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单选题 14 题,实验题 1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4 题
  1. 中国古代记载文字的器物中,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的是

    A. 甲骨   B. 竹简   C. 青铜器   D. 丝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植树造林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属于绿色化学

    B. 使用石灰修复酸化的土壤,可减少酸雨的发生

    C. 用新能源汽车逐步取代燃油汽车,有利于环境保护

    D. 将燃煤电厂、钢铁厂的烟囱造高,可减少污染物排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烯和丁烷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 乙醇和乙酸都能与NaHCO3反应

    C. 糖类和蛋白质都属于生物高分子   D. 油脂和乙酸乙酯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质量不变的是

    A. 在试管中加热小苏打粉末   B. 铝丝插入Cu(NO3)2溶液中

    C. 在O2中灼烧Cu2S使之转化为CuO   D. 水蒸气通过高温炽热的铁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配制稀硫酸时,用10 mL量筒量取5.45 mL浓硫酸

    B. 用稀硝酸清洗H2还原CuO后内壁附有Cu和Cu2O的试管

    C. 将C与浓H2SO4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D. 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溶于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8 g H37Cl和3H35Cl组成混合气体中含中子数为2NA

    B. 22.4 L(标准状况)二溴乙烷中含有C-Br 键数为2NA

    C. lmol Na 在0.5 molO2中燃烧至充分,转移电子数为2NA

    D. 1L2 mol·L-l 氨水中加盐酸至中性时,生成NH4+数为2NA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钠钾的合金具有强还原性

    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B

    FeCl3能水解生成Fe(OH)3

    用于脱除燃气中的H2S

    C

    MnO2其有催化作用

    用作干电池正极的话性物质

    D

    N2H4常温下能与O2反应

    用于脱除高压锅炉水中的O2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是周期表中所有元素原子半径最小的,W与Y、X与Z同主族,Z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Y单质的熔点比Z单质的熔点高   B. Y、Z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Z   D. 化合物YXW4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N2+O22NO分别在有、无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焓变

    C. 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活化能

    D. 0.1mol N2和0.1molO2充分反应吸热18.26 kJ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由SO2和O2制备SO3(熔点16.8℃,沸点44.8℃)的模拟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省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①中的试剂为饱和NaHSO3溶液

    B. 实验室可用铜与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SO2

    C. 裝置③反应管中的铂石棉用作反应的催化剂

    D. 从装置⑤逸出的气体有过量的SO2和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分子式均为C5H10O2的两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者都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B. ①②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 等质量的①和②分别与足量钠反应生成等质量的H2

    D. 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有8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重铬酸钾(K2Cr2O7)具有强氧化性,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制革、印染、电镀等工业。以铬酸钾(K2CrO4)和氢氧化钾为原料,用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水溶液中存在平衡:2CrO42-+2H+Cr2O7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气体甲和乙分别为O2和H2

    B. 该装置中阴极区的pH减小

    C. Fe电极反应式4OH--4e-=O2↑+2H2O

    D. 当铬酸钾的转化率达到80%时,右池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KMnO4溶液中通入乙烯

    溶液紫色逐渐褪去并有黑色沉淀

    乙烯具有还原性

    B

    将红磷在燃烧匙中点燃,伸入集满N2O的集气瓶中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的白烟

    N2O具有氧化性

    C

    向FeI2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

    溶液变黄色

    还原性:I->Fe2+

    D

    分别向盛有少量ZnS和CuS的试管中加入3mL相同浓度盐酸

    前者溶解,后者不溶

    Ksp(ZnS)>Ksp(CuS)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常温时,分别改变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CO3和氨水的pH,H2CO3、HCO3-、CO32-物质的量分数 (δ)及NH3·H2O、NH4+的物质的量分数(δ)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溶液中的CO2和NH3分子):

    [已知δ=、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H4HCO3溶液显酸性

    B. pH=5时,c(HCO3-)>c(H2CO3) >c(CO32-)

    C. lgK1(H2CO3)=6.38

    D. HCO3-+ NH3·H2O=NH4++CO32-+H2O的lgK=-0.95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某校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Na2SO4与焦炭高温加热后的产物。回答下列问题。

    (1)Na2SO4与焦炭反应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先通入N2,然后加热,直至反应结束,整个过程中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该同学认为气体产物中可能含有CO2、CO 及SO2,并进行验证,选用上述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实验装置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___。装置H中黑色粉末是___________。

    ②能证明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含有SO2,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3)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验证固态产物,能证明固态产物中含有Na2S的现象是___________。若实验中发现固态产物完全反应后,锥形瓶底部还产生少量黄色沉淀,说明固体产物中除含有Na2S外,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填一种可能的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Cu2O主要用于制造船底防污漆,它是一种鲜红色粉末,几乎不溶于水,在湿空气中逐渐氧化成黑色氧化铜。用含NaOH的Na2SO3溶液还原CuSO4制备Cu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主要包括:

    Ⅰ.Cu2++2OH-=Cu(OH)2↓;Ⅱ.生成CuOH;Ⅲ.2CuOH=Cu2O+H2O。

    写出第Ⅱ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他反应条件相同时,测得反应时间和溶液的pH对Cu2O产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时间超过2h时,Cu2O产率开始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pH<5时,Cu2O产率随pH减小而减小,产品中铜含量增加明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3)为测定产品中Cu2O的含量,称取3.96 g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30mL硫酸酸化的Fe2(SO4)3溶液(足量),充分反应后用0.2000 mol·L-1标准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50mL标准液。

    ①滴定时应选用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产品与硫酸酸化的Fe2(SO4)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定杂质不参与反应,产品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利用天然气及化工废气中的硫化氢,不仅可制取氢气并回收单质硫,还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的条件下,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以下反应:

    2H2S(g)+3O2(g)=2SO2(g)+2H2O(g)   ΔH1

    4H2S(g)+SO2(g)=3S2(g)+4H2O(g)   ΔH2

    2H2S(g)+O2(g)=2S(g)+2H2O(g)  ΔH3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2S(g)=S2(g)的△H=_______(用含△H1、△H2和△H3的代数式表示)。

    (2)硫化氢分解反应2H2S(g)2H2(g)+S2(g),在101 kPa时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H______0(填“>”、“<”)。

    ②为提高H2S的平衡分解率,除改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中A点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浓度,平衡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我国学者发明的一种分解硫化氢制氢并回收硫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该装置中能量转化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Y极液中的电对(A/B)选用I3-/I-,装置工作时Y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极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列举一种可作为Y极循环液常见的电对:_______________。

    ③该分解H2S制氢的方法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C、O、Si、S、Fe是重要的化学元素,在中学化学中对它们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研究颇多。

    (1)C、O、Si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S2是重要的溶剂,CS2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其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

    (3)基态Fe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__,占据该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_______________。

    (4)晶胞推导有助于我们理解晶体结构。

    ①将NaC1晶胞(如右图)中的所有C1-去掉,并将Na+全部换成Si原子,再在间隔的“小立方体”中心处各放置一个Si原子便构成了晶体Si的一个晶胞,若再在每两个距离最近的Si原子中心连线的中点处增添一个O原子,便构成了SiO2晶胞。由此可推算SiO2晶胞中有______个Si原子,______个O原子。

    ②简述利用NaC1晶胞推导出CsC1晶胞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甲叉琥珀酸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行业。可通过以下路径合成:

    已知:

    ①B分子中只含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②R-Br+NaCN→R-CN+NaBr,R-CN R-COONa+NH3↑,R-CCl3 R-COONa+ NaC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叉琥珀酸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2)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B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C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C→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4)写出E→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是甲叉琥珀酸的同分异构体,M分子中所含官能团与甲叉琥珀酸完全相同,M可能的结构共有___________种(不包括甲叉琥珀酸),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三组吸收峰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