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这明明是一句历史的叙述,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钱穆意在说明 (   )

    A.研究历史要尊重历史真相

    B.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

    C.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不能说是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

    D.历史研究要区分历史的叙述和历史的真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婺源《三田李氏宗谱·环田明处士松峰李公行状》(万历刊本)记载:徽州人认为业儒入仕固然可以“拾朱紫以显父母”,光耀门庭,而经商创业以养父母、“垂袷后昆”,亦能“大振其家声”。材料主要说明(   )

    A.徽州人认为儒、贾在追求目标上是相通的

    B.重农抑商

    C.明朝万历年间商帮开始形成

    D.徽州人知道从商能获取巨额的财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清朝的《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多次批示,凡是地方旱涝灾害都是人事造成的,或者朝廷政务上有过失,或者总督巡抚大人们渎职,或者太守知县不称职,又或者一个地区之中人心奸诈虚伪,风俗不够厚道。这些情况足以冒犯天和,而招致灾殃。这一记载(   )

    A.沿袭商周以来的敬天法祖习惯

    B.体现古代对天、地的敬畏

    C.为了减少灾害的发生次数

    D.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他们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的‘器’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又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对材料中“我们”认识正确的是(   )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C.遗其体而求其用

    D.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京城、直隶、天津、山东各地,八国联军开始斩杀中国官员。下图是1900年底英军在北京菜市口监斩清廷官员,分析此史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此举符合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B.此举是在执行《辛丑条约》的规定

    C.此举说明八国联军曾在华实行直接统治

    D.此举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44年7月22日,美军观察组肩负着美国政府赋予的特殊使命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开始了美国官方与中国共产党长达三年的正式交往。下列对美军观察组表述正确的是(   )

    A.为美国政府制定对华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B.美国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外交关系

    C.表明美国放弃支持蒋介石的错误政策

    D.搜集解放区情报,准备大举进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对下列图片包含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当年我国经济滑坡           B.该票使用于“大跃进”时期  

    C.反映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D.反映了我国当时是计划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90年后,西方国家高中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大众教育的迅速发展  

    B.工业革命促使生产与科技紧密结合

    C.汽车工业需要有体力的劳动者 

    D.西方低龄儿童数量急剧减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19年,巴黎和会三巨头由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组成,是巴黎和会实际的三个操纵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法国掌握最高实权的是(   )

    A.总统      B.议会       C.君主       D.总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46年9月,苏联驻美大使在给国内的报告中写道:“(目前)美国鼓吹的对苏联采取‘强硬路线’的政策,是目前通往大国合作道路上的主要障碍。”美国“强硬路线”的实质是(   )

    A.谋求战后的世界霸权       B.维护欧洲政局稳定

    C.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       D.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面对2009年的金融危机,德国前外长费舍尔曾说:“在这场全球危机结束时,欧洲只会变得更加无足轻重,……欧洲不是在寻求更紧密的团结,而是正在这场危机中重新国家化,让自己回到过去。”这表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         B.欧盟将失去世界一极的地位

    C.欧洲联盟正走向解体         D.金融危机促使欧洲更加团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25分)2015年3月12日两会热点: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2015年被有些人认为将是“近年来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有人疑问,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是否会“断挡失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宋代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纸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特别是南宋东南沿海地区,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之下,一个崭新的开放型市场开始形成,于是汉唐时期“头枕三河,面向西北(草原)”的立国态势一变而为“头枕江南,面向海洋”。遗憾的是上述进展并未结出近代化之正果……

    ——葛金芳《唐宋变革期研究——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的首次启动》

    材料二     从1765 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5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时,欧洲诸强国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这种控制或者是直接的,如在印度和东南亚,或者是间接的,如在中国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斯塔夫理阿诺斯[美] 《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表现。(10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欧洲从1765至1914年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的因素。(10分)面对当前的经济压力,全球化中的中国应持什么态度。(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建立廉洁、守法、高效的政府是广大民众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夫人心不正,则虽厚官吏之禄,亦安能使之不贪乎?若曰禄厚则人重其位,不敢为非也。吾见夫为非者未必诛,守正者未必赏也。且禄厚则其位极不易得,必以贿得之,以贿则必取偿于既得之后,吾见其贪求乃愈甚耳。今之居官富厚者,孰不足以赡其身家及于数世,其孰肯遂止。况于侈靡之事所以炫惑诱引之者,又日出而不穷乎?厚禄岂有益哉!

    ——顾炎武《日知录》

    评析材料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评析严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9年,美国仍然有900万名以上的失业工人──这一数字比世界各国的失业人数总和还要多。正当新政面临尴尬境遇被企业家抵制和民众质疑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争机器的开动,带来了军工企业扩大生产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再加上参军参战才基本上解决了当时美国的失业人口。带着战争的胜利,罗斯福新政获得前所未有的美誉。

    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国家干预理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国家刺激经济就得多发钞票,加大投资,而这又会导致财政赤字;要鼓励企业的生产,就得减税,减税又会减少政府收入,政府入不敷出就会产生赤字;政府赤字意味着收支不平衡,解决之道不外是发行国债,多印钞票,提高税收。……市场会失灵,国家干预也会失灵。

    ——摘自周化勇《正确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时代意义》

    (1)概括材料中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观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利弊。(9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以人民管理政事,便叫做民权。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夫民权者,谓政治上之权力完全在民,非操诸少数武人或官僚之手。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二     造物主创造众人,并赋予每个人有占有自己合法财产、保持自己信仰、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政治活动、公正履行法律责任并有依法辩护自身利益之民权。我们深信每一个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个体,均有上述之神圣权利。为行使这些权利,我们与国王或利益集团达成行之有效的契约以保障这些权利的忠实履行。

    ——卢梭《民约论》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孙中山与卢梭关于民权认识的差异。(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与卢梭民权思想产生的影响。(9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巴黎和会……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     从1931年日本人入侵中国东三省到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那些想要打乱国际秩序的人都曾使用过武力,而那些希望保持住国际秩序的人却从未动过刀枪。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就此被那些从不接受上次和约的国家发动起来了。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为何要“打乱国际秩序”?(3分)而那些“希望保持国际秩序的人”为何“从未动过刀枪”。(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隋炀帝)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谷浑(少数民族政权),驻军青海,遇雨雪,士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又逆征数年之赋,穷侈极奢……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摘自[唐]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材料二    (隋炀帝)修运河、建东都是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和东盛西衰的趋势;西巡东征、巡游江南很大程度上是在实施发展统一国家的战略,在国土开发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等等。我认为:秦始皇做过的事,他多半都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贞观时代远不及大业年间的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帝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事唾骂的恶名。

    ——摘编自胡戟教授《隋炀帝新传》

    (1)概括材料一、二关于隋炀帝评价的不同观点。(6分)

    (2)以隋炀帝的评价为例,说明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9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