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25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2008年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人们的赞誉。追根溯源,下列各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形成有着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表述与该制度相关的是(    )

    A.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孝廉,父别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① 御史大夫    ② 刺史    ③ 都察院    ④ 宣政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关于汉唐明清中枢的演变图例正确的是

    A.御史台——内朝——军机处——内阁

    B.内阁——中书省——内朝——军机处

    C.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

    D.丞相——三省六部——中书门下——内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英国凭借特权可以享受这一待遇。英国享受的特权是指

    A.协定关税                     B.领事裁判权

    C.在通商口岸租赁房屋             D.片面最惠国待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96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在中国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B.在杭州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C.英国官员在广州与清朝官员协定关税

    D.很多中国人在上海投资办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下列与此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梁启超说:“(辛亥革命后),任凭甚么人,……若再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说明辛亥革命

    A.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                 B.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列强侵华势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具有相一致的方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   )

    A.都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B.都没真正落实

    C.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都是太平天国建国时期的纲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条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人民在政治翻身成为国家主人

    C.确定了民主共和的政体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是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剧中突出展现了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下列哪个地点不是你所选择的

    A.江西的瑞金              B.贵州的遵义

    C.江苏的南京               D.陕西的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区,最主要的区别是

    A.实施群体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 地理位置不同                  D.区域名称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某地方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的心更红……”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

    A.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实现全国解放

    B.大岗村水稻亩产超15万斤

    C.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孙某某

    D.打破“大锅饭”,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我们一贯主张爱国一家。统一祖国,人人有责。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上述材料出自

    A.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B.1981年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199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D.1995年发表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53年,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的谈话中说道:“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有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这些原则”是指(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25分)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4分)

    (2)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②个阶段看法时,中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3分)

    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4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4分)

    (5)材料五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些方面?(4分)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