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29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2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9 题
  1. 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

    A. 权威

    B. 理性

    C. 法律

    D. 宗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 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A. 父子

    B. 兄弟

    C. 平等

    D. 大宗与小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A. 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 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 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 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A. 妇女地位低下,隶属于家庭,无权参政

    B. 全体男性共同分享城邦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C. 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城邦的安全

    D. 公民皆为男性,是城邦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A. 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 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

    D.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公元前6世纪,雅典“有产阶级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应归功于

    A. 梭伦改革

    B. 克里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改革

    D. 苏格拉底主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 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

    C. 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秦国灭掉东方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是在

    A. 公元前3世纪前期

    B. 公元前3世纪后期

    C. 公元3世纪前期

    D. 公元3世纪后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指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 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存在的基础

    B. 是十分完美的人才选拔制度

    C. 不利于政局稳定

    D. 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清人著的《军机处题名记》),材料说明设置军机房的目的

    A. 为了加强对地方行政管理

    B. 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旨意

    C. 为了加强西北的边防

    D. 加强皇权,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古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

    A. 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都极力维护奴隶主制度

    C. 都特别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

    D. 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宗法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根据这种理解,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A. 授土

    B. 宗祠

    C. 族规

    D. 家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礼乐制的共同本质是

    A.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都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C. 都规定了地方服从中央

    D. 都是为了维护西周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也说,商的祖先“契”,是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商王朝统治者愚昧无知

    B. 商代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 商王的祖先从事养禽业

    D. 历史上存在丑化商王的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皇权的独尊

    C. 等级的森严

    D. 文化专制的扩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历史学家张传玺先生认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这一国家制度最早确立于

    A. 春秋

    B. 战国

    C. 秦朝

    D. 西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制最早是秦朝统一全国后开始实施的

    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③郡的最高长官称御史

    ④是一种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东汉郭巨因极其孝敬母亲而闻名,后被举荐为孝廉。这可以反映出

    A. 刺史制度

    B. 科举制

    C. 编户制

    D. 察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下图是秦朝与隋唐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 唐代中央机构增多

    B. 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 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D. 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元史·地理志》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

    A. 现河北省地域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腹里”

    B. 地方设中书省,简称行省

    C. 行省之下,分别设路、府、州、县

    D. 西藏归宣政院管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评价最正确的是

    A. 通过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

    B. 是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

    C. 有利于加强明边疆管理与开发

    D. 政府各部门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上述材料反映的机构是

    A. 军机处

    B. 内阁

    C. 南书房

    D. 六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学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制度,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征是

    A. 主权在民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民主为国内人共享

    D. 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按财产的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打击了氏族制度

    ③否定血缘关系维系的社会

    ④促进雅典的民主进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候之制……

    ——《王国维遗书·殷商制度论》

    材料二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信息。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段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精彩演说。

    材料二

    雅典居民比例

    (1)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伯利克里所阐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三个特点。

    (2)根据材料二,“其余居民”在雅典指的是哪些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