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其他题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选项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B. 不为五斗米折腰

    C. 吃一堑,长一智   D. 初生牛犊不怕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A. 有(chōu)     渣(zǐ )       (qíng)布       诞淫厥(yì)

    B. (gū)酒      深(qiàn)     不(xiào)子孙     (mǐ)不毕见

    C. 狎侮(xiá rǔ)   (qiǔ)粮       (huì)(míng)   (chuō)其(lí)

    D. (téng)(guì)  鸱(chī)(xiāo)   惨(dá)         (jiào)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北京市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已进入第12年,学校为古琴、昆曲、木偶戏、评书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机巧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 ①古琴    ②评书   ③昆曲    ④木偶戏

    B. ①古琴    ②木偶戏  ③昆曲    ④评书

    C. ①昆曲    ②木偶戏  ③古琴    ④评书

    D. ①昆曲    ②评书   ③古琴    ④木偶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合纵是指战国时期六国反秦的联盟。 连横是指战国时期秦国与某些国家联合以抗衡别国的联盟。

    B. 六经:指儒家的六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论语》。

    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舞、乐、射、御、书、数。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后汉书》、范晔的《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D. 召公,名奭,与周同姓,为周朝燕国始祖。食邑在召,武王时封于北燕。 张良,字子房,魏国贵族后裔。刘邦最重要的谋士,以功封酂侯。贾谊,东汉洛阳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其辞赋以《吊屈原赋》、《服鸟赋》最为著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列小题。

    孔坦字君平,少方直,有雅望,通左氏传,解属文。元帝为晋王,以坦为世子文学。东 宫建,补太子舍人,迁尚书郎。

    咸和初,迁尚书左丞,深为台中之所敬惮。寻属苏峻反,坦与司徒司马陶回白王导曰: “及峻未至,宜急断阜陵之界,守江西当利诸口,彼少我众,一战决矣。若峻未至,可往逼 其城。今不先往,峻必先至。先人有夺人之功,时不可失。”导然之。庾亮以为峻脱径来, 是袭朝廷虚也,故计不行。峻遂破姑熟,取盐米,亮方悔之。坦谓人曰:“观峻之势,必破 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既而台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无他,时人称其先见。及峻挟天子幸石头,坦奔陶侃,侃引为长史。时侃等夜筑白石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咸 惧来攻。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 动,决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果如所筹。时郗鉴镇京口,侃等各以兵会。既至,坦 议以为本不应须召郗公,遂使东门无限。今宜遣还,虽晚,犹胜不也。侃等犹疑,坦固争甚 切,始令鉴还据京口,遣郭默屯大业,又令骁将李闳、曹统、周光与默并力,贼遂势分,卒 如坦计。

    及峻平,以坦为吴郡太守。自陈吴多贤豪,而坦年少,未宜临之。王导、庾亮并欲用坦 为丹杨尹。时乱离之后,百姓凋弊,坦固辞之。导等犹未之许。坦慨然曰:“昔肃祖临崩, 诸君亲据御床,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限。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由俎上 肉,任人脍截耳!”乃拂衣而去。导等亦止。于是迁吴兴内史,封晋陵男,加建威将军。以 岁饥,运家米以振穷乏,百姓赖之。

    坦在职数年,迁侍中。及帝既加元服,犹委政王导,坦每发愤,以国事为己忧,尝从容 言于帝曰:“陛下春秋以长,圣敬日跻,宜博纳朝臣,咨诹善道。”由是忤导,出为廷尉, 怏怏不悦,以疾去职。

    疾笃,庾冰省之,乃流涕。坦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 问邪!”冰深谢焉。俄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八》)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庾亮以为峻脱径来           脱:失去

    B. 遂使东门无限             限:险阻

    C. 遣郭默屯大业             屯:驻守

    D. 陛下春秋以长             春秋:年龄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坦少年时就端方正直,有美好的名声,精通《左传》,会写文章。

    B. 与苏峻作战的过程中,孔坦通过观察天象而料敌动向,并分析敌情作出正确筹划。

    C. 平定苏峻后,孔坦慷慨陈词,讲述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最终当上了丹杨尹。

    D. 孔坦认为皇帝不应只委政王导,而应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从而违逆了王导。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观峻之势,必破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

    ⑵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邪!

    4.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孔坦任职时有哪些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小林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遇见<遇见>》《书虫诞生记》《对话孔子》《诸葛亮的治国之道》

    ②《同桌的你》《第一次演话剧》《奔跑吧,兄弟》《首博参观记》

    ③《“脱欧”与“留欧”》《瑞士人为什么拒绝“发钱”》《大白、闪电是“文化入侵”吗》

    A. 读书万卷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 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七嘴八舌

    C. 读书万卷    那些花儿     七嘴八舌

    D. 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飐:吹动。薜荔:一种蔓生的木本植物。百越:此处泛指南方的少数民族。文身地:少数民族地区。 文身,南方少数民族多有文身的传统。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千古登楼,几多情思,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借登楼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决胜于千里之外。(《高祖本纪》)

    (2).______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4).__________________, 转败而为功。(《管仲列传》)

    (5).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6)._____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列传》)

    (7).《国风》好色而不淫,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8).__________________,一饭三吐哺。(《鲁周公世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人生树下

    王开岭

    ①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

    ②   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这是祖辈赠与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③   幼时,父亲带我回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住鹊窝,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钩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

    ④   这样的树,犹若亲属。

    ⑤   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

    ⑥   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民谣中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

    ⑦   游同里古镇,听到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

    ⑧   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

    ⑨   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没有了庭院,没有了户外,没有了供树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这个时代,可稳定传续的东西越来越少,“不动产”越来越少,“祖宗”的符号和痕迹越来越少。“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光秃秃曝于烈日下。

    ⑩   我们的家什、器皿、陈设,包括果蔬稻粟,几乎无一源于自产和自制。我们的双手不再沾染泥土,我们不再是播种者,不再是采摘者,我们最大的身份是购买者,是终端消费者,我们彻底“脱农”了。不仅如此,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劳作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四季和年轮的辨识……大自然里,不再有我们的一方蒲团、一幅凉席、一具竹榻。

    ⑪   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透过玻璃扫视它们。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

    ⑫   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

    (选自《古典之殇》,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标题“人生树下”,既点明了文章所写的内容——树与人生,又提示了全文所用的手法——象征。

    B. “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表达的并非是作者对香樟树的喜爱,而是对女儿美好人生的祝福与期盼。

    C. 为了表达对树的敬畏、感恩,作者行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咏物抒怀便是其中之一。

    D. 文章虽然把人生与树犹若亲属的种种亲昵叙写得丰满、细腻,其用意还是在于表达“我们成了路人”的悲哀。

    2.围绕“这样的树,犹若亲属”一句,作者写了哪些具体事件?请简要概括。

    3.文章结尾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请探究“我们成了路人”所蕴含的情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旅游三香

    流沙河

    一是隔锅香。苏东坡听人说庐山烟雨如何奇幻,钱塘江潮如何壮观,后来亲眼见了,颇感失望。有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诗写得很诙谐。世上景物往往听说绝妙,学界叫距离美,民间叫隔锅香。“到得原来无别事”——到那些景区去一看,唉,原来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而已。西谚有云:“邻家草坪最绿。”这也是隔锅香。不过这种隔锅香除了心理作用,还和视角有关。站在自家门前,低头近看,草显得稀,当然绿得不够。抬头遥看邻家草坪,草显得密,当然最绿。唐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也是这个道理。我说的是心理作用的是隔锅香,非关视角。人害了这种病,常常认为风景在别处,而忽视了自家门前的老树寒塘,田间的青牛白鹭,屋后的古庙昏鸦。其病甚者,耗一生于旅途,忘却归路,可悲可叹。

    二是碰头香。风尘仆仆,跟随导游来到景点,连胜哇噻,赶快留影。接着听导游逗趣的解说,其中不免附会一些荒谬神话。又有民风民俗化装演出,糟粕令人作呕。至多住宿一夜,就够了。像这样的被动旅游,要想不碰头香也太难。何况碰头香原本属人类的劣根性,不但在赏景上容易犯,而且在交友上、在做事上、在婚姻上,都容易犯,整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须知风景并非客观存在之物,比不得一桌佳肴,摆在那里等你去享用。风景乃主客观汇融后的情境,你要静气凝神,欣然赏之,方有所得。我这方面太差,很难欣然赏之,往往肃然读之。肃读虽大异于欣赏,亦有所得,例如了解此处历史沿革,古人谁曾来过,有些什么故事,等等。能够增长一点知识,也就不辜负旅屐载我了。

    三是回忆香。鄙人临场不能欣赏,未获所谓审美愉悦,固属憾事。稍可释憾者,尚有回忆香。回忆所以能香,或应感谢遗忘。当年临场对景,肢体的酸疼、精神的困倦、内衣的汗湿、口舌的干燥、腹中的饥火,以及现代结队旅游必然有的种种不愉快事件,全被岁月淘洗一净,回忆里只留下一些最难忘的片段,恋恋犹香。有这一缕回甜之香伴你终身,这才是旅游的最大收获。一九八零年夏游北戴河,住中海滩区招待所。某日黎明,慢跑在海边的松阴道上,凉风梳头,清气澡身,左海右山,沿途无人。那时尚在中年,人虽瘦而腿脚有力,心情又好。跑完两公里,沿海滩走回。早潮刚退了,一路拾贝壳。抬头乍见红日出海,肃穆无声。此景之美,至今记忆犹新,一想起就回甜。事去不到三个十年,景物全非,海滩白沙变黑,海湾水有臭气,海岸上的树林和大片空闲地都砍了占了,丑陋的楼厦逼到海边来。游客拥挤,市廛喧嚣。海滩虽然污黑,倒有那么多照相摊点。海水虽然有难闻的臭气,仍有那么多人游泳。放心吧,三个十年以后,他们也一定会有回忆香,如我一样。

    1.文中“隔锅香”“碰头香”各指什么旅游心态?

    2.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论述层次。

    3.第三段两次举游北戴河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广佛中学,有一所自助式图书馆。这里无门、无管理员,借书、还书、借多久、什么时候还,都是靠师生自律。年终盘点,原来十万册图书变成了十万六千多册,当然,虽然增加了六千多册,但原有图书仍有丢失的。

    此事由微博传出后,“广佛文明网”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以“‘无门图书馆’的诚信之门”为题进行了报道,一时间引发热议。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