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判断题 6 题,选择题 18 题,填空题 3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判断题 共 6 题
  1.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8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历史上,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大肆侵占中国领土,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武昌起义打响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抗清朝专制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则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8 题
  1.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得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他充分肯定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的是(     )

    A. 推翻清朝统治   B. 建立共和制   C. 推翻封建制度   D. 建立君主立宪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西方列强的炮声”是指以下哪个国家的炮声

    A. 法国   B. 英国   C. 俄国   D. 日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对历史史实进行比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内容都涉及( )

    ①割地           ②赔款          ③开埠通商        ④投资办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五四运动

    ②黄埔军校的建立

    ③北伐战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一一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这座城市是

    A. 北平   B. 南京   C. 武汉.   D. 上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二十一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性质   D. 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 胡适   B. 李大钊

    C. 陈独秀   D. 蔡元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校初三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④②③

    D. ④②③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A. 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 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著名诗篇《露营之歌》写道:“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中国人民“复东北”的壮举应始于(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九国公约》的签署

    C.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合理调整

    B.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C.资本投入迅猛增加

    D.列强暂时放松侵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淮海战役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渡江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1913年“宋案”发生后,孙中山和黄兴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对袁世凯,发动“_________”,因力量涣散而失败;1935年12月,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学生反对日本策划的“华北自治”,发动了“____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的“_________”,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947年夏,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军事行动是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__________会师;一年后,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__________胜利结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近代以来,日本是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材料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请你们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实际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抗战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期间,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即“八年抗战”,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就是“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函(2017)1号”函件

    材料二、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并列举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期间的中国抗战史实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中国在这场抗日战争中取胜的根本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世纪末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年份

    外交大事

    1917年

    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参与和会

    1918年

    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

    1919年

    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利权的要求遭拒绝

    材料三、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中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思想解放】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新的征程】

    材料五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