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实验题 2 题,解答题 1 题,推断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0 题
  1. 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

    A. 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B. 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C. 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

    D.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冰”是将水变为油的新型燃料,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

    B. 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 N2(g)+3H2(g)2NH3(g)采用高温、高压的条件有利于提高氨的产量

    D. 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是由于其参与了化学反应并改变了反应的路径,使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已知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2Q1+ Q2 > 4Q3   B. 2Q1+Q2<4Q3   C. Q1 +Q2 <Q3   D. Q1+Q2=Q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定条件下,2SO2(g)+O2(g)2SO3(g) ΔH<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v(正)变大,v(逆)变小

    B. 恒温恒容,充入O2,O2的转化率升高

    C. 恒温恒压,充入N2,平衡不移动

    D. 恒温恒容,平衡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含有11.2 g KOH的稀溶液与1 L 0.1 mol/L的H2SO4溶液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

    A.KOH(aq)+H2SO4(aq)===K2SO4(aq)+H2O(l)    Δ H=-11.46 kJ/mol

    B.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    ΔH=-11.46 kJ/mol

    C.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     ΔH=-114.6 kJ/mol

    D.KOH(aq)+H2SO4(aq)===K2SO4(aq)+H2O(l)   ΔH=-57.3 kJ/mol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 高聚物的单体是

    C. 有机物CH3CH=CH2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D. 可以利用质谱法鉴别二甲醚和乙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7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的转化率增大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D的体积分数变大   D. a < c+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一定条件下,1mol N2和3mol H2混合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的5倍,则氮气的转化率为(  )

    A. 20%   B. 30%   C. 40%   D. 5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混合物

    (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足量)

    分离方法

    A

    苯(苯酚)

    Na2CO3溶液

    分液

    B

    乙烷(乙烯)

    酸性KMnO4溶液

    洗气

    C

    乙酸乙酯(乙酸)

    NaOH溶液

    分液

    D

    乙酸(乙醛)

    新制Cu(OH)2

    过滤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O(g)+ CO(g) N2(g)+ CO2(g);△H=-373.2 kJ/mol。右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过程中,NO的转化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若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照曲线b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   B. 降低温度

    C. 增大反应物中NO的浓度   D.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氩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已知CH4(g)+H2O(g)=CO(g)+3H2(g)     △H= +206kJ / mol

    CH4(g)+CO2(g)=2CO(g)+2H2 (g)     △H= +247kJ / mol

    C—H键的键能约为413 kJ / mol, O—H键的键能约为463 kJ / mol,H—H键的键能约为436 kJ / mol,则CO2中C=O键的键能约为

    A.797.5 kJ / mol      B.900.5 kJ / mol  

    C.962.5 kJ / mol      D.1595 kJ / mo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00K时,反应CO(g)+ O2 (g)CO2 (g)的平衡常数为K,则相同温度下反应2CO2 (g)2CO(g)+O2 (g)的平衡常数K'为(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举办“人文奥运”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禁止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有一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右式,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以稳定的共存在一个平面中

    B. 1mol该物质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Br2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7mol

    C. 遇FeCl3溶液显紫色,因为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

    D. 滴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到紫色褪去,可证明分子中存在双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B.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38.6 kJ·mol-1

    C.已知在101 kPa下,1 g 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121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O2(g)===H2O(g) ΔH=-242 kJ·mol-1

    D.25 ℃,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表示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2KOH(aq)=K2SO4(aq)+2H2O(l)   ΔH=-114.6 kJ·mol-1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反应Ⅰ:ΔH>0,P2>P1   B. 反应Ⅱ:ΔH<0,T1<T2

    C. 反应Ⅲ:ΔH>0,T2>T1;或ΔH<0,T2<T1   D. 反应Ⅳ:ΔH<0,T2>T1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一定温度下,某气态平衡体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一定增大

    B. 增大A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增大压强,C体积分数增加

    D. 升高温度,若B的百分含量减少,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可逆反应:2NO22NO+O2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已知NO2与N2O4可相互转化:2NO2(g)N2O4(g) ΔH=-24.2 kJ·mol-1,在恒温下,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充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其中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推理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前10 min内,用v(N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2 mol·L-1·min-1

    B. 反应进行到10 min时,体系吸收的热量为9.68 kJ

    C. b、d两点中v(正)与v(逆)均相等

    D. 25 min时,正反应速率增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已知:(注:R、R′表示烃基),属于酮类,酮不发生银镜反应。今有如下变化:A(C6H12O2)。已知C为羧酸,C、E都不发生银镜反应,则A的结构可能有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一个不导热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CO(g)和H2O(g),一定条件下使反应CO(g)+H2O(g) CO2(g)+H2(g)达到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c点

    B. c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最大

    C.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t1=△t2时,生成H2的物质的量:a~b段小于b~c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50

    120

    232

    290

    310

    (1)哪一时间段(指0~1、1~2、2~3、3~4、4~5 min)反应速率最大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一段时段的反应速率最小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 ___________。

    (4)如果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A.蒸馏水、B.NaCl溶液、C.NaNO3溶液、D.CuSO4溶液、E.Na2CO3溶液,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乙醛在氧化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制得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水溶液、氧化铜粉末;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有关物质的沸点见下表:

    物质

    乙醛

    乙酸

    甘油

    乙二醇

    沸点(℃)

    20.8

    117.9

    290

    197.2

    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内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在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试管A内的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烧杯B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在题给物质中找);某同学认为试管C最好置于冰水浴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C中产品进行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加入少量____,以除去其中含有的少量水。

    A.浓硫酸      B.CaO      C.CuSO4溶液      D.无水CaCl2

    (5)以下区分乙酸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

    A.加入水观察实验现象

    B.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C.加入碳酸氢钠溶液,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

    D.加入少量Na单质,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1 题
  1. 氮的固定有三种途径:生物固氮、自然固氮和工业固氮。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的TiO2)表面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为NH3。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部分平衡时实验数据见下表(光照、N2压力1.0×105Pa、反应时间1 h):

    T/K

    303

    313

    323

    353

    NH3生成量/(10-6mol)

    4.8

    5.9

    6.0

    2.0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N2(g)+6H2O(l)4NH3(g)+3O2(g)  ΔH=a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此合成反应的a________0;(填“>”、“<”或“=”)

    (2)从323 K到353 K,氨气的生成量减少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工业合成氨方法相比,该方法固氮反应速率慢。请提出可提高其反应速率且增大NH3生成量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分别研究在T1、T2和T3(T1<T2<T3)三种温度下合成氨气的规律。下图是上述三种温度下不同的H2和N2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N2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与N2平衡转化率的关系。请回答:

         

    ①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X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

    ②a、b、c三点中H2的转化率最小的是_______点、转化率最大的是________点。

    ③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30 mol N2(g)和0.80 molH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分数(NH3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体系中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7。该条件下反应2NH3(g)N2(g)+3H2(g)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芳香气味,是生药中的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伞形科、豆科、菊科、芸香科、茄科、瑞香科、兰科等植物中。化合物X是一种香豆素衍生物,可以用作香料,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已知A的分子式为C4H8O2。A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B生成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的分子式是C7H8O,与F互为同系物。则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5)E可以经多步反应合成F,请写出一条可能的合成路线_________(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6)X的分子式是C13H14O2,X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