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非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人中国社会     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    )

    A.中国传统工具的进一步改进         B.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

    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         D.国民政府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   )

    A.调运快捷           B.连接中外

    C.资源开发           D.经济交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下列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趋势的是(  )

    A. 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   B. 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

    C. 向海陆空立体发展   D. 向机械牵引力演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电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造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上述谕旨中的“电”应是指

    A.电车    B.有线电报   C.电话    D.无线电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②带来了一些城镇兴衰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

    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法处理”

    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

    A. 电话   B. 电报

    C. 邮寄信件   D. 电子邮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是1895~1911年近代中国铁路修筑状况图。它反映出(  )

    A. 交通改善离不开外资输入

    B. 国人对投资新式交通没有兴趣

    C. 中国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D. 中国铁路修筑权的大量丧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从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20世纪60、70年代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起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如今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   )

    A. 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 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C. 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   D. 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是中国近代时期一张老照片,从中体现发生变化的社会生活领域是(   )

    A.服饰           B.建筑

    C.通讯           D.婚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

    A. 西方物质文明完全融入中国社会

    B. 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C. 中西文明抵触矛盾

    D. 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0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铁路发展极为迅速。全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70年的21万公里增加到1913年的110.2万公里,每年平均修建2万公里以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投资用于修建铁路,大量钢材用于轧制钢轨。……环世界的铁路网初步形成,大多数国家纳入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材料二 1875年,英国人在上海修建了长14.5公里的吴淞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通车后,这个“破坏风水的怪物”引起了清朝保守势力的极大恐慌。1877年清政府用银28.5万两将这条铁路赎回,然后拆毁投入海中。1881年,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唐山到胥各庄铁路。顽固派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振动会“损伤地脉”,最后竟不行机车,而以骡马拖拽,唐胥铁路变成“马车铁道”。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

    ——周积明《最初的世纪》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世界铁路在1870到1913年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铁路建设的情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