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名句默写 1 题,选择题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语言应用 4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名句默写(9分)

    1.锲而舍之,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________。(荀子《劝学》)

    3.师者,________。(韩愈《师说》)

    4.闻道有先后,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________!《赤壁赋》

    6.________,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其一)》

    7.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8.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9.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___?《声声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两段话,完成10~12题

    ①“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②“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1.关于这两段诗中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既若见录”,“同是被逼迫”中,“见”“被”同义。

    B.“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中加点词都为偏义复合词。

    C.“逆以煎我怀”中的“逆”字与“难以逆料”中的“逆”同义。

    D.“何意出此言”,“君尔妾亦然”三个加点字意思不同。

    2.关于这两段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两段都表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

    B.①、②两段都诉说出刘兰芝艰难的处境。

    C.第①段中可见出刘兰芝仍有幻想,与第②段不同。

    D.第②段中可见出刘兰芝对焦仲卿的失望,与第①段不同。

    3. 下面是对《孔雀东南飞》首尾两段的分析,其中方框处依次选填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开头,运用了托物起兴的写作手法,创造了□□□□的气氛,起到了□□□□的作用。兰芝、仲卿死后合葬,坟地中松柏梧桐茂盛,鸳鸯相向夜鸣的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写作手法,象征着二人的□□□□永远长青,体现了诗人对这一对青年男女的□□□□。

    A.  缠绵悱恻、吸引读者、忠贞爱情、深深喜爱。

    B.  悲惨凄凉、吸引读者、高贵品质、深切同情。

    C.  缠绵悱恻、提摄全篇、忠贞爱情、深切同情。

    D.  悲惨凄凉、提慑全篇、高贵品质、深深喜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4分)

    A.在宝玉生日的时候,妙玉没有亲自来,只打发个妈妈送来了一张生日贺笺,署名“槛内人”,宝玉不敢贸然回复,本想请教黛玉,路遇岫烟,在岫烟的指点下,宝玉回了个帖子,署名“槛外人”。

    B.受王善保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回到家中,卧床不起。宝玉前去探望。她用剪刀将指甲齐根铰下,将贴身穿着的旧绫袄脱下,与指甲一起交与宝玉,并要宝玉把袄儿脱下给她穿。当夜晴雯死去。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诔》。

    C.园子里发现了绣有春宫图的香囊。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晴雯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最后到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证据。这令王善保家的大为丢脸。

    D.尤三姐虽素行不端,但却刚烈有加,发誓说非柳湘莲不嫁。后贾琏外出,路遇柳湘莲,言尤三姐之意。柳湘莲欣然允诺。柳湘莲回京后与宝玉闲谈,得知尤氏姐妹的不检点处,就生出毁约的意思来,尤三姐听说这事,自刎而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文化经典《孟子》,按要求答题。 (5分)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②,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③,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①戴不胜:宋臣。②庄岳:庄,街名;岳,里名,都在齐都城临淄城内。这里代指齐都中的闹市区。③薛居州:宋国人。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孟子认为一个齐国人教楚国大夫的儿子学齐国话,虽然周围有许多楚国人干扰他,但只要天天鞭打逼他学齐国话,就有可能学会的。

    B.孟子认为把楚国大夫的儿子带到齐国都城的闹市上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不可能的了。

    C.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那么宋王就不能同谁一起干坏事了。

    D.“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说明一个薛居州,不能对宋王起到重要作用。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孟子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6分)

    唐临,京兆长安人。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 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 ,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 ,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累转黄门侍郎。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童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都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 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重者流死,轻者请除名。以龄之受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遗详议,终须近法。窃惟议事群官,未尽识议刑本意。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  高宗从其奏,龄之竟得流放岭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囚等皆感恩贷        贷:宽恕       B.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狱:监狱

    C.叙勋必须刻削      叙:奖励         D.龄之竟得流放岭外    竟:终于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临“公正执法”的一组是(       )(3分)

    ① 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③临所入者独无言                 ④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⑤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    ⑥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

    A.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③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临任万泉县丞,能够体谅民情,让轻罪囚犯春末回家种地,而后囚犯全都按约定同到狱中。

    B.唐临任高官,生活节俭,不建第宅,尤其能宽谅人,他的宽广胸怀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C.唐临任主管刑法的高官,执法宽严适度,他判处案件,使罪犯心服而无怨。

    D.在华州刺史萧龄之犯罪量刑之事上,皇帝对唐临的见解不满而怒,唐临直言奏告,力排众议,终于依法判处。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龄之受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4 题
  1. 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   (3分)

    ①简述王熙凤害死尤二姐的故事。

    ②“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句话是谁说的?请简述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

    选第(    )小题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4分)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修身、________、_________、平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二者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4分)

    音乐家常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美的构图也常常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楼感旧

    (唐)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这首涛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丁全诗的感情基调。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2分)

    ________

    (2)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简要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16分)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习题:

    父亲送我一幅油画

    那天临行在车站,父亲送我一幅油画:素朴的一个站台,还牵一只双线风筝。

    父亲说:“你是油画里的双线风筝,一线系亲人,一线系天地。”

    风筝要飞了。从长江南飞到黄河北去。

    既然选择了奔波,就该学会适应苦,并且去享受苦。

    父亲架好行李。离开车还有五分钟。

    “要远离亲人了,写好你的游记。”父亲握我的手。

    我说,华东到华北不算远;我说,我是世界的,是宇宙的。

    我发现了我的自私,菇苦含辛的为你撑了二十年的伞呀,如今你独自一人,为着寻你天外的天,背起行囊,要走了,而那把伞,在你远行的日子里,怕依旧是孤撑着,不落的。你全然忘了侍衣奉食的义务,全然忘了空伞撑着的落寞和牵念。莫非,莫非这沉沉的内疚也是生命须交的旅费?

    汽笛响了,车门关了,属于你的日子开始了,开始在汽笛响、车门关的一刹那。眼睛迷蒙了车窗外的站台,迷蒙了站台里孑然立着的父亲;你看见父亲跟着列车在走、在跑、在向你招手。再做不到含蓄,你伏在车窗上,泪,不能禁了。可是,可是你说过你不哭的。你输给自己。你也有输的时候。

    “你是油画里的双线风筝,一线系亲人,一线系天地。”父亲是知你的,知你若知画。

    或许乘哪列车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对一路风景的感悟力。

    你看到了,看到了前方,前方多少站台,在等你去。

    不要辜负,也不被辜负。

    1.文中第三段说“风筝就要飞了”,第六段说“写好你的游记”。这里的“风筝”、“游记”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

    答:①风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游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父亲送“我”一幅画有双线风筝的油画,这样做表现出父亲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我”的内心一直交织着两种不同的感情,那么,这是怎样的两种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

    A.文中的“我”因为理解了“学会适应苦,并且去享受苦”的生活真谛,所以决然离开温馨的家庭港湾,选择独立生活。

    B.文中“我”看到伏在车窗上的父亲落泪的时候,不再坚持自己“是世界的,是宇宙的”的少年豪气,最终冷静了下来。

    C.文末“不要辜负,也不被辜负”一句中,不“辜负”的是父亲,“也不被辜负”是指不被人生美好的前程“辜负”。

    D.文中倾诉了“我”远离亲人后落寞孤独的内心感受,情由景生,情由境生,与朱自清的《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

    E.文中前半部分叙事用第一人称,而后半部分又转化为第二人称,这种写法的作用是更便于倾诉作者内心的真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胸中怒火中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人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以“学会————”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