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周易》被国人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西方的古典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时代,这个时代的古典主义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简约、对称、节制。在这些美学原则的背后,隐含着古希腊人对完美以及理想形式的追求。用古希腊的古典主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乾坤二卦中体现出的古典美,可以探访两种文明之间深层的相似与不同。

    《周易》的简约之美不言而喻。就大的方面看,它取象以尽意。就小处来看,《周易》卦爻辞筒约的特点更是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字如千钧,意象饱满,意蕴深厚。以坤卦的初爻辞为例,“履霜,坚冰至“,杨静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此爻讲行旅之人的旅程及在途中的艰难。《文言》则将此爻用于人伦,认为弑君、弑父之事的发生,非一朝一夕之故。依此例可以得见,《周易》卦爻辞简约之下藏有丰富的意蕴,其用词筒约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美。

    在有关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论述中,“对称”这个概念往往与其他概念紧密相连,如秩序、匀称、和谐等。在古典主义美学的奠基者贺拉斯那里,则被称为“合式”,强调作品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从而构成首尾贯通的和谐整体。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

    首先,乾下乾上构成全阳爻,光辉灿烂,没有瑕疵。其次,六爻之间上下呼应,形成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对称关系。再次,每两爻一组,象喻天、地、人的联系与互动,究其终是看人在天地构成的时空维度中如何做到静则专、动则直,以悠游于天地间,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可见,乾卦结构上的对称呼应着意义上的和谐。

    此外,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体现出对适度与节制的推崇。他认为“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中道”在于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以合适的度,对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在乾卦中,“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在田”好,“在天”好,体现出适时、适度,应时而变的重要,对中正柔和的欣赏,以及对过刚过亢的警惕。

    由此可见,西方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适用于《周易》的美学解读。我们不妨做进一步的推求:在古希腊文明中,对“正义”一词推崇备至。追溯至《荷马史诗》,“正义”意味着天生万物,每一物都有自己应处的位置、应得的利益,每个人都应得一己之所得,不企图得到他人之物。体现出对天地间万物和谐相处的追求,这与《周易》中有关天地A的思想相同。

    另外,中希两种古代文明中都有时“终极”的推求,试图把握万变中的不变,正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也。但在西方文明中,对“道”的追求源于对“嚣”的有限性的充分认识,希望通过对超越性的东西的追求采突破人类世界的有限性,这引导着他们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求知求真。而在我们中国,对“道”的认识和追求,用来断吉凶、知进退,非常务实。

    (摘编自安宁《<周易)的古典美》)

    1.下列关于《周易》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体现出古希腊的古典美,与古希腊文明有极深的渊源。

    B. 《周易》充分体现了简约之美,它取象以尽意,并且其中的卦爻辞非常筒约,语言张力十足。

    C. 《周易》乾卦中六爻分成三组,分别代表天、地、人,体现了结构上的对称和意义上的和谐。

    D. 中西古代文明对“道”的追求完全不同,西方为突破人类世界的有限性,中国为断吉凶、知进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是总领段,提出了用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体现出的古典美的论题。

    B. 对《周易》中“履霜,坚冰至”的多元解读,论证了《周易》卦爻辞筒约之下藏有丰富的意蕴。

    C. 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证了结构对称与意义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论证清晰,说服力强。

    D. 文章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在最后一段又进一步强调了《周易》与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密切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大致包含筒约、对称和节制三点,这隐含着古人对完美以及理想形式的追求。

    B. 西方古典主义美学昀奠基人贺拉斯认为,作品首尾贯通,整体和谐,所以各部分之间有机协调。

    C. 亚里士多德对“过…‘不及”和“中道”思想的论述,体现出他对适度与节制的推崇。

    D. 通过对天地间万物和谐相处的态度可以看出,《周易》的思想与《荷马史诗》中的追求相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地

    毕飞宇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从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走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

    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天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

    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粟。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

    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天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席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天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一一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稳,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了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

    还有气味。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扣骄傲。

    天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以村庄的渺小反衬出平原大地的广阔、无垠,为下文写大地上的劳动生活作铺垫。

    B. 第四段连用三个“一棵一棵”,通过反复强化出庄稼人插秧劳作是一种缓慢、持久而艰辛的过程。

    C. 文中写父子对话情境表现了两代人观念的差异,寄寓了对庄稼人在大地上悲苦境遇的哀伤。

    D. 文末引用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话,强调了作家肩负着表现大地诗意和感染力的使命。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2)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3.评论家认为毕飞宇的作品“扎根在民间和大地,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醒目的厚重感”。本文的“厚重感”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12月3日起,由中央电视台创建、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在周日19:30黄金档首播。

    《国家宝藏》由央视和故官两大文化体强强联手,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领域深入挖掘。节目共计10期,每期90分钟。节目每集聚焦一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交民众甄选。每件宝藏都拥有一位与之绑定的“国宝守护人”,他们将与各种不同的守护者一起,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倾情讲述这些“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摘编自钟菡《<国家宝藏>很年轻!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解放日报》2017年11月28日)

    材料二:

    近日,央视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获得无数好评,就连一向挑剔的豆瓣网友也给出了高达9. O的评分。为什么并不罕见的文博综艺节目,能获得如此高的热度?原因只有一个,《国家宝藏》用了全新的方式,来讲述那些历久弥新的“老故事”。

    不同于以往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邀请了王凯、雷佳音等27位当红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的方式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而9大博物馆馆长坐镇对文物进行讲解点评,更让节目凸显了话题性和专业性。

    在第一期节目中,王凯饰演乾隆一角,演绎了请代集中国瓷器之大成的瓷瓶——各种釉彩大瓶背后的故事。在剧中,穿越到乾隆时代的王羲之、黄公望以及雍正皇帝都用不同方式“吐槽”了乾隆皇帝的“农家乐”审美,但是,乾隆皇帝的一句“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又完美地回应了世人对该瓷瓶的怀疑。正是这种鲜活、接地气的呈现方式,拉近了文物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使得观众更乐于去了解文物本身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

    《国家宝藏》在呈现与表达方式上的成功,对文化遗产的推广和传播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陈子仪《<国家宝藏>热播文化遗产要讲好新故事》,《中国青年报》2 017年12月26日)

    材料三:

    沈阳故富博物院观众现状调查

    (资料来源于曾阳、刘莹《以统讣数据做好博物馆公众服务——沈阳故宫博物院观众调查报告》,《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2015年第01期)

    材料四:

    在曼彻斯特大学从事戏剧研究的高级讲师托尼,杰克森的带领下,研究者们在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和曼彻斯特人民历史博物馆进行专项研究,旨在阐明戏剧对学校孩子们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影响。研究报告表明,在博物馆中使用演员可能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工具。

    研究者发现,当某个故事是由一个扮演重要角色的演员说出的时候,学生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更强,他们也容易对人物深表同情,容易理解问题消极和困难的方面。“根据学生们告诉我们的,似乎这种表演容易得到认可,因为演员们仿佛是在与朋友、邻居而不是与小学生进行交谈。”而在非戏剧组,学生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均存在看很大的变数。

    尽管这些表演鲜活有趣,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要想维持这种表演,没有资金的帮助是难以为继的,因为戏剧表演日复一日,完全是博物馆自己在硬撑着。如今,编写和排演一个新的剧目可能花掉的费用迭4000欧元,这对于博物馆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看来,在英国博物馆教育中发挥着传统作用的戏剧表演也面临困境。

    (摘编自陈成军《戏剧表演与英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中国文物报>2005年4月2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国家宝藏》中,乾隆皇帝以一句“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展现出大众化的审美观,扭转了世人对釉彩大瓶的看法。

    B.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的调查中,男性和中青年群体是主要观众群体,大部分人渴望通过各种方式对展品有更多的了解。

    C. 从材料三的调查可以看出,目前观众对沈阳故官博物院提供的服务尚存在各种不满,该博物院的服务情况不容乐观。

    D. 英国的一些研究者们通过对比研究证实了戏剧表演的效果,从而为英国博物馆教育的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3.电视节目《国家宝藏》是用哪些全新的方式来介绍文物并获得好评的?请概括说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举爽至孝,拜郎中。对策陈便宜曰:“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今公卿群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得奔赴。夫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俗,以应乎下。事失宜正,过勿惮改。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一曰省财用,实府藏。二曰修礼制,绥眉寿。三曰宽役赋,安黎民。此诚国家之弘利,天人之大福也。”奏闻,即弃官去。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献帝即位,董卓辅政,复征之。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因从迁都长安。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与司徒王允及卓长史何颙等为内谋。会病薨,年六十三。

    论曰:董卓当朝,申屠蟠、郑玄竟不屈以全其高。爽已黄发矣,独至焉,未十旬而取卿相。或疑其乖趣舍,余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①也,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②则濡迹③以匡时。观其逊言迁都之议,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也。

    (节选自《后汉书·荀爽传》)

    注:①大致:致,思想的趋归;大致,意即重大选择。②陵夷:衰颓,衰落。③濡迹:驻足,喻出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

    B. 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

    C. 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

    D. 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论语》是记载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汇编,共20篇,与《孟子》《大学》《礼记》并称为“四书”。

    B. 孝廉:汉代察举制科目之一。孝廉即孝顺父母、办事廉正。通过举孝廉,在社会上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和风尚。

    C.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因古代君主祭祀“社稷”,后遂用“社稷”代表国家。除“社稷”外,“宗庙”也可用来代表国家。

    D.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为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来指老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即用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苟爽勤奋好学。他十二岁时就能读懂《春秋》《论语》;遭党锢之锅后,隐居十几年,专心从事写作,终成一代大儒。

    B. 荀爽倡导孝道。他认为公卿百官应该做老百姓的榜样,应该改正父母去世时不回家居丧尽孝的错误,要带头施行仁义。

    C. 荀爽关心民生。他建议朝廷遣散过多的宫女,让她们结婚成家,认为这样做既可减省赋役,又能改善礼制,利国利民。

    D. 荀爽忧心国事。他虽受权臣董卓重用,却不与之同流合污,而是暗中谋划迁都长安之事,可惜因病去世,没能重振国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

    (2)或疑其乖趣舍,奈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迢嶢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l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妹夫。②迢嶢:高山。③分:甘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 颔联写作者独自登高赏菊,“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

    C. 颈联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山水秋景,气韵生动,表现作者对美丽景色的喜爱。

    D. 第六句“乱”字,既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状,也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纷乱不定。

    E. 本诗既有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

    2.这首诗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毛泽东《沁园春-雪》中都提到了“折腰”,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宋荣子能够做

    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来表现诗人感叹故人不再世事沧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委婉地劝诫唐王朝的统治者要吸取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否则,只能落到“ ___”的地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然前几年上映的《狼牙》少有人关注,但这并没让吴京沉寂,最近他凭借《战狼2》再次崭露头角,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

    ②四月春游时节,很多学生随父母去泰山攀登十八盘,感到此处崖壁如削,真是扣人心弦,陡峭的盘路镶嵌崖壁边,似天门云梯。

    ③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呼唤良好的生态道德,需要生态文化的熏陶;我国自然文学热方兴未艾,相信将迎来属于它的文艺复兴。

    ④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将向何处去?要回答这个时代之间,我们就要善于拨云见日,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

    ⑤学生对待学习态度要端正,作业应认真规范,不能为了彰显了所谓的个性,写得龙飞风舞,老师都看不清内容,还怎么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人民海军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光荣传统,同时应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刨新,加快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着力构建现代海上作战体系,努力强化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和水平。

    B. 周恩来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

    C. 今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

    D. 美英法4月14日对叙和亚发动空袭绕开安理会采取的单边军事行动明显有悖《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违反国际法原则和基本准则,也将给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增添新的复杂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欣闻母校百年盛典,本人忝为校友,定当与会,也敬赠一幅涂鸦之作,以谢母校培育之恩。

    B. 同窗20年后再聚首,非常高兴,承蒙各位的抬爱,我先讲几句以作垂范,请大家洗耳恭听。

    C. 王校长您好,我收集了校文学社社员的一些力作,诚请您不吝赐教,加以斧正。敬祝编安!

    D. 明天是令嫒新婚大喜之日,可我身体一直欠安,实在是无法躬临,万分抱歉,还望兄长海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__。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能会降低一时的GDP,__。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缺失,容易诱发一些企业的“搭便车行为”,导致创新企业不仅无法补偿初始的创新投入,____ ,最终失去创新的特续动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文学社举行“走近大师,品读经典”朗诵赛。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60个字左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书写的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人们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评价,比较集中的关键词有: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速度、中国道路、中国贡献、中国价值、中国骄傲、中国梦想、中国方案、中国奇迹。

    请从中选择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对改革开放40年的看法,写一篇文章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改革40年的发展。要求选好关键词,找到关键词间的有机联系;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