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29 题,非选择题 3 题,null 1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9 题
  1.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A. 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B. 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C. 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隋朝创立的选官制度在中国古代是最为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是

    A.宗法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它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无产阶级是未来世界的主任。”这里评论的是马克思发表的

    A. 《共产党宣言》

    B. 《社会契约论》

    C. 《四月提纲》

    D. 《论法的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A. 万隆会议

    B. 不结盟运动

    C. 日内瓦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15年11月,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历史性会晤。会谈中,习近平指出: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习近平总书记谈及的“核心意涵”是指(    )

    A.两岸直接“三通”    B.“一个中国”原则

    C.经济密切合作       D.“一国两制”构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会议是

    A.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 财产

    B. 血缘

    C. 信仰

    D. 地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

    A. 传达皇帝旨意

    B. 参与行政决策

    C. 总领全国政务

    D. 负责监察百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 贵族逐渐平民化

    B. 姓氏逐渐普及化

    C. 宗法制逐渐瓦解

    D. 社会逐渐平等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列强争先恐后地对中国进行政治借款和经济投资开始于(  )

    A.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   B. 甲午战争以后

    C. 八国联军侵华以后   D.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它主要说明了(  )

    A. 太原会战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 太原会战标志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C. 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

    D. 太原会战的作战部队都是国民党军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倒贫者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材料中“前数十年”民生主义的含义是

    A. 凡天下者田,天下人同耕

    B.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 中央集权,广开言路

    D. 以法治国,公选官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二是革了辫子的命。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推翻封建制度   B.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引发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D. 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民国二十年十一月六日的《上海画报》,内容有:东北民众致陈友仁书、上海救国义勇军之大检阅、宋子文陈立夫谒汪记等。该报出版于公历

    A. 1929年

    B. 1930年

    C. 1931年

    D. 1932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人在日记中写道:“省城各学校之学生,各执小旗,书‘讨卖国贼’等字,奔走呼号……询系留日学生因驻日公使章宗样将青岛私卖于日本,追章返国至天津,用炮击章,而步军统领捉拿19人下狱,议治该留学生之罪,都中各校一齐罢课,以救在狱之学生。”该日记写于(    )

    A. 1919年5月   B. 1927年4月   C. 1937年7月   D. 1945年5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宪法规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这部宪法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是《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一书目录中列出的最后4件大事,其共同的影响是(  )

    A. 扩大了中国与世界交往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冲破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一外交实践

    A. 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 开创了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C. 确立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 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所有的城邦公民都享有民主的权利       B.城邦的所有公民都享有人身自由

    C.希腊城邦的利益应是至高无上的        D.希腊公民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学者说:“梭伦改革只不过是以金钱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并不是真正的民主政治。”此观点的得出主要是依据改革(  )

    A. 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   B. 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C. 以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   D. 发放“观剧津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从此,英国不再发生革命,和平与渐进成了社会变革的手段。”这一切,始于

    A.1688年“光荣革命”        B.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C.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某著作中写道:邦联建立不久,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它就像一个“四肢指挥头脑的怪物”。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子扭成的绳子”。这些比喻旨在讽刺美国(  )

    A. 各州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

    B. 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C.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D. 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在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共产党宜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图10中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②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③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④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冷战风云》一书中写道:“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能说明在亚洲“充满了火药味”的事件是

    A. 朝鲜战争   B. 古巴导弹危机

    C. 北约轰炸南联盟   D. 9·11事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20世纪50~70年代世界已经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下列推动该趋势的因素有(  )

    ①不结盟运动   ②西欧、日本崛起 ③中国的发展   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2003年美国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法国、德国、俄罗斯坚决反对使用武力,中国主张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阿拉伯世界也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拉克的侵略。这表明(  )

    A.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 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 两极格局形成

    D. 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形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毛泽东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固美系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1954年)

    材料三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195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施的外交方针。

    (2)材料二中“原则”的实施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会议”在何地召开?在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怎样的方针?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制度构建反映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那,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那。那下榕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主帝的政今,通过三公九抑,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在20世纪,令人眼花燎乱、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社会革命层出不穷,但是真正够得上“新世纪”标志的,无疑只能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所说的“震撼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             

    ——摘自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月革命有哪些“震撼世界”的重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国家产生“政治上的考虑”的背景。

    (2)材料二“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什么?“新的力量”有哪些?

    (3)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这句名言出自被称为“自然法之父”的

    A. 克利斯提尼

    B. 伯里克利

    C. 苏格拉底

    D. 西塞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