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16 题,填空题 6 题,实验题 9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6 题
  1. 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是39℃

    B.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7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认为‘铅球’是铁制的”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

    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

    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潮,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A.震耳欲聋     B.闪烁其辞     C.掩耳盗铃     D.耳熟能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经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蜜蜂从我们身边飞过时,凭听觉能感觉到;而蝴蝶从我们身边飞过时,凭听觉不能感觉到,这是因为

    A.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比蝴蝶高

    B.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比蝴蝶大

    C.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色比蝴蝶动听

    D.蝴蝶飞行时比蜜蜂轻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

    B.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

    C.丙图中,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丁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所示,是桂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雨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甲、乙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图主要用来探究

    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

    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6 题
  1.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控制噪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温度一定时,不同声波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音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A音叉时,与B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弹开,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l℉。则华氏度F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式是F =       ,今天考场内的气温约为20℃,则华氏温度为       ℉,其实当初华伦海特将人体正常体温粗略定为100℉,则在摄氏温标下则约为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小明学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根据用扇子扇风感到凉快的生活经验,进行如下探究:首先用扇子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风,他发现温度计读数        (选填“变大”、“不变”或 “变小”),接着他把酒精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再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        (选填“变大”、“不变”或 “变小”),于是他明白了用扇子扇风感到凉快的真正原因是        造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   (填“升高”或“降低”)。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     (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9 题
  1. 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高/低),仍然保持气体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 5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能/不能); 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 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l)仅增加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则两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         (选填图中“a ”、“b”、“c”或’' d ' ' ),由此可见,液体沸点与     无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8分)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图甲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      ,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      ,还未到达液面就消失了。

    (3)沸腾时,水的温度      ,同时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      ,一直上升到液面而破裂。

    (4)水沸腾前,有部分水蒸气产生,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水汽化而形成的,同时在水面上方会形成一些雾气,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

    (5)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6分)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l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填序号).

    ①得到可靠的结沦        ②减小实验误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6分)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A      B       C       D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6分)在如图所示的7个相同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小明进行如下探究:

    (1)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此时发生振动的是瓶壁,从左向右音调逐渐变低,可见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2)用嘴依次吹瓶口,此时发生振动的是空气柱,从左向右音调却逐渐变高,可见盛水越多,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4)如图,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高脚杯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按住高脚酒杯的底座,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手指不要脱离杯口),使其发出声音,当酒杯中水量越多,音调越     

    (5)按如图所示制作一个哨子,上下推拉“活塞”,发出的声音将有很大改变,从声学的角度来说,推拉“活塞”的过程是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气体振动的      (选填“频率”或“振幅”),进而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6分)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钟表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像是:      (选填“①”或“②”)

    (2)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均匀降低

    (3)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

    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你认为方式       的冷却效果较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6分)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不变,只改变        ,让同一为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较强

    几乎听不到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有关/无关),你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   

    (4)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