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1 题,非选择题 5 题,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1 题
  1. 2017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A. 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 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

    C. 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

    D. 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时下,“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战略伙伴关系”等新型国际关系名词展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己经改变。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A. 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己经形成

    B. 新时期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C. 和平与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D. 利益和实力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强调:“一般通史的写法偏重于政治史,但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因为文明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文明的各种要素的发展不平衡,在综合考察的同时还必须有重点,重点就是不同时期不同的标志性文明成果。”由此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物质文明的标志性成果是

    A. 铁犁牛耕的出现,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

    C. 百家争鸣,私学出现

    D. 《诗经》、楚辞的出现及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晋书》记载:曹魏咸熙二年(256年),“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日友于兄弟,四日沽身劳谦,五日信义可复,六日学以为己。”由此可见

    A. 中正官以门第财产为标准选拔人才

    B. 州郡中正官全面严格举荐人才

    C. 儒学理念影响九品中正制度

    D. 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与国内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相反,法国学者、国际宋史研究创者埃狄纳·巴拉兹明确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能佐证新因素是史实有

    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打破了坊市的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③从国外引进了高产农作物品种占城稻

    ③全国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作者认为美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

    A.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 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

    C. 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

    D. 体现了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表是1851与1755年相比,英国各类男性工人工资的增幅(1851=100)这表明英国

    A. 经营方式改变

    B. 贫富差距缩小

    C. 产业结构变化

    D. 消费水平提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不断传诵复制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的精彩发言,更在电影中得到呈现。目前,学者们遍查资料档案,并未发现该精彩发言的记录。对此,我们最应持的态度是

    A. 宁信其有,不排除以后会找到相关资料证据

    B. 研究顾氏如何从法理上驳斥日本更具有价值

    C. 文艺影视作品中的演绎、渲染是正常合理的

    D. 该发言反映了国人的心声,也具有史料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据时人记载,武昌的政治口号之多,超于香烟广告之上,譬如“一切权力属于党…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肃清反革命派…‘拥护革命中心力量…‘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全城“几成一口号世界矣”。该记载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 武昌起义获得成功

    B. 国民革命运动扩展到武汉

    C. 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领导权

    D. 武汉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程锡庚在预测1934年世界发展趋势时甚至说,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将“渐次融合”,“在资本主义之国家,均已盛行社会主义…‘美国以资本主义立国,但经济复兴计划中所采用之方法,如统制生产,强迫做工等,实与共产主义之苏俄相似”。材料旨在强调

    A. 资本主义正在向社会主义转变

    B. 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优越

    C.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差异消失完全融合

    D. 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可以借鉴社会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63年,为避免误解或相互矛盾的信息造成“战略迷雾”,一条连通白宫和克里姆林官的“危机控制直拨通信线路”投入使用。这条热线

    A. 导致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B. 有利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C. 体现出核危机笼罩下的一种相对平衡

    D. 改变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工匠是指具有专业技艺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古籍记载很多工匠来自于奴隶、罪犯刑徒。在清初废除“匠籍”制度以前,工匠都受政府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职业世袭,一业终生。但中国古代工匠以道德精神为中心,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兼求”,通过“心传身授”和“体知躬行”的教育过程,“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陶铸了中国匠师“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不断超越”的创新改造精神和“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技术文明。

    ——摘编自余同元《传统工匠及其现代转型界说》

    材料二德国在中世纪末期以来逐渐培育出了现代工匠精神。在工业化时期,德国工匠的技能技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在使用的材料、设计环节、生产工艺流程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完善。德国人认为各种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可能大小不同,但性质与地位没有尊卑之分。德国工匠精神的产生和传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德国人思辨能力强,喜欢探究世界底蕴、寻求终极真理。同时,工作勤勉、遵守纪律、讲究效率、质量意识等工作观在中世纪的行会里已经形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提出的“天职观”赋予每一项世俗的工作以神圣的、宗教的、道德的意义。最后,德国的现代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培育基地和摇篮。然而,仅把“工匠精神”归因于民族特性和文化基础有失偏颇,国家的管理体制、工业化以来经济和文化发展是决定“工匠精神”的更重要因素。

    ——摘编自钱宇虹《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工匠和近代德国工匠的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工匠精神产生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培育中国现代工匠精神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宋汴京与各州县政府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宋真宗年,汴京左右厢店宅务共有公租房23300间。汴京店宅务的公屋,每间月租金约400~500文钱。当时汴京一名中下层市民日均收入约200文钱。汴京左右厢店宅务各设“勾当店宅务”一名(负责人)、“勾押官”各三四名(副手)、“掠房钱亲事官”(业务人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28种,包括旧管入库簿、月纳簿、退赁簿、赁簿、欠钱簿、纳钱历、减价簿、出入物料簿、欠官物簿等。官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规定店宅务的管理者、工作人员、在汴京拥有房产的市民均不得租赁;同时禁止租赁者转租房屋。对租户自行改建房屋、添修部分建筑物产权归宿,官府亦立法加以规范。规定:“赁官屋者如自备添修,店宅务无得旋添漱钱,如徙居者并听拆随”。

    ——摘编自吴钧《宋朝的廉租房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廉租房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北宋实施廉租房制度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联盟约>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做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即因其资源,经历或地理位置而最能承担这一责任的民族。……同时,这一监护由他们作为‘受托者’代表国联来执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由“受托者”来“监护”的规定并没有扩大到获胜的协约国的殖民地,虽然这些殖民地的居民在许多方面都处于相似的发展水平或缺少发展。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政府根据《国联盟约》向国际联盟求助,国联派出了以英国外交家李顿为团长的五国调查团来华实地调查,该团调查后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的侵略是正当防卫,但没有任何实际措施。1933年日本退出国联,从而破坏了一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进而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的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强调“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梁漱溟,近代著名思想家,现代新儒家创始人之一。出身于中国传统官宦之家、诗书礼乐之家。其人生思想前后分为三期:“西洋功利派的人生思想”(1907——1912——“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1912——1921——“中国的儒家思想”(1921年以后)。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与重建做出了突出贡献。

    1921年,正值中西文化论战正酣之时,其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他问出:“在西洋文化强大的冲击之下,中国文化出路何在?”他本人不赞同国粹派顽固守旧的文化观,也不赞同全盘西化派一概否定传统文化及全盘照搬西方文化的主张,也不赞同中西文化相互调和的论调,认为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提出要首先全盘西化(短期目标,以民主和科学的西化为核心),然后再重新拿出中国文化(中长期目标)。该书出版引发新一轮的中西文化争论。

    ——摘编自孙凯《梁漱溟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漱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中国思想界讨论“中西文化竞争”时,“梁漱溟之问”引发思考。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罪行越严重。由此可知

    A. 罗马法是为了保护贵族利益而制定

    B. 罗马刑法受到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

    C. 罗马刑法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原则

    D. 罗马法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等级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