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字词书写 1 题,选择题 3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所给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开学以来,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本一、二单元为我们打开了一片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新天地。“长征之歌”单元再现了长征时期的动人情景,给人以气势pángbó、波澜壮阔的感觉,讴歌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爱国情怀”单元里,我们倾听了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品位了著名科学家始终juàn liàn祖国的深情,领悟了仁人志士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愁的忧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B. 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C. 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D. 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想起它,就像想起旅途的旅伴,想起战场的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B. 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学习取得进步的关键。

    C. 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D.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既然敌我力量悬殊,与其负隅顽抗,寡不敌众,不如撤退,以保全有生力量。

    B. 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C. 节日的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D. 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用课文的原句填空。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

    (2) 千里之堤,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反取病焉。

    (5)__________________,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望》中以乐景衬哀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诗人文天祥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赤诚之心,成为千古绝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品的主人公是________。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在谁的影响下走向革命道路。(_____)

    A、阿维尔巴赫教授     B、巴扎诺娃     C、朱赫莱      D、母亲

    (3)从整部作品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

    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并根据情境和要求答题。

    某中学八年级一班准备在学生中举行一次“三年来我最满意的作文”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参与者将自己在初中阶段写作的最满意的一篇作文当众朗诵展示。

    (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该班钟华同学作文很好,但他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当众朗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30-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1.2.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3.4.“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③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齐人固善盗乎(__________)     (2)叶徒相似(_____________)

    (3)晏子入见,立有间(______)     (4)逸而知人之劳(__________)

    2.下列与“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至之市   B. 故时有物外之趣      (   )

    C.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D. 吾欲辱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停顿。(每句标一处)

    (1)齐 人 固 善 盗 乎?        (2)雨 雪 三 日 而 天 不 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能源问题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1.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优势是什么?

    2.说说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你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请写出来。(至少写两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1)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买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

    3.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①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后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⑾“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选文有改动)

    1.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2.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