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在(   )

    A. 建立经济特区以后   B. 设立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以后

    C.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以后   D. 开放内陆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以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这是表扬(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小慧、小芸、小婷和小红等同学一起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他们搜集了“政企分开”“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们探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A. 国有企业的改革   B. 经济特区的改革

    C.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D. 中国农村的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新中国奉行和平处交政策   B. 苏联干涉新中国外交

    C. 中美之间没有共同的利益   D. 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分别成立了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内涵是__________。

    A. 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 与原宗主国(英、葡)还有政治经济联系

    C. 香港澳门人的国籍不变

    D. 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  )

    A. 50年代   B. 60年代   C. 70年代   D. 80年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题文)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一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

    ②厦门

    ③上海

    ④汕头

    ⑤珠海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提出:“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 )

    A. 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B. 两岸民间团体开始政治对话

    C. 香港澳门回归产生重大影响

    D. 两岸三通局面已经完全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这幅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

    A.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英魂归故国,浩气满乾坤,2018年3月29日,2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在中华大地上安息。回首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志愿军战士中,严守潜伏任务,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

    A. 刘胡兰   B. 董存瑞   C. 黄继光   D. 邱少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同心掬得满庭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迅速打开了民族工作的局面,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共同发展   B. 民族区域自治   C. 民族平等   D. 民族团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A.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召开了中共八大

    C. 完成了三大改造   D. 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题文)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之所以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因为在这一年(  )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文化大革命”结束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设立经济特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题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

    A.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C.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其中作为主体的民族是( )

    A. 壮族 B. 藏族

    C. 汉族 D. 维吾尔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16年龙东卷)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会议是(  )

    A. 第25届联合国大会   B.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 第27届联合国大会   D. 第28届联合国大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

    A.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和平解放                   D.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电影《横空出世》再现了新中国在艰苦条件下研制原子弹的过程。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除原子弹外,还有(  )

    A. 氢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 氢弹 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C. 导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导弹 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题文)被成为东方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 屠呦呦   B. 钱学森   C. 杨利伟   D. 袁隆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描绘的两位领导人是(  )

    A. 毛泽东和邓小平   B. 孙中山和邓小平

    C. 孙中山和毛泽东   D. 刘少奇和邓小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题文)1950年10月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的总司令是(  )

    A. 毛泽东   B. 朱德   C. 彭德怀   D. 林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题文)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改变了这个现象是在哪一计划完成后(  )

    A. “一五”计划   B. 土地改革   C. 三大改造   D. 新中国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材料一:没有共产党就不能使我们“站起来”,没有共产党就不能使我们“富起来”,没有共产党就不能使我们“强起来”,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事实。

    材料二:1982年颁布了我国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充分体现出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全面深化改革,请问最早提出改革开放是始于哪一次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我国开放格局的相关内容。

    对外开放格局: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的格局。

    (2)材料一中使我们“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二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由哪一机构制定的?

    (4)回顾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辉煌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华民族昨天的艰辛与不屈,展示了中华民族今天的努力与进取,宣示了中华民族明天的辉煌与胜利,贯穿其中的就是永不磨灭的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从孙中山的强国梦到毛泽东时代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好愿望;到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大智慧:从中国性格的魅力,到中国道路的自信:从国际关系的重新定位,到中国崛起的大目标、大战略,中国梦已经极为清晰:实现民族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请结合所学史实回答如下问题:

    (1)毛泽东时代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暂变通途”的美好愿望指的是什么成果?

    (2)“实现民族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是谁提出的?

    (3)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两者有何关联?

    (5)作为青年学生,你认为如何去做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材料三:

    1956﹣2011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56

    1960

    1970

    1971

    1972

    2008

    2011

    建交国家数

    25

    49

    54

    69

    87

    166

    174

    材料四: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时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年还收不回香港,那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1)材料一中“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旧中国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中“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有哪些体现?

    (3)材料三显示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外交的热潮,其中最重要的是中美建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美关系改善的因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回答我国收回香港是哪一年?哪一构想为香港回归祖国开辟了道路?

    (5)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格局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