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刘海峰先生在《科举学导论》中说:“古往今来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悠久的科举历史与普遍的考试现实一再雄辩地证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宗法制是中国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

    B.科举制具有公平调节社会秩序的特点

    C.科举制的实施有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考试选才打破了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B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指人伦物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作者强调天理与人欲是对立关系

    C

    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

    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D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朝元稹《估客乐》:“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该诗信息说明了唐朝(   )

    ①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商业繁荣     ②人们重利轻义,儒家仁义道德遭破坏

    ③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           ④长安是全国商业中心,汇集了各地特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大多数的美国开国精英不相信具体的“人民”具备自己统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约翰·亚当斯认为:“民众的忌妒的呼声、猜忌、疑心、自负、傲慢、骄横、野心和某个地位优越者的暴躁”,一旦被用来对付某个人,其结果必然是,“一群不受节制的乌合之众的愤怒和狂暴,通过擅长蛊惑的专制者的暗中挑唆,就会爆发为各式各样的攻击、毁谤和怒火,往往以谋杀和屠戮而告终”,其程度之可怕,在专制主义的历史上都是难有其匹的。为此美国实行了(   )

    A.议会制共和制             B.三权分立

    C.精英政治                D.邦联制总统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年份

    GNP总量(10亿美元)

    GNP增长率%

    失业率%

    1930

    90.4

    -12.3

    8.7

    1933

    55.6

    -4.1

    24.9

    1935

    72.2

    10.9

    20.1

    1938

    84.7

    -6.3

    19.0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

    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D.新政时期的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   )

    A.自身实力的削弱            B.冷战对抗的需要

    C.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针对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面临恐怖主义威胁

    B.联合国处理重大国际问题的作用日益增强

    C.建立处理安全问题的协调机制日益迫切

    D.在处理国际重大问题时各国步调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中国部分地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下列选项中的排序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中的诗句节选自《诗经•小雅•角弓》。诗文意在  

    原  文

    译  文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

    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

    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角弓精心调整好, 弦弛便向反面转。

    兄弟婚姻一家人, 不要相互太疏远。

    你和兄弟太疏远, 百姓都会跟着干。

    你是这样去教导, 百姓都会跟着跑。

    A.劝导周王治国要张弛有度         B.劝谏统治者行分封顺民意

    C.强调宗族团结以巩固统治         D.倡导近亲联姻以对抗诸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统计,1760-1780年,英国农业增长率为每年0.1%;1780-1801年则为0.8%,同期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4%,工业年增长率为2%。这说明当时英国

    A.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         B.形成有机联系的国内市场

    C.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D.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27年11月9日至10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由瞿秋白主持在上海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原则上通过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所谓“不断革命”,革命形势仍在继续高涨,反对退却,要求继续进攻。此决议案的通过

    A.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局面迅速到来

    B.配合了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

    C.致使“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继续发展

    D.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研究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事务,必须从1929 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入手。这次危机主要殃及先进工业国家……中国贸易从来没有超出国际贸易总额的一个很小份额,而外国在中国的投资,与在日本或在欧洲国家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作为一个以白银作为法定货币经济的国家,中国起初没有受到工业国家间危机的影响。……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外贸量在1929—1930 年之间保持稳定,而在1930—1931 年之间则增长20%以上,1929 年,新的关税税则生效——这是国民政府采取断然外交政策的产物——海关税收增加了一倍多。此外,1930年后改以黄金代替白银征收进口税,使政府从国际市场银价波动的影响中解救出来。……在工业国家正经历严峻的苦难时,上述种种导致了相对的稳定感……。

    ……按日本改革派——陆军军官、右翼反对派、某些知识分子以及通常对领导不满的人——的观点,……如果日本要继续作为一个能生存下去的国家,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似乎就是大胆地将中国置于日本的彻底控制之下。……这一过程开始于19 世纪末,而日本的几代人逐渐认为这种控制是必要的。然而这种支配势力有许多因素。一个是军事和战略的,与日本的实力与其他强国实力的对比有关。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它自己有权利成为一个军事强国,而在于它可能成为日本面临的潜在敌人,特别是俄国的一个基地。第二个是地理和经济的,反映了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和完全依赖外贸的国家的生存条件。很简单,中国曾经是大豆、铁、棉花和其他货物的主要供应者,同时还是占日本出口总量1/5 到1/4 的市场。第三个因素更多是心理和文化的。日本人认为,作为一个曾成功地进行自我变革来领导其邻国,特别是中国,走向类似的变革道路。最后,也许比上述因素更为重要,是国内因素: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国内与国外事务之间的联系,要求强硬的外交政策只不过是重新调整国内社会和政治优先事项的运动的反映。…… 

    ——材料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出现时拥有相对稳定感的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日本改革派解决危机的办法。(1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

    1897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

    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民国初年,金融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在金融业中,最为主要的是银行业。

    1912—1919年全国银行发展状况表

    年度

    新设数

    停业数

    实存数

    资本总数(万元)

    1912

    23

    2

    37

    2714

    1913

    11

    6

    42

    2890

    1914

    8

    3

    47

    3842

    1915

    10

    4

    53

    14522

    1916

    10

    4

    59

    5198

    1917

    111

    15

    165

    5557

    1918

    16

    22

    103

    8808

    1918

    16

    22

    103

    8808

    1919

    22

    ——摘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结合所学,从银行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对材料一、二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间发生了所谓“礼仪之争”。清廷要求英使行外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礼,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立英王的荣誉加以拒绝,结果是马戛尔尼行单膝下跪礼。英使向清政府提出允许英商在宁波等处贸易等要求,遭到清廷的全部拒绝。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法国人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写道:“英国人认为他们的权利,在于根据西方制订的规则让中国向国际贸易开放。马戛尔尼的一切做法都在否认中国文化的有效性。拒绝叩头,讨厌盘膝而坐,见到日常生活的场景傲慢地感到可笑,这些意味着:认为不能有几种文明,只有一种文明,即西方的文明。”

    ——摘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同意英美之间订立一个互惠商约,但是,英国船主们却强烈反对,谢菲尔德勋爵撰书宣称,根据《邦联条例》第九条规定,“国会不得签订商业条约以限制各州对外国人课以与本州人民同等的进口税及关税,或禁止任何种类货物或商品进出口之立法权。”因此,不存在美国用自己的关税或航海条约对仍然控制着美国市场的英国贸易进行报复的危险,美国国会在谈判商业方面的权力并不比调整州际贸易的权力更大,签订互惠商约毫无必要。后来制定的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第三项规定,“国会有权规定合众国与外国、各州间及与印第安部落之通商。”按照最高法院法官马歇尔的解释,商业不仅仅是贸易,“它是双方的相互交往”,是美利坚合众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国会的触角已伸到远离商业的领域,即国会有权控制州际交往的各个方面。

    ——摘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三: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也把它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出发点之一。邓小平指出:“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同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在我国“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将突出表现为国家对阶级斗争的调节作用,而不是阶级压迫的作用。“一国两制”使大陆和港澳台同胞团结在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旗帜下,扩大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突出了我国统一战线的民族的、爱国的性质。允许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使这一制度同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同时并存,因而“一国两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更充分、更长时期内、更高层次上的利用。

    ——摘自陈述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礼仪之争”反映的本质问题。(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邦联条约》相比,1787年宪法关于美国国会权力的变化以及变化的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和理论上的发展贡献。(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