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6 题,选择题 6 题,非选择题 2 题,null 3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6 题
  1. 明太祖通过户部晓谕两浙、江西百姓:“为吾民者当知其分,田赋力役出于供上者,乃其分也。能安其分者,则父母妻子,家昌子裕,为忠孝仁义之民……否则,不但国法不容,天道也不容矣。”据此可知,明初

    A. 强调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

    B. 致力于构建新意识形态

    C. 财政税收开始依赖于江南

    D. 实行严刑峻法维护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   )

    A. 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

    B. 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C. 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

    D. 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下表分析得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

    A. 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B. 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C. 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

    D. 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原则的指示》(1934年)、《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对内蒙古人民宣言》(1935年)等文件中,均明确表示不打少数民族土豪,不没收宗教上层人士的土地财产。这些政策在当时有利于

    A.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实现革命中心和任务的转移

    C.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建立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初,中共实行土地收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的土地革命政策。后来发现农民担心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不热心土地的生产经营。中共又及时将政策调整为:土地归农民所有,农民可自由支配土地。材料反映中共

    A. 改善民生的理念

    B. 土地政策经历了由土地公有到私有的转变

    C. 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D. 维护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钱穆《国史新论》:“明、清两代考试内容,均重经义,而又以朱子一家言为准。……经义要讲是非,是非转无标准,不得不择定一家言,以为是非之准则。既择定了一家言,则是者是,非者非,既是人人能讲,则录取标准又难定。于是……演变出八股文。其实八股文犹如唐人之律诗。文字必有一定格律,乃见技巧,乃可评工拙,乃可有客观取舍之标准,此亦一种不得已。”材料认为明清八股取士

    ①反映了考试制度的发展          ②易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

    ③有助于选拔创新意识的人才       ④体现了考试选拔的公平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6 题
  1. 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 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 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 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 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宜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

    B. 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D. 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 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 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 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这一改革有助于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提高决策效率

    C. 加强宰相权力

    D. 规范政务运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政治制度不断成熟

    D. 地方机构办事高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19年5月31曰,《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

    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共和国家

    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由材料可知

    A. 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B. 参加巴黎和会引起广泛不满

    C.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 推翻北洋政府成为民众共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

    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摆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中期后,英商将鸦片大量偷运至广州一带,土烟生产在士大夫们“梢分洋烟之利”的口号下也剧增猛长。鸦片烟税是清朝财政的重要来源。民国时期,军阀为扩大地盘,鼓励种植罂粟。南京国民政府登台后,先实行‘寓禁于征”,实质也是征而不禁。1935年,政府推出《六年禁烟计划》分阶段禁烟,但各地阳奉阴违,到中日战起已无暇顾及,日占区更是烟毒重重。据纯计,从l912年至1922年,中国发生大小内战达139次,这些战争多与鸦片有关。罂粟大量种植,造成粮食严重短缺。吸食之人“鸠形鹤面者比比音是”,农民种罂粟,如遇‘烟苗失败,征税加重,穷无所之,典田鬻子”。

    ——据齐霁《中国共产党禁烟史》等

    材料二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是近代较有成效的禁烟运动。当时,清廷政务处依据《禁烟考成议叙议处章程》,对官员禁烟成绩卓越者加级奖励,失职者降职充罪,并重申“禁吸尤以查禁官员为要义”,对于吸烟积习未改的官员,严加惩处,不稍宽贷,1910年,一些知识分子在北京自发成立了“中国国民禁烟会”,广著论说,扩大禁烟声势,争取各国对中国禁烟运动的声援。政府大力推行替代种种植,即要求种烟农民将罂粟田改种豆麦棉麻等物,以解决生计。利用世界各国谴责英国鸦片政策之机,与英国进行禁烟交涉,限制印度鸦片偷入中国。

    ——据牛何兰主编《中外禁烟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毒品泛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禁烟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新政及国民政府时期的禁烟运动加以简要评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3 题
  1. 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说明

    A. 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   B. 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

    C. 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   D. 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我不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滑不倒。”这些歌谣最早应该出现于

    A. 太平天国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辛亥革命后

    D. 解放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是1927-1928年中共党员成份构成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B. 新的革命道路开辟

    C. 湖南农民运动高涨

    D. 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