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1 题,非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不同于商朝之处在于

    A. 重视民心向背

    B. 宣扬君权神授

    C. 实行等级制度

    D. 依赖家族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1 题
  1. “笔墨当随时代”。下列选项中,画面融合诗、书、画和印等元素,寄托知识分子思想追求的是

    A. 彩陶画

    B. 宫廷画

    C. 风俗画

    D. 文人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乾隆年间,一份由云南布政使司颁发的开荒执照上写着:“滇省山多田少,水陆可耕之地俱经垦开无余,嗣后山头地角,水滨河尾,俱着听民耕种。……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此材料反映出

    A. 由于长期开发,西南地区耕地减少

    B. 当时政府重视本业,鼓励开垦荒地

    C. 边疆地区农业经济发达,超过内地

    D. 乾隆时期西南地区已得到充分开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梁启超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下列人物持与梁启超相似主张的是

    A. 张之洞

    B. 郑观应

    C. 邹容

    D. 陈独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他看来,人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关心自己的灵魂。只有一种真正的不幸——那就是作恶,也只有一种真正的幸福——那就是行善。由于没有人想要使自己不幸,因此也就没有人自愿作恶。认识到善是什么的人就会行善。”因此,“他”提出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D.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下列针对或反映此矛盾的有

    ①英国亚当·斯密提出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②现实主义文艺兴起,揭露社会的罪恶现象

    ③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大规模工人运动

    ④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共产党宣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战国时期思想的起源和流行具有地域特征。下图是战国思想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主张与代号对应正确的是

    A. “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

    B. “行仁政,民之悦之”

    C.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D. “燔诗书,贱游学之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为北京地区古代地方行政长官称谓演变示意图,反映了行政建制的发展。1和2可填写的分别是

    A. 广阳王范阳节度使

    B. 涿郡太守北平布政使

    C. 燕王中都路都总管

    D. 北平知府南京道留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为《1844至1856年广州和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额示意图》。由此看出19世纪中期

    A. 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呈现逐渐萎缩的趋势

    B. 广州已失去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

    C. 上海已取代广州成为最重要的通商口岸

    D. 中国货物的进出口由贸易顺差转为逆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是瑞蚨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段上升是因为受到洋务企业刺激

    B. 乙段上升是因为列强停止对华商品输出

    C. 丙段下降是由于政府限制民间设厂

    D. 丁段下降是由于受到内外势力双重打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选自“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反映的是2013年西安市首次进行社区居民委员会无候选人直选。它反映了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B.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创新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漫画“建国的基石”为纪念美国《联邦宪法》颁布150周年所画。该宪法中起到“建国基石”作用的有

    ①联邦制原则

    ②三权分立原则

    ③两党制原则

    ④共和原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历史事实·历史记载·历史解释

    材料一司马迁撰述《史记》时,“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对于纷杂无凭的说法则依据传说与“古文”相对应,“择其言尤雅者”成编。叙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其编著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稽(考证)其成败兴坏之理”。

    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他的责任是对所列各种事件的每一细枝末节进行精心  审核。叙述时不能为引人入胜而虚构。历史编著是为了让那些希望清晰地了解业已发生的事件以及希望知道将在某一天以同样或相似的方式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人从中获益。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和修昔底德编著史书的相同主张。

    材料二关于美洲的发现与欧洲崛起的关系,有观点认为:没有那个新世界,“西欧仍将是欧亚大陆中一块很小和落后的地区,仍将依赖东方输入技术、文化,并输进财富”,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另有观点认为:美洲发现的真正意义在于为欧洲提供了一处“政治文明实验场”。

    (2)①概述美洲发现的历史背景。

    ②你对材料二中的观点持怎样的看法?运用相关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三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和日本部分教科书关于中日历史上的某些事件叙述如下:

    日本教科书淡化了唐朝的影响,侧重于日本“始终以对等姿态与彼交往”。中国教科书则指出日本“不论政治制度,以及饮食、居处等等,没有一样不仿唐朝”。

    关于元朝时中国与日本的战争,日本教科书这样描述:“敌人是堪称世界首强的元”“大日本是神之国”“神风骤起,敌舰大都沉没,溺死者无数”。中国教科书则对进攻日本一事略去或淡淡叙述。

    日本教科书基本不提明代倭寇。中国教科书不仅详记倭寇为祸之事,且着重宣扬戚家军“愿替国家牺牲”的精神。

    (3)阅读材料三,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日教科书在编写上的相同做法,结合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历史发展状况,对此进行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