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22 题,选择题 8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2 题
  1. 新华社北京2013年11月7日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其中“关键抉择”是指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实行对外开放

    D.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 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B. 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 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

    D. 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瓷器大国”。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瓷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唐朝有唐三彩,元代有青花瓷,明代有五彩瓷,清代有珐琅彩

    B. 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涌现出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等名窑

    C. 夏朝时期我国出现了原始瓷器

    D. 在欧亚非地区都曾有中国古代的瓷器出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题文)《吕氏春秋·审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但其后来被打破。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和私营手工业的部分行业超越官营手工业,分别是在: (  )

    A.春秋战国时期、明朝       B.汉朝、唐朝

    C.明朝、清朝            D.春秋战国时期、宋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主要是指(   )

    A. 缺乏资本原始积累

    B. 与封建势力关系密切

    C. 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D. 没有相应的政权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 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 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 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原因是                    (  )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C. 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 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中国第一次有了举世公认的葡萄酒,当时以张裕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民族企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此“短暂的春天”    (  )

    A. 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   B. 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结果

    C.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酿酒业   D. 使中国民族工业逐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几种经济成分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外资经济     ②官僚资本      ③洋务经济     ④民族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Z处可以用下列哪句诗比喻最为恰当

    A. 千呼万唤始出来

    B. 小荷才露尖尖角

    C. 忽如一夜春风来

    D. 无可奈何花落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中国

    A.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商品经济渐趋衰落

    C. 民族纺织工业兴起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A. 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 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C. 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 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 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 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 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 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

    A. 强调民主集中制   B. 纠正历史的冤假错案

    C. 实事求是的精神   D. 正确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有学者曾经形象地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其“弓”、“箭”、“弦”是指

    ①14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弓”

    ②长江中下游如“箭”

    ③京九铁路如“弦”

    ④小浪底工程如“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 精耕细作

    B. 铁犁牛耕

    C. 封建土地私有制

    D. 自然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①种植业为主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 

    ②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 

    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④已出现了曲辕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8 题
  1. 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A. 日本

    B. 英国

    C. 苏联

    D. 美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犁牛耕的出现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封建制度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 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B. 崇仁坊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 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 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该组统计数据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B. 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C.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D. 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A. “一五”计划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人民公社化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资本家的赎买由分配利润制度改为定息制度,每年领取5%的定息。在实行定息制度后,企业的生产资料完全由国家统一使用和支配,企业的管理完全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国家计划进行。这说明

    A. 企业归国家所有,资本家得到部分利润

    B. 企业归资本家所有,向国家缴纳税收

    C. 企业归全体员工所有,平分企业利润

    D. 企业归国家和资本家共有,均分企业利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土地改革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持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不同态度。

    材料二

    “淝水左渎,又西经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淝水传》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唐.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历代草市的发展状况。

    材料三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市形成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同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东京原有的东、西两市无法应付城市给养和物资供应,于是首先在汴河两岸兴起的行市逐渐在全城扩展

    ——摘编自《城市发展史讲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东京市坊制度被破坏的主要因素。

    材料四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1)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原因。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2)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命运中,我们可以得出阻碍民族工业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有何推动作用?

    材料四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1991-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

                    ——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

    (4)据材料四,指出“八五”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