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3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2分)

    A.退(guì)    水(yǎ0)    白洋(dìng)

    B.靖(suí)    粉(zhǐ)    蹿一蹿(cuàn)

    C.寒(jīn)    晓(fú)     巍巍(chàn)

    D.防(tí)     惊(hài)    击炮(p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眼花嘹乱   晨曦    血腥   闪烁

    B.臭名昭著   荒谬    憧憬   珐琅

    C.响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

    D.精疲力竭   纳粹    鞠恭   铁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在青海境内长约1200公里,平均海拔5500公尺,山顶皑皑白雪终年不化。

    ②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天神们都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这里是上帝、众神的乐园。

    ③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万山纵横,莽莽苍苍,一直延伸到青海中部。

    ④同样,在中国的某些古典神话中,皇帝和他的神仙们也都居住在一座高山之上。

    ⑤这座山就是被称作“亚洲脊柱”的昆仑山。

    A.⑤①③②④   B.④⑤③①②

    C.②④⑤③①   D.②④③①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诺贝尔奖举世瞩目,而诺贝尔创立的“互译法”却鲜为人知

    B、连战和宋楚瑜的大陆之行树立了中华民族同脉同宗,团结奋进的里程碑,这让孤芳自赏的“台独”分子陈水扁异常烦恼。

    C、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

    D、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他孜孜不倦的工作,希望能满足孩子们的愿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2分)

    A. 标题   导语   主体    B. 标题   主体   背景

    C. 导语   主体   结语    D. 标题   主体   结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2分)

    A、《芦花荡》中的主人公“老头子”老当益壮、智勇双全、爱憎分明,是个十全十美的人物形象。

    B、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友谊。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结尾一句“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课文中还有一些有些地方运用到了这种修辞手法,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D、《亲爱的爸爸妈妈》中引用了迪桑卡的诗句,其作用是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填空(13分)

    (1)可以               。无丝竹之乱耳,           

    (2)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3)《春望》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4)《石壕吏》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5)《陋室铭》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造化钟神秀,             

    (7)国破山河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下面是某报的一则广告,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4分)

    ①“如烟”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不含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人体的有害物质。②冒出来的“烟”是电子腔室产生的气雾,有纯真浓郁的烟草香味,飘散的气雾都是雾气,无毒无害。

    ③能防止对身边的人不会造成“二手烟”的危害。

    (1)句①②在表达上有多处错误,请选2~3处(不得超过4处)加以修改。

    (2)句③表意有误,请加以改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 分)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赠送给布什总统一套中英文两种版本的《孙子兵法》。舆论认为,例行国宾级的赠书,一般都是赠送一些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民俗、中医药及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和现代面貌的书籍,这次胡锦涛主席赠送给布什总统一套《孙子兵法》,多少显得有些“非比寻常”。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能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外,综合下面几则材料,揣摩胡锦涛主席赠送《孙子兵法》给布什总统的深刻用意。

    材料一:《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它所提出的原则和策略,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中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孙子在《兵法》中提出的“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注:意思是不经过战争就能取得胜利是战争的最高境界)等作战原则是其战略思想的核心。

    材料二: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之前,因伊朗恢复铀浓缩活动导致“伊朗核危机”,美国政府扬言欲对伊朗动武,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材料三:胡锦涛主席送给布什总统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直属)制作的丝绸精装版,其中中文版是用15.5万条紫罗兰绢丝把文字绣在丝绸上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说说它的讽刺意义。(2分)

    这则漫画的讽刺意义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这个单元是有关“战争”主题的课文,你能写出两句有关战争的诗句或者写两个有关战争的成语吗?请试一试(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1—3题(共36分)

    (一)(11分)俄外长表示————反对武力解决伊武器核查问题

    (新华社莫斯科1月14日电)(1) 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14日在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进行电话交谈时表示,俄罗斯反对动用武力解决与伊拉克武器核查有关的问题。

    (2)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俄外交部发言人涅斯捷鲁什金的话报道,双方在交谈中强调了伊拉克同负责武器核查工作的联合国销毁伊拉克生物、化学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合作的重要性。

    (3)普里马科夫同时重申,由此产生的问题用武力解决是不能接受的。

    (4)涅斯捷鲁什金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一切问题均应通过对话解决。俄罗斯主张武器核查小组的人员组成应当更加平衡。

    1.这则消息的标题由两部分组成:“俄外长表示”称作引题;正题 是_________    _______;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段,主体是_______段。(3分)

    2.“新华社莫斯科1月14日电”是这则消息的       ,它表明了消息发出的             ,它显示了消息的             。(5分)

    3.这一则消息的语言十分简明。以第2段划横线的句子为例,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表明:伊拉克当局应当“合作”的对象是       ,这个组织的任务就是_______     ___,它要销毁的是:               。(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1—4题(14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子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

    1.翻译句子。(6分)

    (1)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

    2.找出选文中描写桃源人幸福生活的句子。(用原文回答)(1分)

    3.“此中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 说了些什么 ,试概括为三点。(3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

    成语:             。现在意思是:                             。(2分)

    5.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此  人  一  一  为  具  言  所  闻,皆  叹  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1.“小船又飘回来”的“飘”照应前面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中“敌人的愿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2.文中画“     ”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头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理活动。(2分)

    3.“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4.文中哪一句话从侧面表现了老头子对抗日队伍所起的作用?(1分)

    5.用“﹏﹏”在文中标出一句属景物描写的句子,再自己仿写一句。(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课外阅读。(16分)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

    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严密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他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的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句中前后两个“秘密”的词性分别是    词和     词。(2分)

    2.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 (1分)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_____(A.严谨  B.严峻  C.严密  D.严厉)的搜查。

    3.第5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指:

    。(2分)

    4.“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保持原意,把这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联系上下文可看出,文中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是为了表现那个中尉    ____________的态度。(2分)

    5.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

    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      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

    诺德夫人此时既_______又________的复杂心理。其中的比喻句写出了德军的

    (4分)

    6.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办法。(2分)

    如: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

    伯诺德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女儿杰奎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      、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3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50分)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

    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

    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