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非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6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并将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这两项措施分别是(   )

    A.青苗法  保甲法 B.均输法  保甲法

    C.市易法  将兵法 D.免役法  保马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那样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 “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的几次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但是,当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的时候,法国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请完成:

    (1)材料一中对拿破仑评价的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他的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3)材料三中的“法国的民族战争”是指什么战争?“帝国主义战争”又是指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的慈善文化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儒家的“仁爱”价值观。孔子从人性本善的基本前提出发,倡导“仁爱”,这是个人基本的善念和品质。……中国的慈善行为更多的是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要求政府在灾难时期承担起对于民众的生存救济,将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完全归为政府的职责范围。

    西方国家具有较深的宗教信仰,因此慈善活动必然同宗教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原罪论”的宗教思想很是值得我们分析。这种思想意识要求每一个信徒要行善从而减轻自己的罪行而获得上帝的原谅从而得以升入天堂。此外,相对于我国的官本位的慈善理念,西方国家则更多地表现为公众的参与,以美国为例更多地是表现为基金会或者是救助团体,然而这

    些大部分都是非政府性质的机构。

    ——摘编自李新鑫《中国慈善文化的源起与西方社会慈善业态的比较》

    材料二近代中国灾荒的特点是烈度强、范围广、灾类多、破坏重。天灾人祸交织叠加,使得民众生活于水火之中,传统慈善救助模式辐射面窄,无法让慈善业的社会功能发挥应有作用。……在中国,一些西方传教士在救灾过程中忘我地工作,强调人道主义,这让国人看到了全新的慈善救助模式,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了解、学习、效仿那些新的慈善救助方法。期间,中国民间社会的成长形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他们在西方观念的影响下,每当某个地方有大的灾患出现,他们就利用同乡会、同业组织这样的平台,积极捐助和募款,有的还亲自前往灾区一线参与救灾……慈善作为涉及人的尊严和社会正常运行的公共行为,势必成为社会各界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媒体也乐于报道。

    ——捕编自周秋光主编《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中国和西方慈善事业发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慈善思想转型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西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了健全和维护户籍制度,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汉制,每县设户曹,掌户口之政,于每年八月案比户口。“案比户口”,就是把户口按什、伍组织编制起来,并审阅他们的面貌同所登记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是否符合。一年一度的案比户口,实为核查户口和防止奸非的强制性措施。案比户口之后,就实行造籍。造籍时,必须选用字迹清楚的人进行抄写。每年将户籍层层上报,接受朝廷的检查,谓之“上计”。户籍是上计其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央督促各郡国县道重视人口的增减和检查户籍制度实行情况的一种手段。还利用“赐民爵”制度,引诱流民重新占籍。从西汉惠帝时开始,已实行普遍给天下民户主赐爵的制度。到东汉时又给流民欲占者赐爵,其目的在于以赐爵的荣宠去欺骗农民,使之地著,不随便脱籍流亡,即使脱籍了也乐于再占名籍,借以维护和巩固户籍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6 题
  1.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

    A. 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这个思想世俗化的时代,古老的神话被怀疑,甚至连上帝也遭遇了审查,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盘根问底。”该“时代”

    A. 人生活的世界开始被关注

    B. 人文主义在欧洲复兴

    C. 人们逐渐撰脱基督教束缚

    D. 社会转型已全面展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荷马史诗《奥德赛》传唱,奥德修斯致敬阿基琉斯的亡魂,“生时我们敬你如神明,死后你又威武地统治着众亡灵”,亡魂答:“我宁愿为他人耕种田地,被雇受役使,纵然他无祖传地产,家财微薄度日难,也不想统治即使所有故去者的亡灵。”这反映出

    A. 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B. 灵魂的终极归宿备受关注

    C. 艰苦朴素的生活能净化灵魂

    D. 荷马史诗宣扬人性高于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1957年春,海外归国的知识分子达3000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外留学生和学者总数的一半,他们中的许多人,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归国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 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

    C. 新生政权的强大感召

    D. 科研条件的显著改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1945年。我们从1921年建党,经过了24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13年半的时间。”中共两次成熟的关键在于

    A. 坚持武装斗争的方针

    B. 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方针

    C. 接受共产国际指导

    D.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

    A.均田制                           B.实行科举制

    C.整顿吏治                         D.汉化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