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句子默写 1 题,字词书写 1 题,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话题作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
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该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路,“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制定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1.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的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

    A. 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B. 一个人应该讲规矩。

    C. 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

    D. 我们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

    2.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的重要性。

    B. 荀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所起到的作用。

    C. “东施效颦”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

    D. “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④自然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第①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②③④自然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

    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

    2.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故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__________?__________。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 yǎ(________)的喉咙歌唱。

    (2)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xiè dú(________)职业之神圣。

    (3)yī dài tiān jiāo(________),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4)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dànɡ rán wú cún(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     ,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2)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     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3)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作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    

    A. 稳固  传扬  淋漓尽致   B. 顽固  传扬  惟妙惟肖

    C. 稳固  弘扬  惟妙惟肖   D. 顽固  弘扬  淋漓尽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检测”后面应加上“的力度”)

    B.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C.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删掉“的情景”)

    D. 短短几天之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修正版已迅速出现在各大书店最显眼位置,新一轮宪法学习潮火热。(“火热”后加“兴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几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信念就像一根指南针,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绝不会置身于迷途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了信念,我们才有了敢于挑战一切的勇气,进而我们才能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创造辉煌的明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非丝非竹(________)(________)

    (2)觥筹交错(________)(________)

    (3)树林阴翳(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题,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B. 选文第四段使用了衬托的手法: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太守之乐”衬“游人之乐”。

    C. 全文在写作上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D. 本文表达了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①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②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百姓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③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④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问其能不能,而直言其怨嗟,岂是至公之道耶?”

    (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

    (注释)①处分:安排职务。②君:统治,主宰。③被:遍及。④堪:胜任。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便得一山

    B. 故知君人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 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 百姓人力已奉于上/惧其不已也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凡 一 面 尚 自 相 亲 况 旧 人 而 顿 忘 也 才 若 不 堪 亦 岂 以 旧 人 而 先 用

    3.太宗认为用人的“至公之道”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话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听沙沙松涛,听呦呦鹿鸣,听楼台笙歌,听夜半私语……你是否学会了倾听?又倾听到了什么?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做到文从字顺;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

    而我,/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躺在时间的河流上,/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流浪与监禁,/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1.上面的诗句选自著名诗人______写的诗歌《______》。

    2.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

    3.联系全诗,从意象或表现手法任一角度进行分析,说说诗歌是怎样来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