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单选题 7 题,填空题 2 题,综合题 2 题,推断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7 题
  1.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关于“鼻冲水(氨水)”的记载明确指出:“鼻冲水,……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方不减……唯以此水瓶口对鼻吸其气,即遍身麻颤出汗而愈,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下列有关“鼻冲水”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鼻冲水是弱电解质   B. 鼻冲水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C. 鼻冲水中含有分子和离子的种类为6种   D. 存在平衡:NH3 + H2O NH3·H2O NH4+ + OH-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NH4N3(叠氮化铵)易发生爆炸反应:NH4N3 = 2N2↑+2H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8g NH4+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NA

    B. 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 爆炸反应中,当转移4NA个电子时,产生89.6L(标准状态)混合气体

    D. 6g的NH4N3晶体中含有的阴离子个数为0.3NA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反应能用H++OH-===H2O表示的是(  )

    A. NaOH溶液和CO2的反应   B. 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

    C. NaOH溶液和盐酸的反应   D. 氨水和稀H2SO4的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

    A. CO2的比例模型:   B. H2O2的电子式:

    C. NH4+ 的结构式:    D. 18O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NaOH、Ba(OH)2、NaAlO2的混合溶液中〔已知NaAlO2与CO2反应生成Al(OH)3〕,则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O2的体积的关系可表示为(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类推思维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类推正确的是)

    选项

    已知

    类推

    A

    将Fe加入CuSO4溶液中:Fe+Cu2+=== Cu+Fe2+

    将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2Na+Cu2+=== Cu+2Na+

    B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H2O+Ca2++2ClO-=== CaCO3↓+2HClO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SO2+H2O+Ca2++2ClO-=== CaSO3↓+2HClO

    C

    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2Cl-+2H2O2OH-+H2↑+Cl2↑

    惰性电极电解MgBr2溶液:2Br-+2H2O2OH-+H2↑+Br2

    D

    稀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至中性:H++OH-===H2O

    稀硝酸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H++OH-===H2O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AlO2-、Al3+、Cl-   B. Na+、SO42-、K+、NO3-

    C. Cu2+、K+、SO42-、Cl-   D. Ba2+、K+、Cl-、CO3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A~G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B、E、F为单质,在常温下B是一种有色气体,G为黑色固体。它们的相互转化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列出。试回答下列问题:

    (1)F的一种氧化物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这种氧化物的俗称为________。

    (2)E在电气、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也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写出E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利用电解法可提纯E物质,在该电解反应中阳极物质是________,阴极物质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是__。

    (3)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G________。

    (4)将B与SO2等体积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工业上获得B的重要途径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氧化铝两种工艺流程如下:

    注:SiO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验证滤液B含Fe3+,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2)滤液E、K中溶质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溶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

    (3)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Si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滤液D中通过量CO2产生沉淀F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298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取适量的滤液B,加入一定量的烧碱至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pH=13,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c(Mg2+)=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2)猜想

    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________所致。

    (3)设计实验并验证

    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供选用的试剂:

    a.酚酞试液  b.四氯化碳   c.无水酒精  d.硫氰化钾溶液

    请你在下列表格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方案1

    _______

    _______

    方案2

    _______

    _______

    (4)应用与拓展

    ①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②在10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2.24 L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1/3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验证上述猜想,是否可行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硼(B)、铝(Al)、镓(Ga)均属于硼族元素(第ⅢA族),它们的化合物或单质都有重要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镓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

    (2)已知:无水氯化铝在178℃升华,它的蒸气是缔合的双分于(Al2Cl6),更高温度下Al2Cl6则离解生成A1Cl3单分子。

    ①固体氯化铝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____;

    ②写出Al2Cl6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

    ③单分子A1Cl3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缔合双分子Al2Cl6中Al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_______。

    (3)晶体硼的结构单元是正二十面体,每个单元中有12个硼原子(如图),若其中有两个原子为10B,其余为11B,则该结构单元有____________种不同的结构类型。

    (4)金属铝属立方晶系,其晶胞边长为405 pm,密度是2.70g·cm−3,计算确定其晶胞的类型(简单、体心或面心立方)________________;晶胞中距离最近的铝原子可看作是接触的,列式计算铝的原子半径r(A1)=______________p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按以下步骤从合成。(部分试剂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B、D的结构简式:B_________、D_________。

    (2)反应①~⑦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填数字代号)

    (3)如果不考虑⑥、⑦反应,对于反应⑤,得到的E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A→B _________;C→D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