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单选题 11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1 题
  1.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道:“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也是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出游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 农耕经济的落后

    B. 西方国家的侵略

    C. 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D. 沉重的人口压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 由西域传入

    B. 属水力灌溉工具

    C. 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 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广泛使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犁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

    A.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B.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 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D.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恭亲王认为“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1863年后,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桕继成立。以上的主张及做法

    A. 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

    B. 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

    C. 抵制外国入侵收回国家权益

    D. 推动了教育转型与近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学家张鸣在《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乡村政权……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湘赣边界方言)政府’”。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农民阶级对苏维埃政权的性质认识有误

    B. 苏维埃政权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C. 苏维埃运动走出了中国化的道路

    D. 苏维埃运动在农村的开展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召开之时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 一届人大即将召开

    C. 《论十大关系》发表

    D. “双百”方针开始实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62年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 增强小农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 克服“大跃进”运动的弊端

    C. 克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弊端

    D. 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罗马和罗马法》中指出:“被继承人死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来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对这一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罗马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B. 罗马法保护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

    C. 罗马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 罗马法涉及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等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判定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一般是由其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我们认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最主要的论据是

    A. 打倒地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

    B. 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

    C. 采取了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手段

    D. 推翻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封建王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48年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

    A.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B. 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

    C. 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

    D. 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说,“中国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000年有记载历史的国度”,“任何对它的有效论述都必须涉及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再不许奢谈什么‘永恒不变的’中国了”。他强调的是

    A. 中国历史比欧洲历史更加复杂

    B. 中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年

    C. 研究中国历史要注意时空的复杂性

    D. 中国历史不存在任何不变的成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某学校学生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1:源头:中西文化的异同。

    材料一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文化的异同。

    探究2:近代:中西相互认识的艰难。

    材料二公元1~1800年,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南京条约》签订后)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很快地供给就太多了……最后形成了亏本生意。

    ——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史料(下)》

    (2)据材料二,分析西方人对世界认识的变化。据材料三,指出西方人对中国认识的不足。

    探究3:现代:猜疑隔绝两败俱伤,互信开放互惠共赢。

    材料四有头脑的苏美关系观察家没有理由埋怨克里姆林宫对美国的挑战。上帝使美国人民受到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负有的道义和政治领导的责任。

    ——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

    (3)据材料四,分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长期相互隔绝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如何逐步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的?

    (4)综合以上探究及所学知识,归纳阻碍或推动中西交流的主要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通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分析作老提出此观点的原因。

    材料二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制,故工细而价廉,且成功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率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前期的有识之士为应对此问题所做的努力。

    材料三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互相之间的伤害。……虽然在这一社会中,没有人负有任何义务,……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估价,通过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每当相互之间产生愤恨和敌意的时候,一切社会纽带就被扯断。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3)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士义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现实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并网答问题。

    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18-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一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1)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2)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4)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