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多选题 2 题,实验题 2 题,简答题 4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物体受到两个互相垂直的作用力而运动,已知力F1做功6J,物体克服力F2做功8J,则力F1、F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 (  )

    A. 14J   B. 10J

    C. 2J   D. -2J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可以为零

    B.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运动方向和速度方向是不相同的

    C.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D. 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志愿者王跃参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过程模拟从地球往返火星的一次实验“火星——500" 活动,王跃走出登陆舱,成功踏上模拟火星表面,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目前正处于从“火星”返回地球途中。假设将来人类一艘飞船从火星返回地球时,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变轨过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飞船在轨道II上运动时,在P点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

    B. 飞船在轨道I上运动时的机械能大于轨道Ⅱ上运动的机械能

    C. 飞船在轨道Ⅰ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大于飞船在轨道II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

    D. 飞船绕火星在轨道I上运动周期跟飞船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绕地球以轨道Ⅰ同样半径运动的周期相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率恒定,现该船在一条水流速度一定的河里渡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船身垂直河岸向对岸航行,实际航线最短

    B. 船身垂直河岸向对岸航行,航行时间最短

    C. 船头朝向上游,调整船身与河岸的夹角,一定可以垂直过河

    D. 船头朝向上游,使船与河岸成某一夹角航行时,有可能使航行时间最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在同一水平线上。当水平抛出A物体的同时,B物体开始自由下落(空气阻力不计)。曲线AC为A物体的运动轨迹,直线BD为B物体的运动轨迹,两轨迹相交于O点。则两物体

    A. 经O点时速率相等

    B. 从运动开始至经过O点过程中A的速度变化量最大

    C. 从运动开始至经过O点过程中A、B重力的平均功率一定不相等

    D. 在O点时重力的功率一定相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定

    B. 物体与零势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C. —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J变化到-3J,重力势能变小了

    D.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A球用不能伸长的轻绳系于O点,B球用轻弹簧系于O'点,0与O'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B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使绳和轻弹簧均处于水平,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高度,则

    A. 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动能相等

    B. 两球到达各0悬点的正下方时,A球速度较大

    C. 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B球速度较大

    D. 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受到的拉力相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质量为m的物体从倾角为θ且固定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斜面高为h,当物体滑至斜面底端时,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为

    A. mg   B. mg cosθ   C. mg sinθ   D. m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所示,甲、乙两颗卫星在同一平面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公转方向相同。已知卫星甲的公转周期为T,每经过最短时间9T,卫星乙都要运动到与卫星甲同居地球一侧且三者共线的位置上,则卫星乙的公转周期为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0时其速度为2.0m/s,从此刻开始在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拉力F,力F和滑块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设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力F对滑块做功的平均功率分别为P1、P2、P3,则(  )

    A.P1>P2>P3                

    B.P1=P2<P3

    C.0~2s内,力F对滑块做功为4J    

    D.0~2s内,摩擦力对滑块做功为4J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由斜面底端的A点以某—初速度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g,物体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在此过程中

    A. 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mgh

    B. 物体的动能损失了mgh

    C. 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D. 系统机械能损失了mgh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考系,A和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

    A.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的增量

    B.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量

    C.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2 题
  1. 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下端固定,竖直静止在水平面上,其正上方A位置处有一个小球,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在B位置接触弹簧上端,在C位置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在D位置小球速度减小到零。在下落阶段

    A. 小球在B位置动能最大

    B. 小球在C位置动能最大

    C. 从A—C的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D. 从A—D的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甲所示是一打桩机的简易模型。质量m=1 kg的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从与钉子接触处由静止开始运动,上升一段高度后撤去F,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撞击钉子,将钉子打入一定深度。物体上升过程中,机械能E与上升高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所有摩擦,g取10 m/s2(  )

    A. 拉力F的大小为12 N

    B. 物体上升1.0 m处的速度为2 m/s

    C. 撤去F后物体上升时间为0.1 s

    D. 物体上升到0.25 m高度处拉力F的瞬时功率为12 W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一次实验中。质量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 列的点,如下图所示(相邻计时点时间间隔为0.02s),请回答下面问题:(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 ________m/s

    (2)从运动起点P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量△EP=_______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 _______J(g取9.8m/s 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为“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装置,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思考探究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中需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其最根本的目的是__________

    A.防止小车不能被橡皮筋拉动

    B.保证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C.便于小车获得较大的弹射速度

    D.防止纸带上打点不清楚

    (2)实验中甲乙两同学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变化。

    甲同学:把多条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并把小车拉到相同位置释放;

    乙同学:通过改变橡皮筋的形变量来实现做功的变化。

    你认为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4 题
  1. 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角速度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赤道上空,一颗相对地面静止的同步通讯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用已知量表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种型号的轿车行驶过程中所受摩擦阻力大小始终不变。已知轿车净重1540kg,它在水平直线路面最高车速216km/h,轿车的额定功率120kW求:

    (1)若轿车在水平直线路面上以最高车速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功率是额定功率,此时牵引力多大?

    (2)在某次官方测试中,一位质量m=60kg的驾驶员驾驶该轿车,在上述水平直线路面上以额

    定功率将车速由零提高到108km/h,用时9s,则该车在此加速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多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将A、B两个砝码(可视为质点)用细线相连,挂在定滑轮上,己知A砝码的质量是B砝码质量的2倍,托起砝码A使其比砝码B的位置高h,然后由静止释放,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求:

    (1)当两砝码运动到同一高度时,它们速度的大小;

    (2)A落地后,B物体由于惯性将继续向上运动,B物体向上到达最高点离地的高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左图是游乐场中过山车的实物图片,右图是过山车的原理图。在原理图中半径分别为R₁=2.0m和R₂=8.0m的两个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倾角为α=37°斜轨道面上的Q、Z两点,且两圆形轨道的最高点A、B均与P点平齐,圆形轨道与斜轨道之间圆滑连接,现使小车(视作质点)从P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运动。已知斜轨道面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24,g=10m/s²,sin37°=0.6cos37°=0.8求:(结果用根号表示)

    (1)若小车恰好能通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A处,则其在P点的初速度应为多大?

    (2)若小车在P点的初速度为10m/s,通过计算说明小车能否安全通过两个圆形轨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