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7 题,其中:
选择题 32 题,综合题 4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3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2 题
  1. 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夫君者,民众父母也”(《新唐书·礼三本》)、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孝经》)。“家国同构”的观念影响至今,民间亦有清明节祭祀的活动。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皇帝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它是汉代察举制度的一中延续和发展。一下关于九品中正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正”是在中央设置的负责评定等第的中正官

    B.“九品”指中正官据人物的才能按九等进行评定

    C.“中正”所评定的品级即被评人所授官职的品级

    D. 选官方式的封闭,便利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与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作为不同时期的地方势力,二者不同的地方是

    A.与天子是否存在宗法关系        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

    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北师大教授唐任伍在《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评述道:“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中君王的权力是绝对的,无所制约的话,那么就无法延续2000多年之久。事实上,中国封建君王的权力,还是受到一个比较有效的约束机制的制约的……”下列中国古代的官职或机构不可能成为唐教授观点依据的是

    A.丞相     B.三省六部     C.(元)中书省     D.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领袖智慧边缘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A.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存在民主泛滥弊端             D.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以后200年长盛不衰。帝国分裂、灭亡后,对于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代法律的先驱。这是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的是

    A.“畏法者长在,自律者自由”的观念        B.能有效维护统治

    C.法庭审判中注重证据,疑罪不罚的原则      D.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马克垚认为“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创新”主要指

    A.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

    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第一次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人口较少州的代表)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为协调双方矛盾,《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

    A.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      B.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不同产生办法

    C.构建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D.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德皇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在统治了德国20年之后,曾骄傲地声称,他从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决议。”这主要表明

    A.德皇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B.德国的代议制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C.德意志议会不享有决策权

    D.德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成熟的代议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认为“该国人久沾广东贸易(正常中英贸易)之利,若被……阻坏,该国国主岂肯姑容。”并向英国国王致信,要求其管束属民“必定使之不敢再犯”。这表明林则徐

    A.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英国国王身上      B.已经具备一定的近代外交观念

    C.对英国政治有较准确的认识       D.注重寻求和平途径实现禁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冯友兰教授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灭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灭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黑暗时期。”这一观点

    A.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对农民阶级存在一定的歧视与误解

    B.违背历史事实,充满谬误

    C.放弃了机械的革命史观,具有近代化史观意识

    D.高举鲜明反宗教旗帜,在某些方面过于偏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14年是甲午年,在最近的两个甲午年(1894、1954年)中所发生的一些大事及其影响,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下列对这两个甲午时期的概括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国签订首个资本输出条约;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

    B.中国救亡探索模式转型;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道路探索的开始

    C.中国政治民主探索开始;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初具规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它是一场动机正确、方法错误的爱国的农民起义的朴素形式。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恨的爆发某种意义上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其中“它”主要指什么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百团大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民国成立初期,孙中山认为临时政府要集中权力,总统有实权,才能更好地振兴国家,因而坚持实行总统制共和制。后来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专制,孙中山后来又同意把责任内阁写入《临时约法》。从近代宪政精神角度看,这些做法

    A.导致整体更换频繁,政局动荡不安  

    B.缺乏妥协精神,不利于争取保守势力

    C.使宪法工具化,反映了浓厚的人治色彩 

    D.致使政府部门职责混乱,酿成府院之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世纪初,中国某地方政府曾发布一则告示:“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这反映了该地方政府

    A.认为汉满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B.对革命持中间立场

    C.并不积极支持革命                D.理性、宽容的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正面战场有力打击了侵华日军   

    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列举了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有学者认为这些措施“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下列属于这些措施并最终得以落实的做法是

    A.颁布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B.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成立公社组织

    C.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议行合一的新型代议制

    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巴黎公社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教训。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        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         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文中“本政府”是指

    A.1861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   

    B.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D.十月革命后的工农苏维埃政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尽快打击入侵我西沙群岛的越南军队,大陆政府决定派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当时的蒋介石政府不但没有阻拦,还打开探照灯指明前进航向。这说明台湾国民政府

    A.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达成了“一国两制”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4.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前国家总理温家宝曾引用诗句“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来答记者问,该回答主要是针对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中美关系问题          D.中日关系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成员国首脑会议通过《巴黎宪章》,宣称:“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已经在欧洲打开了一个民主、和平和统一的新时期。”该《宪章》

    A.标志着欧洲最终实现了政治一体化

    B.欧盟实现第一次东扩,波兰、土耳其等国加入

    C.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是其颁布背景

    D.1993年正式生效,欧盟自此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文中“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不包括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欧洲共同体形成

    C.日本崛起            D.华约组织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进彼退、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             B.第一次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             D.签订《华沙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可知美国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2012年6月,美韩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将朝鲜国旗作为模拟打击目标,媒体评论其有向中俄示威的意图。这表明美国

    A.担当起国际反恐重任          B.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C.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仍以反对共产主义为其外交指导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14分)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敌今日欧洲各国,什九皆属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也……其为制也,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

    ——一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

    材料二  民国初年,一时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正当宋教仁(国民党竞选负责人)踌躇满志地准备组阁时,还没待第一届国会召开,就被袁世凯派的刺客暗杀于上海火车站。

    ——一《近代中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探索》

    材料三  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不能列入人民的范围。等到他们彻底悔悟和改造后才能取得人民的资格。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治权。因此,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是很恰当的。

    ——一《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1)(4分)材料一中“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是指什么?(1分)据材料概括其特点。(3分)

    (2)(5分)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1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昙花一现的原因。(4分)

    (3)(5分)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特点。(3分)与西方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  50年前,中国分别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创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经过半个世纪洗礼,已经成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五项原则今天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的挑战。事实证明,任何超越国家主权平等和不尊重他国意愿的做法难以实现真正人权、自由和民主理念,相反还可能造成局势动荡。因此,五项原则的传承、发扬,不但很必要而且具有很现实的针对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1)根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和1965年出现建交热潮的原因。(9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指导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2,结合当前局势,分析五项原则面临的困难和挑战。(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他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克里斯提尼改革将全国划为十个地区,其重新划分选区的目的在于抽掉一些贵族势力的基础,“以便让多数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来”。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设立军功爵制度,按照爵位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立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还规定轻罪重刑,禁止儒家学说传播。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雅典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9分)

    (2)结合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实行不同政策的原因。(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年):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年):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又称“十月战争”。这场战争是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为收复失地而对以色列的战争。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石油提价)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东战争下一个定义并概况中东战争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近年来国内影视界,粗制滥造、情节荒唐、内容离奇的各类“抗日神剧”,让人们对抗战历史认识模糊。令人意外的是拍摄于抗战时期的美国抗日剧《dragon seed》(龙种)一度在网络爆红。该片在美国政府的影响下,对中国军民的抗战进行了大量正面描述。电影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电影制片人伯尔曼将所有抗战场景中使用的军服、帽徽等道具都做了模糊的处理,看不出国共两党任何一方的标志痕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政府正面宣传中国抗战、伯尔曼在电影中做模糊化处理的原因做简要分析,并概括该电影的历史意义。(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