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我生不有命在天”一语,见载于《尚书·西伯戡黎》,此语乃殷大臣祖伊深感周邦对殷王朝已构成巨大威胁而奔告于纣时,纣对祖伊说的话。它反映出殷商时期(    )

    A.天子成为君主称号  B.存在君权神授观念

    C.纣王权威受到质疑  D.萌发天人感应学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

    A.跻身仕途的平民取代了门阀家族,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B.佛道的虚无和消极让位于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

    C.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

    D.商业对国家的财政政策至关重要,政府稳步提高货币的供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位中国学者对雅典民主政治做出了如下评述:“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这位学者主要强调雅典民主政治(    )

    A.容易造成集体暴政

    B.是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C.是一种颇为原始的间接民主 

    D.捍卫了真理,伸张了正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

    B.大西洋的开放促进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C.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商业更兴旺

    D.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相当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

    A.伽利略    B.达尔文    C.达·芬奇     D.牛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英国学者斯宾塞称议会主权为“伟大的政治神话”,他明确指出:”过去,自由主义的功能在于对国王的皇权加以限制。今后,自由主义的功能将是对议会的权力加以限制。”英国出现这一情状是(    )

    A.英国两党政治形成后

    B.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

    C.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后

    D.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被毛泽东赞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曾经说过:“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主要原则是(    )

    A.学识优先           B.重视道德

    C.思想自由           D.民主科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阅读下表,与史实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

    选项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A.

    1842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清政府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

    B.

    1895年

    《马关条约》

    列强开始对华进行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C.

    1900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空前激烈

    D.

    1942年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5年击败侵缅日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引自吴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改造问题》一书,该表能够说明当时(    )

    项目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

    4257

    6553

    9297

    10880

    13401

    13358

    指数

    100

    154

    218

    255

    315

    314

    私营工业平均每人

    劳动生产率(元)

    4357

    5928

    6801

    7848

    7222

    6878

    指数

    100

    136

    156

    180

    166

    158

    A.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合中国国情

    B.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经济恢复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全面结束

    D.美苏结盟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

    A.缘于美苏战时的同盟关系

    B.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C.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前一阶段不同,西方国家侵华方式发生很大变化。1902年时,帝国主义对华借款仅为2844百万美元,1914年时,帝国主义对华借款增加为5760百万美元,增加了近一倍。这是由于借款这种投资形式会给帝国主义国家带来巨大利益。1913年4月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和袁世凯政府签订的“善后大借款”2500万镑的折扣、手续费、汇费等达到420多万镑。这就是说,帝国主义国家的借款尚未借出,先已获取了巨大的收入。铁路借款都规定修筑铁路的材料,乃至机车车辆等都要从债权国购买。这样,帝国主义各国的有关商品就可以不断向中国输出了。因为所有借款都是以税收(包括关税、常关税、厘金、盐税等)作为担保品。这样,所有作为担保品的税收的使用都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

    ——杨珍《中国近代经济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 不同时期中国向外国借款情况表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借款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西方国家侵华策略的变化。

    (2)材料二中三幅图表反映的是近现代中国政府向外国借款的情况。请比较三个时期中国政府在使用贷款方面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国民政府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国贷款情况予以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事年表

    1946年

    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48年

    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

    1967年

    欧共体建立

    1970年

    绿色和平组织建立,以“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为使命

    1981年

    艾滋病被发现

    1982年

    美国主张男女平权的宪法修正案没有获得国会批准

    1992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开始建立

    1993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签定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2000年

    世界人口达到60亿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恐怖分子袭击美国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文明史观辩证阐述二战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要求:史实运用合理;文字表述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声誉一落千丈,陷于危机之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存在种种弊病。大学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科学研究也不属于大学的职能。……科学研究在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充其量不过是副业而已。大学无论对德国社会的发展还是民族的统一均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不再处于进步的状态,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机构,大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兰伊春《论19世纪前期德国高等教育改革》

    材料二 俾斯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70年代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而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不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形式,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德意志民族精神中的那种“系统学习”和“彻底精神”(或者叫做“彻底性”)在新的工业革命层面上得到了新的激励和发扬。……当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

    ——尹朝安《19世纪德国的崛起与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德国社会发展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易十四(1638—1715)只需一声令下,治国成就和过去的军事胜利一样可以迅速取得。昔日毁废荒凉的海港,现在建筑物环绕,既做装饰,又充防务。……在他的旗帜的保护下,移民从各个港口出发,前往美洲、东印度群岛和非洲海岸。与此同时,在法国本土,在他眼前,高楼犬厦鳞次栉比,雇佣人员成千上万,并且拥有由建筑艺术带动发展起来的百工技艺。在宫廷和首都,更加高雅精巧的技艺为法国带来过去甚至没有想到的娱乐和荣誉。文学艺术十分繁荣。鉴赏力和理智深入蒙昧无知的学校。

    ——摘编自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材料二 康熙帝(1654—1722)多次南巡,皆“诣明陵致奠”,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亲书“治隆唐宋”来颂扬明太祖,祭拜时上至“垂白之叟”,下至“含哺之氓”,“父老从者数万人”,观者如堵,声势浩大。康熙二十三年南巡归途中,“上次曲阜。己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诣孔林墓前酹洒。书‘万世师表’额。”

    ——摘编自《清史稿·圣祖本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路易十四在巩固政权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人在思想文化领域内采取不同措施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