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单选题 29 题,选择题 1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9 题
  1. 在一废弃采石场弃土(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另一废弃采石场弃土(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一年后甲乙两地的统计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组别

    植被覆盖率(%)

    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有机质(g/kg)

    物种数

    个体数

    97

    37

    260

    19.8

    8

    9

    28

    11.9

    A. 甲地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B. 乙地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C. 人类的活动不会改变甲地演替的速度

    D. 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属于初生演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病毒无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中的最基本层次

    B. 细菌的细胞层次就是个体层次

    C. 松树由器官组成系统进一步形成个体

    D. 生物圈是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由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B.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形成过程中都要脱去水分子

    C. 糖类、蛋白质、核酸都具有的元素是C、H、O、N

    D. 在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结合水含量一般较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研究发现,冬小麦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冷害使根生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先增强,有利于抵御寒冷

    B. 持续低温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减弱,直接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

    C. 低温时细胞内结合水的比例上升,有利于适应低温环境

    D. 低温使根细胞呼吸减弱,吸收矿质营养能力下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B. 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 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

    D. 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只含一个食物网

    B. 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属于三级消费者

    C. 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

    D. 一般说来,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中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就越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超级细菌的结构与普通细菌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大多数抗生素对其无效,是一种耐药菌。下列关于“超级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

    B. 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C. 细胞内核糖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D. 耐药性是滥用抗生素诱发基因突变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关于化合物在细胞中存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上不存在多糖、核酸和蛋白质形成的物质

    B. 在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转运葡萄糖和蔗糖的载体蛋白

    C. 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不存在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结构

    D. 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存在多糖、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研究发现,浮萍不但能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净化水质,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被遮光状态,从而减少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错误的是(  )

    A. 浮萍能分解有机污染,所以浮萍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

    B. 浮萍可以通过影响藻类的生理功能来抑制其生长

    C. 浮萍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非互利共生关系

    D.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B. 观察乙、丙图像时,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分别是⑥⑤

    C.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然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D.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操作顺序为:转动转换器→移动装片→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光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或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的含量。①②③④依次为( )

    A. 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 蛋白质、水、脂质、糖类;O、C、N、H

    C. 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D. 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关于有机物鉴定的实验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①脂肪鉴定时,可将花生子叶先进行染色后再制作装片

    ②还原糖鉴定时,可将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

    ③淀粉鉴定时,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

    ④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C. 种群内个体数以稳定速度增加的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 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 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C. 蛇处于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D. 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

    B. ①②③表示CO2 通过甲、丙、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

    C. ④表示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光合作用过程

    D. 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逐渐降低

    B. 建立动植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 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图甲、乙、丙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通过光合作用推动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 能量在该食物链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流动

    C. 图示甲丙数量之比在10%-20%之间

    D. 若乙数量锐减,短时间内甲、丙数量上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如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鹰属于次级和三级消费者,占有两个营养级

    B. 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

    C. Q与(Q1+Q2+Q3)的差值为牧草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D. 保护鹰和食虫鸟,利于人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更多的能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量传递的效率总是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

    B. 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储存于其体内有机物中

    C. 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可以用生产者的干重增加量表示

    D.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就是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ATP的合成与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单位为103kJ/m2•y),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图乙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C代表分解者,E1代表的含义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B. 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增加,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7%

    C. 乙图AB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骤减,决定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D. 为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在B点应采取就地保护措施,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该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 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 由于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存在天敌等,第5~9年内该种群数量减少

    D. 若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请判断下列有关三种曲线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

    B. 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利

    C. 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

    D. 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如图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 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最可能是该地区雨水增多

    C.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所有种群的数量都呈“S”型增长

    D. 不同时期群落中优势种群不同与植物对光、肥、水等的生长需求不同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

    B. 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 若图示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D. 种群增长过程中bc段的种内斗争最为剧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国内首个获批的宫颈癌疫苗(HPV疫苗)“希瑞适”已经上市。该疫苗通过预防HPV病毒(DNA病毒)感染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下列关于HPV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HPV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只有其DNA进入细胞

    B. HPV病毒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C. HPV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得到四种碱基、一种五碳糖和一种磷酸

    D.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同时标记宿主细胞内的U和T,然后接种病毒,可确定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列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A. 能否形成染色体是原核细胞区别于真核细胞的最重要特征

    B. 蓝藻没有叶绿体,故光合作用在其细胞膜的内表面上进行

    C. 真核细胞的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而原核细胞不能

    D. 两类细胞中均含有两种核酸,且遗传物质均为DNA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

    B. 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C. 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

    D. 合成核糖核酸、脂肪等物质时,需要磷酸盐做原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必不可少的化学元素有

    A. Fe Mn Zn Mg

    B. Zn Cu Mn K

    C. Mo Na Cu Ca

    D. Zn Cu Fe B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天

    斐林试剂

    不显色

    B

    第20天

    双缩脲试剂

    不显色

    C

    第30天

    苏丹Ⅲ试剂

    红色

    D

    第40天

    碘液

    不显色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双缩脲试剂(A液:0.lg/mL的NaOH溶液,B液:0.0lg/mL的CuSO4溶液)可以用来检测生物组织中是否存在蛋白质。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A. 待测组织样液→加入B液1mL→注入A液4滴→观察颜色变化

    B. 待测组织样液→加入A液1mL→注入B液4滴→观察颜色变化

    C. 待测组织样液→加入A液和B液的混合液1mL→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D. 待测组织样液→加入A液1mL→注入B液4滴→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某人工湖内有机质较丰富,有较多的蓝藻、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及水生植物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湖水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如图一所示。要对①进行放大重点观察,显微镜的操作包括以下步骤:a.移动载玻片;b.调节光圈和反光镜;c.转动转换器;d.转动细准焦螺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正确的操作在高倍镜下观察①,绘制模式图(如图二所示)。据图可以判断该细胞属于________(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3)若此湖水体被污染、富营养化等,湖中的蓝藻会使湖泊发生________现象。

    (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湖中所有的细菌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种群,理由是________;湖中的水及无机盐等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组成成分,理由是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地球表面的70%左右都是海洋,海洋越来越受到全人类的观注,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调节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相对稳定的主要任务,同时也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有关人员调查海洋某些方面得到数据图: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 ______ 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______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其结果调查的种群密度数据偏高于实际密度,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______ 结构.一艘废弃的轮船停泊于海边,不久船体外面就有绿藻、细菌、藤壶、牡蛎等生物附着形成一个群落,这个变化过程被称为 ______ .

    (3)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图乙中是食物链或食物网 ______ ,其中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______ .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为海洋的 ______ 高,恢复力稳定性就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中构成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与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光合作用。其中①过程表示________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左图中所示之外,还可来自于________。

    (2)图2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________。丙和丁的关系是________。该食物网中,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能量传递效率按10%~20%计算,则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________kJ的能量。

    (3)若由于某种原因,甲中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________调节来实现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乙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同化能量

    1.1x108

    2x107

    1.4x109

    9x107

    3.4x106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_,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__(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图1中______(数字)=2×107,④表示______.

    (4)图2中_____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______ 信息,说明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Ⅰ.根据以下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

    ②检测花生子叶细胞内的脂肪颗粒

    ③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

    ④生物组织中淀粉的检测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必须经水浴加热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请选择在实验①中所用的药品和方法: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 0.1g/mLNaOH   ② 0.1g/mLNaCl  ③ 0.01/mLCuSO4 ④ 0.05g/mLCuSO4  ⑤分别使用      ⑥混合后再使用

    (3)实验②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Ⅱ.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根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测定其还原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含有还原糖。有观点认为:马铃薯不含还原糖是因其不含淀粉酶;而甘薯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所以甘薯含还原糖。为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请填空: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

    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 ③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已去淀粉),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等。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A、B两支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表明该观点正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