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组 11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组 共 11 题
  1. 日本东京都市圈的地域结构变化深受经济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导致地价惊人增长,住宅建设向外蔓延;20世纪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崩渍,地价持续下跌,郊区扩张的势头停止,中心区人口增加。另一方面,自1980年以来,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由此引发的人口问题加剧了东京都市圈的结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京都市圈中心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郊区环境恶化   B. 中心区交通便捷

    C. 郊区地价上涨   D. 中心区房价适中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为追求住宅面积而迁往郊区势头减弱是因为

    A. 幼龄人口减少   B. 人口老龄化

    C. 收入减少   D. 土地供应紧张

    3.近年来“工作生活平衡”思想受到推崇,为最大限度实现职、住平衡,方便居民就近工作,东京都市圈规划宜采用

    A. 同心圆模式   B. 扇形模式   C. 多核心模式   D. 楔形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7年1月6日,从广州码头(23︒N,115︒E)起航的中国科学考察船“海洋六号”在南极某海域(62︒S,59︒W)和中国另一艘科考船“雪龙号”胜利“会师”,并继续向西行驶进行海洋地质调查,“海洋六号”航行速度约为31千米/时。下图为“会师”地点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会师”20小时后“海洋六号”可能到达的时区是

    A. 西四区   B. 西五区

    C. 西六区   D. 西七区

    2.此日在“海洋六号”船上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 船舶一直是逆流航行

    B. 船员夜观北极星的仰角为62︒

    C. 覆盖针叶林的岛屿

    D. 日落时甲板上船员的影子朝向东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81—2013年,华北平原气温和降水均有明显的变化,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下图为华北平原在1981—2013年植被生长期内平均各生态区覆盖度变化。据此完下列各题。

    1.林地生态区覆盖度整体大于草地生态区。①~③代表的生态区分别为

    A. 林地  草地  耕地   B. 草地  林地  耕地

    C. 耕地  林地  草地   D. 草地  耕地  林地

    2.生态区③在6月份覆盖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正值伏旱期,降水少   B. 牲畜繁殖,数量剧增

    C. 春旱时间较长,降水少   D. 农作物收获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等地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它在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如下图)最有特色。马头墙由砖和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往往高出屋顶1-2米。错落有致,多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马头墙建筑群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有

    A. 地势起伏大,多石林、峰林   B. 河水流量大,航运价值高

    C. 金秋,山坡上有大片火龙果待摘   D. 隆冬时节,田间有成片油菜

    2.马头墙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A. 防火   B. 防水   C. 防风   D. 祈福

    3.关于徽派建筑的描述,合理的是

    A. 造型美观独特,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B. 房屋建筑材料基本来自本地山区

    C. 墙体厚实,以适应剧烈的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

    D. 青瓦白墙,和当地时常的蓝天白云相协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为南京市2016年3月5日至11日天气信息统计表。

    1.引起3月5日至11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    B.    C.    D.

    2.与3月5日相比,3月10日

    A. 空气质量更差   B. 大气辐射增强

    C. 可能出现作物冻害   D. 气压更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①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②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③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           ④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2.上图中扇三角洲

    ①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       ②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

    ③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  ④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所示国家历史上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如今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风车、木鞋、奶酪等是该国的文化符号。其首都北部的“风车村”—桑斯安斯,在200多年前矗立着800多座风车,如今仍有5座以传统方式运转。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桑斯安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区,俄国的彼得大帝曾于1697年带领考察团到此学习。鼎盛时期的桑斯安斯,主导产业是

    A. 造纸业   B. 造船业   C. 制鞋业   D. 纺织业

    2.首列义乌—伦敦的中欧班列,于当地时间2017年1月18日13时抵达英国伦敦巴金车站,这意味着中英贸易的物流运输实现了全陆地运输。在此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斯里兰卡东部干旱少雨

    B. 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

    C. 东亚地区的水循环活跃,河流进入汛期

    D. 与该国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一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A. 断裂、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   B. 岩浆喷出、褶皱、岩浆侵入、断裂

    C. 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断裂   D. 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断裂

    2.①②③④所示地质现象与成因匹配的是

    A. ①—水平挤压   B. ②—断裂抬升   C. ③—岩浆侵入   D. ④—风化侵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多地出现了撤县设市(区)的规划。在行政区中弱区被合并或撤县(市)设区时房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

    1.弱区被合并或撤县(市)设区对房价起抑制作用的因素是

    A. 人口迁移   B. 房价预期   C. 基础设施投资   D. 土地出让数量

    2.弱区被合并或撤县(市)设区后,房价上涨会

    A. 缩小原有城市规模   B. 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

    C. 加剧城区环境污染   D. 影响城市功能区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成了许多古老生物的避难所,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的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读该自然保护区一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自然保护区可能位于(   )

    A. 武夷山   B. 阿尔泰山   C. 太行山   D. 五指山

    2.该自然保护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的生态系统,与此相关的因素是

    ①大气环流        ②太阳辐射        ③洋流性质        ④海拔高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关于该山脉以东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综合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流程短,水流急,水能丰富

    B. 汛期长,4~6月一般为梅雨汛,7~9月一般为台风汛

    C. 河床陡峭,险滩密布,航运条件不佳,无航道开发

    D. 就注入海洋而言,与澜沧江(湄公河)属于同一水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高铁是联系不同城市的快速交通运输工具。我国高铁发展日新月异,河南规划到2020年完成“米”字形高铁网。下图为“米”字形高铁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水系   C. 耕地   D. 经济

    2.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形成后可以

    A. 节省各市区内的出行时间   B. 间接加快河南城市化进程

    C. 直接提升洛阳的城市等级   D. 大大提高郑州的货运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辣椒生长的适宜温度在15℃一34℃之间,辣椒对水分条件要求严格,它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喜欢比较干爽的空气条件。贵州人“怕不辣”,种植辣椒历史悠久。老干妈牌油制辣椒是贵州地区传统风味食品之一,目前每天可灌装200万瓶油辣椒,原来该公司的辣椒供应由省内40余个辣椒基地专供。随着老干妈产品市场上的拓展,加上贵州本土辣椒基地“靠天收”的瓶颈难以改变,导致辣椒原料供不应求。

    近年来,该公司舍近求远,远赴新疆种辣椒。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辣椒具有产量高、个头大、粗纤维、辣味适中、糖分高、口味佳、红色素含量高等特点(见下图)。辣椒与西红柿、枸杞、红枣、红花共同构成了新疆的红色系列产业,同时新疆还大力发展灌溉农业种植小麦、棉花等。

    (1)列举贵州本土辣椒生产“靠天收”存在的瓶颈。

    (2)描述新疆辣椒种植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品质优、产量高的优势条件。

    (3)结合实际,为实现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哪些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泾水多泥沙,含丰富有机质。蒸锅渠是秦朝修建的水利工程,西起泾水谷口,东到洛水,共三百余里,图中经过数条由北向南汇入渭河的河流。渠道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郑国渠建成后形成了大片农田。西汉时开凿额六辅渠(开六条小渠以辅助郑国渠)与郑国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被的数万项土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下图示意郑国渠和六辅渠的位置和分布。

    (1)分析郑国渠修建之前题中阴影区域多湖泊沼泽的原因。

    (2)《史记》记载:“泾水一,其泥数斗。且类且溉,长我长黎”。根据图文信息指出郑国渠建成之初的主要作用,并说出判断依据。

    (3)分别分析郑国渠和六辅渠在工程设计上的优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宣布,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神狐海域可燃冰预计储量194亿立方米。图甲为“南海部分可燃冰分布及试开采位置”,图乙为“南海北部8月份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图”(数值越大,海水透明度越高)。

    材料二 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化合物,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其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短期接替能源。

    (1)试分析在图中试开采点大规模开采可燃冰的优势条件。

    (2)海水透明度对海底地质探查和矿产资源的勘探有重要影响。分析图中试开采区比珠江口附近海水透明度高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在南海地区大规模开采可燃冰?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