以王畿的方言作为雅言,相当于现代所谓“民族共同语”,当时各诸侯国都以雅言作为标准语。秦汉时期,各地方可使用本地的方言,政府任其自然。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秦汉时期

    A. 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 小农经济的发展

    C. 实现了文字的统一   D. 大一统思想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商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哪个时代

    A. 汉代   B. 唐代   C. 宋元   D. 明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齐如山(1875—1962)幼入同文馆,在回忆录中写道:初进馆,人不多,便每一个学生每月给三两银子的膏火,学一二年后,洋文有成绩者,则增至六两,再过一期增为八两,后增为十二两。彼时,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家教读,每月最多也不过八两银子。这从侧面反映了

    A. 新式学堂招生难   B. 齐如山对同文馆的怀旧心情

    C. 官办学校待遇好   D. 为培养政治精英不惜花重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

    B. 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

    C. 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

    D.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己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 《离骚》

    B. 《子虚赋》

    C. 《论语》

    D. 《诗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 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此文旨在说明

    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 宗法观念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C. 分封制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 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积极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是1912年3月时任中国邮政总办的法国人帛黎主持印制的奇特的邮票。上面有“大清国邮政”“临时中立”和“中华民国”字样。下列关于这组邮票说法正确的是

    A. 反映法国对中华民国政权的承认

    B. 说明当时中国内政外交全盘失手

    C. 迎合了国民对旧政权的怀念心理

    D. 暗含列强对中国政治变动的观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正自信的重新排队。该学者意在说明

    A. 美国已经丧失了世界霸权的地位   B. 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的方向发展

    C. 争夺世界控制权的斗争日趋激烈   D. 新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作用日益重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48年12月新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到1953年,人民币共计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等12种面额。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废止第一套人民币,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元以上面额仅有1元、2元、3元、5元、10元等5种。这种变化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三大改造正在进行   B. 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C. 金融纳入计划体制   D. 国民经济形势已经好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就其形成而言,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相比,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   )

    A. 农民是否自愿   B. 是否改变土地所有制

    C. 是否面向市场   D. 是否经营同类农产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据此苏维埃俄国决定

    A. 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 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客观作用

    C. 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 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其本质是(   )

    A. 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消沉   B.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 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空间   D. 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A. 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 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 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 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其罪名是“腐蚀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而宣传自己的新神”。苏格拉底之死的真正原因是:

    A. 宣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主张

    C. 彻底否定了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D. 批判雅典直接民主政治制度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世纪中期以后,社会达尔文主义兴起,该学派认为,社会也像个体一样,应被看成是以这样的方式(优胜劣汰)进化的有机体,穷人是生存竞争中的“不适者”,不应予以帮助;在生存竞争中,财富是成功的标志。据此可推断出这一观点

    A. 违背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

    B. 主张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C. 认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政策

    D. 是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

    A. 地主阶级抵抗派   B.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16年,陈独秀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意在(  )

    A. 反对偶像崇拜,宣传科学法则

    B. 普及宪政常识,倡导五四运动

    C. 倡导文学革命,建设国民文学

    D. 批判传统文化,培养民主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毛泽东在某著作中论述道:“无论如何,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该论断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 旧三民主义正在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C.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展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改良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某一画派在绘画时,把打字的信和数字弄到画里去,并把纸、标签、扑克牌、仿木纹、大理石花纹等杂七杂八的东西粘在画布上,表达他们否定一切、批判一切的态度。这个画派是(  )

    A. 浪漫主义画派   B. 现实主义画派

    C. 印象画派   D. 现代主义画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4 题
  1. 1960年,在美国的积极倡议下,联合国成立了国际开发协会,作为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它的宗旨是通过对不发达国家给予条件较宽、期限较长、负担较轻的贷款,促进其经济发展,减轻贫困,提高生活水平。这一机构的成立

    A. 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B. 加强了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C. 抵制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扩大了美国在中间地带的影响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撒切尔夫人在1979年上台后,控制货币供应量,压缩公共开支,国企私有化,削减税收……以此医治“英国病”,重振英国经济……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从1979年的10.3%下降到1986年的3.4%。其经济思想被称为“撒切尔主义”。以下关于“撒切尔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反对凯恩斯经济学,主张建立福利国家

    B. 是对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回归

    C. 强调效率和市场竞争,控制通货膨胀

    D. 成功地解决了资本家、国家和工人三者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恩格斯认为某一运动使“宗教、自然观、国家制度,一切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以下关于该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 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特征

    C. 动摇了对罗马教廷的迷信

    D. 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对日战争宣言》,派大批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由东北军爱国官兵、工人、农民、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甚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纷纷拿起武器抵抗日本的侵略。这表明

    A. 国共合作抗日的局势明朗   B. 中共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C. 抗日成为全国各界的呼声   D. 中国军民的抗战已经开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4 题
  1.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起始于先秦时期,发展于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于隋唐和宋元时期。中国传统家训的内容虽然十分庞杂,但总起来说,其训诫内容是“一条主线”和“三大主题”。“一条主线”就是“尊儒”;“三大主题”,包括“齐家治国之道”、“为人处世之道”、“读书治学之道”。明清时期,是中国家训的“鼎盛期”。据统计,《中国丛书综录》所列“家训”一类著作,公开印行的有117种,明清两代占89部,其中明代28部,清代61部,清代的大多集中于鸦片战争之前。而且,我国典籍中流传至今的家训,也以明清两代数量最多。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材料二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和启蒙学者在批判封建纲常礼教、提倡西学的过程中,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家训发展演变的总体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衰落的主要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

    民主之国,其法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挟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俾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最为斟酌得中。

    ——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1894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三个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大量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由于两党轮流执政,使官员也经常的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战争期间,政府的混乱状况暴露无遗,激起民众公喷。当政的帕累斯顿内阁被迫进行文官制度改革。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经调查,提出了以下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三、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实施这些建议,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文官从进入政府到退休为止,在政府内部流动较少,与外界接触不多,容易滋长墨守成规的倾向。文官考试看重大学文化课程,录取人员来自少数贵族学校。文官有严格的职业道德和纪律,有利于树建良好的政风和法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英国文官的选拔和使用特点分析文官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康熙元年(1662年)施琅(曾投靠郑成功)任福建水师提督,驻军海澄。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沿海村社荒凉萧条的景象,他忧心如焚,遂挺身而出,先后两次上疏,直言“海禁迁界”之失策,痛陈“迁界”之弊端,与此同时,施琅还清醒地看到,“迁界”的根源在于台湾尚未统一,因而他明确地提出要以平定台湾来解决“迁界”问题。他不顾年老体衰及遭受冷遇,两提攻台,四请专征,矢志不渝,终于感动并说服了康熙皇帝。1681年7月,在康熙皇帝支持下,施琅主持专攻台湾,经筹划准备以后,于1683年6月14日率舟师攻克澎湖,迫使台湾郑氏集团纳土归降,施琅率部兵不血刃地进入台湾本岛。入台后,施琅采取了一系列抚政安民举措,保证了社会安定,从此,实施多年的“海禁迁界”政策终于被废除。据史籍载,1696年施琅逝世后,“闽中绅士军民闻公薨,皆巷哭失声。”并立祠将其尊奉为神明。

    然而,在清代末期,革命志士们把明末清初的郑成功、张煌言等孤忠荩臣尊奉为民族英雄,大力宣扬,以号召民众。相反,施琅却被当成一位十足的“叛徒”而加以否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康熙年间施琅的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施琅在清末遭到否定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